2021&2022英皇钢琴考级六级曲目
16

2021&2022英皇钢琴考级六级曲目

本歌单包含ABRSM英皇考级钢琴教学大纲中的A、B、C曲目。作品风格多样,吸引力强,是适合每位演奏者的优秀曲集。 歌单不包含第四首-自选曲曲目,可私聊联系获得第四首曲目信息或歌单曲目的曲谱。希望您能沉醉欣赏,结束后能点赞、收藏、分享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节目(3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ABRSM英皇考级

ABRSM英皇考级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ABRSM英皇考级
关注
2021&2022英皇钢琴考级一级曲目
--
本歌单包含ABRSM英皇考级钢琴教学大纲中的A、B、C曲目。作品风格多样,吸引力强,是适合每位演奏者的优秀曲集。 歌单不包含第四首-自选曲曲目,可私聊联系获得第四首曲目信息或歌单曲目的曲谱。希望您能沉醉欣赏,结束后能点赞、收藏、分享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021&2022英皇钢琴考级二级曲目
30
本歌单包含ABRSM英皇考级钢琴教学大纲中的A、B、C曲目。作品风格多样,吸引力强,是适合每位演奏者的优秀曲集。 歌单不包含第四首-自选曲曲目,可私聊联系获得第四首曲目信息或歌单曲目的曲谱。希望您能沉醉欣赏,结束后能点赞、收藏、分享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021&2022英皇钢琴考级四级曲目
--
本歌单包含ABRSM英皇考级钢琴教学大纲中的A、B、C曲目。作品风格多样,吸引力强,是适合每位演奏者的优秀曲集。 歌单不包含第四首-自选曲曲目,可私聊联系获得第四首曲目信息或歌单曲目的曲谱。希望您能沉醉欣赏,结束后能点赞、收藏、分享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斯美塔那四重奏《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
斯美塔那四重奏《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
这张专辑收录了德沃夏克的两部室内乐作品:1、由斯美塔那弦乐四重奏演奏的《第12弦乐四重奏》;2、由斯美塔那弦乐四重奏与小提琴家约瑟夫·苏克、大提琴家约瑟夫·胡赫罗合作,演奏《A大调弦乐六重奏》。 《F大调第12弦乐四重奏“美国”》作品96,作于1893年。在此之前,德沃夏克于1892年9月应邀担任纽约音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全家一同前往美国。在美国,有两点使他深为感动。当时德沃夏克作品便使用了美国黑人音乐素材,怀着极深的浸溢着斯拉夫波希米亚人身处异国时浓郁的乡愁,写下了这首堪称19世纪最杰出的捷克室内乐,一部世界室内乐文献中傲视群雄的杰作。全曲共分四个乐章,旋律朴实优美,节奏欢快轻巧,具有黑人灵感风格(黑人灵歌有两个特征:大量运用了的五声音阶为旋律音;运用更多的切分音节奏。乐章与乐章之间环环紧密相扣,结构紧凑,整首曲调动听之极,引人入迷。 《A大调弦乐六重奏》作品48,作于1878年,弦乐六重奏的乐器配置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两把,这部弦乐六重奏拥有众多漂亮的旋律,声音的色彩也是极具特色。小提琴音色明亮,而且配合出来的和声色彩也非常迷人,是那种特有的斯拉夫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提琴的声音比较低沉,虽然暗淡一些,但暖厚舒服。大提琴虽然很少作为主角出现,但两把大提琴使得音色更加饱满浑厚,因此使得这部作品在声音上也非常迷人。这部作品的编排也是与众不同,乐章竟然能没有慢板乐章,除了第三乐章是一个急板之外,其他3个乐章的速度和情绪基调比较接近,第一、 二、四乐章都含有速度不太快的快板,这样就使得整部作品听起来也并不累,而且还能非常自然地融为一体。拥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加上民族气息浓郁色彩的音色,使得这部作品非常具有吸引力,绝对是一部不可不听的室内乐作品。
127
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3)》
