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的童话王国(fairy tale kingdom in snow)(钢琴曲)

00:00
01:3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屯叔UncleTune

屯叔UncleTune

一个美好的人。
关注
两种不同的人生
--
两种不同的人生,两种不同的结局。
星星与梦
20
梦里的星星是黑色,是白色,是五颜六色。
弓箭手小道
15
没有葬礼没有鲜花 我的身体已没有家 悲欢离合已远了 从此我的世界了无牵挂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塞戈维亚《索尔、朱利安尼等的练习曲》
塞戈维亚《索尔、朱利安尼等的练习曲》
这张专辑是塞戈维亚演奏索尔、朱利安尼等几位作曲家的练习曲。 一直以来,费尔南多·索尔的吉他练习曲都是每个吉他手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杰出的吉他演奏家都认为,自己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自己在索尔的练习曲上所下的苦功。 费尔南多·索尔(1778-1839)是“第一代”吉他演奏家中的领军人物,他们所用的吉他已经和现代吉他非常接近(只是小了一些)。索尔对吉他研究的深度是里程碑式的。他独立编写的练习曲无论从音乐主题方面还是技术方面来说,都已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体系,其中包含了左手指法、右手练习、音程及和弦体系、音阶、琶音、重复音、圆滑音、按弦手法、时值控制、旋律和伴奏的平衡、音调的对位,等等。若能对这些练习曲加以精心的学习,定能打下良好的吉他技术基础,而且有助于吉他手全面提升音乐上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现代古典吉他之父”塞戈维亚在其《索尔吉他练习曲20首》(Twenty Studies for the Guitar by Fernando Sor)的珍藏版中提到:“事实上,只有很少的大师能够编写出教育性和音乐性两全的练习曲,并以这样的方式来推动乐器水平的进步。” 索尔的练习曲就做到了技巧训练和音乐训练并重,并有着适合舞台演出的美感和内涵。哪怕是在最初级的练习曲上,索尔也很少满足于只是刻板地安排一些琶音或其他指法的重复练习。在他的入门级练习曲中,就传达了吉他学习者很少加以关注的一种严谨而典雅的音乐理念,如此高的音乐水准使得索尔的练习曲成为了创作音符、编写旋律、表达乐感等音乐基础课程的最佳素材。
42
43
埃德温·菲舍尔《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埃德温·菲舍尔《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这张3CD专辑是钢琴家埃德温·菲舍尔1933-1947年间的录音室录音全集,他与多支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的五部《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小步舞曲》、《幻想曲》、《浪漫曲》、《第10、11钢琴奏鸣曲》;海顿《D大调协奏曲》。埃德温·菲舍尔并不是一位手指技巧过硬、手指犹如机器般精确完美的钢琴家,也没有所罗门那种晶莹优美的音色。既不是技巧大师、也不是音色大师,那他的名望是建筑在什么之上的呢?我觉得是一种对音乐表情、气氛、情境的准确理解、表达,有一种类似人声叙说般的合理分句和生动“语气”——在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中,这也是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当我说到“类似人声”,并不是说类似人声歌唱的“优美歌唱性”(这也是一些演奏家的特长),而是指类似人声“宣叙”“朗诵”的语气。乐句的呼吸停顿、抑扬起伏,都有着合乎作品内容需要的语气,因此能借此塑造出作品的氛围、情境、艺术意境。所以聆听他的演奏(包括聆听施纳贝尔的演奏、富特文格勒的指挥等),要注意的是他如何塑造乐句。不要去特别关注那些技术细节,而要去注意大的乐句、大线条的语气和起伏。 埃德温·菲舍尔最好状态的录音,是1930年代。尽管他的硬技巧欠佳,但在某些情况下,他的发音之美几乎无人能及,展现了自由速度和音色变化的完美结合,演奏既表现出那种至深至高的探索,又完全不显得沉重。莫扎特的作品也是埃德温·菲舍尔所擅长的,他曾被描述为“为演奏莫扎特而生的钢琴家”,这3张CD中的精彩录音就证明了这一点。