这张专辑收录了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的演奏录音,包括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舒曼的钢琴作品。 李赫特演奏《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概念,尤其第一乐章采取的速度常造成争议话题。在初始的序奏和弦后,他按着采取让人侧目的慢速度。无疑地,这是李赫特突显本曲结构的方法。他早年的同曲目录音(1957年,桑德林指挥)也采取相同的速度。本唱片收录的是与威兹罗基合作的后期版本,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还有终乐章的火热结束。李赫特认为该段落需要一点临场式的即兴处理,所以他故意让钢琴超前乐团一点。李赫特与威兹罗基合作录制这版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背景颇不寻常,1956年DG唱片公司派员到布拉格,想录制李赫特演奏的舒曼作品。那次录音相当成功,所以DG马上决定要与李赫特多录一些唱片。但当时李赫特还不能自由出入西方,1959年DG便再派一组录音人员到波兰华沙录音。录音前,他们找来的钢琴频出状况,演奏相当不稳定,使录音不得不暂停。当技术人员调整钢琴时,李赫特不但没有怨声连连,反而在一旁认真聆听每个音,并提供调整的必要建议。 李赫特的敬业态度和完美主义,充份表现在这里六首前奏曲(从作品23到作品32)。根据录音师威德哈根(Heinz Wildhaqen)的回忆,李赫特花了极长的时间录制c小调(作品23-7)和g小调(作品23-5)前奏曲,直至完全满意为止。录音之中并没有任何技巧疏失问题,只是因为李赫特希望达到足够的清晰、力与美的完全融合。李赫特演奏的降B大调前奏曲(作品23-2)无疑是经典之作,即便他十二年后重新录音都无法超越先前的成就。在旧版本中,李赫特的左手有着巨大而强悍的力度。
159
40
梅斯特《竖琴上的伏尔塔瓦河》浪漫竖琴独奏
梅斯特《竖琴上的伏尔塔瓦河》浪漫竖琴独奏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大型弹拨乐器,不但外形优美,音色更是具有迷人的魅力,它是色彩最斑斓、变化最丰富的乐器之一,早在18世纪时就开始用于歌剧的乐队中。现代竖琴有着47条弦与7个踏板,可以奏出所有调性,是交响乐队中特殊的色彩乐器,每每演奏出作品点睛之笔,令人难以忘怀。 竖琴独奏专辑并不多,所以这张法国竖琴王子梅斯特以浪漫时期经典曲目为主的竖琴独奏专辑,非常值得仔细聆听。专辑荟萃了优雅的俄罗斯与波希米亚风竖琴曲,这些都是梅斯特刚出道时,备受乐迷喜爱的招牌曲目。 第一首改编自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著名的伏尔塔瓦河,这是梅斯特早年经常演奏的曲目。这首管弦乐曲经改编为竖琴演奏版,在梅斯特十指拨拢下,《伏尔塔瓦河》犹如白居易所描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之绝妙意境。 同时还收录李斯特的《夜莺》、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糖果仙子舞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幻想主题、普罗科菲耶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清晨小夜曲、蒙太古家与卡普莱特家主题,再加上哈恰图良的《东方舞曲》与《托卡塔》,还有德沃夏克的《A大调组曲Op.98》等等,都非常精彩。 “我愿梦回那个年代,为我的竖琴邀约一曲” 梅斯特说:“由于斯拉夫灵魂深深地镶嵌在我的音乐中,因此这张专辑的选曲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斯拉夫民族与我的法国血统有着鲜明对比,但就是这种不同反而会彼此吸引。斯拉夫民族的音乐很难定义,但有一个特质就是来源于民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很少能找到像斯拉夫那种神奇的旋律,那乐音征服了我。如果能有机会,我愿意梦回那个年代,向无数伟大的作曲家邀约一曲竖琴独奏曲;两位作曲家是普罗科菲耶夫和柴可夫斯基,因为我总是被他们的音乐深深打动着,仿佛他们的能给竖琴创作出颠覆性的新作。” 无论你是古典音乐爱好者,或是轻音乐甚至流行乐迷,都会被竖琴奏出的迷人旋律所折服。
302
15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柴科夫斯基《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49,作于1880年。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此曲以其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作品91,作于1813年。此曲是应节拍器发明者梅泽尔(Maelzel, 1772—1838)之邀而作,当时梅泽尔发明了一种称为Panharmonicon的自动管弦乐。曲中为模仿炮声与枪声,使用大鼓和木制齿车。全曲分为“战争”和“胜利交响曲”两部分。战争中在鼓号声中代表英军的是《保卫大不列颠》进行曲,代表法国的是根据《马赛曲》作成的进行曲。在枪炮声中,又引用了《冲锋进行曲》。第二部分,D大调,以英国国歌《神佑吾皇》为序引,圣歌的曲调共反复4次,使气势愈演愈烈,尾奏中,英国国歌织入赋格曲主题,在华丽的赋格展开中结束。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249
18
鲍罗丁四重奏《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
鲍罗丁四重奏《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
这张专辑是鲍罗丁四重奏团演奏施尼特凯的三部室内乐作品。 施尼特凯《第三弦乐四重奏》作于1983年。此曲将来自拉索、贝多芬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三个迥异的材料融汇成象征自己的核心主题,这三个材料尽管风格相异,却在音乐要素上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在施尼特凯的“有机拼贴”下已然融为一体,如果是“不顾原来的风格所蕴含的文化”,是不会有这种统一效果的。另外,这三个材料派生出了代表施尼特凯自身的主题,并作为全曲中心贯穿始终。此曲反映了施尼特凯对待音乐历史遗产的一种观念,即过去的音乐已然逝去,我们只能通过融合过去的音乐来发展新的风格。所以他没有像新古典主义者那样大量地以古老的风格语汇写作,而是以过去的风格为材料衍生出自己的东西。 马勒《a小调钢琴四重奏》(由施尼特凯整理改编),这原本是马勒少年时的习作,据说1876年他只完成了一个乐章,便把后面未完成的部分撂一边了。直到他去世后半个世纪,才被重新发现,施尼特凯整理改编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虽然是马勒早期的未完成习作,聆听可以感觉得出马勒的“生命和死亡”主线条。阴晦、忧郁、沉重的旋律和音乐色彩营造了阴森压抑的气氛。偶尔闪烁出生命的希望,如同闪电一般。 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作于1972-1976年。此曲是为纪念他的母亲而作,也是他唯一的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是施尼特凯创作风格突变的作品,这种从来都不做表面文章而影射的阴霾营造出了历史重现的压抑感,然而这种压抑的气氛几乎将他所有音乐作品风格模式统治了整整十五年之久。
87
10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布伦德尔《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这套3CD合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拉特尔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五部《钢琴协奏曲》。这是布伦德尔录制的第四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与以前的三套录音有着同样的品质、感性、理智的严密性以及在大钢琴上铸就的辉煌,这也使得早期的唱片愈发妙趣横生。 一直以来,布伦德尔弹奏的所有五个慢乐章都极为优异,如同圣餐桌上的神父,吸引着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组环绕在自己的身旁,这次录音甚至比之前更好了。在两部早期的协奏曲中,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甜美而魅惑;在宏大的后期作品中,指挥西蒙·拉特尔彰显出了自身的能量。布伦德尔在早期协奏曲中的演奏,使人回想起他那些早期奏鸣曲以及早、晚期钢琴小品的优秀唱片,但布伦德尔是一位非常私密的人,对传统习俗以及作为“公共”作品拘泥于形式的协奏曲缺乏容忍性。 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人们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主音c小调暗示着充满黑暗和恐吓的聆听体验,低音乐器在前部奏出、作为打击乐器的鼓则准备就绪可随时投入使用。尤其是慢乐章之后的终曲部分,是不祥的预兆(只有一根发出光泽的单簧管在独奏),全景色调然却有如此宁静,这样的演绎还很少听到。《c小调钢琴协奏曲》以英雄为模型;而降E大调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一乐章的速度比先前的要慢,但效果并不理想。也许现在的诠释者们,和他们那些具有贝多芬式英雄特质的前辈们相比,要少了些许快乐。回到《第四钢琴协奏曲》的私密世界里,独奏家、管弦乐团以及指挥,状态都非常好。布伦德尔那熠熠生辉钢琴独奏部分的背后,是真实的热情和敏感性作为支撑。从各个方面来说,这套合辑都堪称一流。
8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