--
29
巴伦博伊姆《钢琴独奏录音辑》
巴伦博伊姆《钢琴独奏录音辑》
这套合辑是为庆祝钢琴大师巴伦博伊姆75岁生日而发行的。毫无疑问地,巴伦博伊姆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有音乐天赋、资质最高、底蕴最深的音乐巨人之一。1942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家族是来自俄裔犹太移民,到巴伦博伊姆是第三代,因时代因素阿根廷当时是全世界犹太移民第三多的国家。巴伦博伊姆5岁随父亲习琴,7岁就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初次登台演出,音乐神童声名远播。1954年才12岁便获邀前往欧洲,在维也纳、萨尔兹堡等地举办独奏会,更差点在晚年的富特文格勒指挥之下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 1960、70年代青年才俊的巴伦博伊姆是当红的炸子鸡,与杰奎琳·杜普蕾的情史更是羡煞众人。琴艺了得的的他逐渐将触角伸到指挥界,在世界各大音乐重镇密集曝光。70年代中期,巴伦博伊姆开始指挥世界重要乐团,1975年巴伦博伊姆接下索尔蒂之棒成为巴黎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开启乐团编制内的长任指挥工作,1991年再度接下索尔蒂的位置继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2年担任柏林国立歌剧院艺术总监至今,也曾两度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更经常被邀请前往拜鲁特指挥瓦格纳音乐季,目前巴伦博伊姆也是史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 即便巴伦博伊姆在指挥台上的成就无数,他始终未曾忘情钢琴演奏事业,直到目前仍经常演出钢琴独奏会或协奏曲,是当今乐界少数真正能同时得意于指挥台与钢琴独奏事业的音乐家。
28
434
哈丝姬尔《1951-1960演奏录音辑》
哈丝姬尔《1951-1960演奏录音辑》
这套专辑是钢琴大师哈丝姬尔1951-1960年的录音全集。 哈丝姬尔的演奏没有撼人心肺的力度,也没有一泻千里的激情,更没有火花四溅的技巧。她的魅力表现在俯首即拾的自然、一尘不染的纯净、婀娜多姿的妩媚。坎坷的命运没有使她沉沦,反让她的音乐充满了神秘的活力,使她在诠释莫扎特的音乐时将其中的童真表现得更透彻,彷如让听众触摸到莫扎特的灵魂。难怪李帕蒂也称她是"最似莫扎特的莫扎特演奏家”了。 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是哈丝姬尔晚年与年青的葛罗米欧合作最令人倾倒的录音。比利时学派的葛罗米欧以典雅绮丽的诠释与哈丝姬尔的质朴自然珠联璧合,平和的应答、默契的配合、相互的烘托,将莫扎特音乐中的和谐美表现到了极致,两人没有耀目的炫技、出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只有两颗心灵在遥相呼应的心语。 除莫扎特外,舒曼是哈丝姬尔留下录音较多作曲家。舒曼的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充满浪漫激情的作品,它虽不像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那样具有汹涌澎湃的气势,但也可说是热力四射了。哈丝姬尔的演奏与她弹奏莫扎特时相比彷如判若两人,雄奇的气象、坚实的造型,与娇弱柔媚的女性风格简直大相径庭。    作为一个女性钢琴家、况且多病体弱,哈丝基尔深知自已绝无可能与力量型的男性钢琴家匹敌,因此她除了在曲目上尽量避免那些太过消耗体力的作品外,在审美取向上更偏重于细腻柔美的婉约型。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大都是体现力度美的作品,哈丝姬尔选择的第17和18两首虽不属最讲力度的作品,但是一派阳刚味,在1955年的录音哈丝基尔却能将它们弹得清秀温婉而不失雄健。与巴克豪斯、李赫特等力量型钢琴家比较可谓相映成趣,是个十分另类的贝多芬。
22
8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