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豪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14

巴克豪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这套8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巴克豪斯1953-1969年演奏的贝多芬全部钢琴奏鸣曲录音。 在老一辈的钢琴家中,巴克豪斯因演奏追求气魄、触键有力,有“键盘狮王”之称,在演绎贝多芬作品中,体现出极强的张力。巴克豪斯在64岁之前专致于现场演奏,未录过唱片,所以实际我们在唱片上听到的是这位钢琴大师晚期的录音,追求的是自然与清越,那种强劲的击键已不多见,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的是自然与清越中那种有张力的冷峻。 这套巴克豪斯晚年在Decca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有着超凡脱俗的寂静与深度,是值得收藏的佳品。
节目(10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安塞美《1953-1967年演奏录音辑》
20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欧内斯特·安塞美与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合作,1953-1967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海顿《第22交响曲》、贝多芬《第四交响曲》、鲍罗丁《鞑靼人舞曲》、斯特拉文斯基《普尔钦奈拉组曲》、《俄罗斯风格诙谐曲》、西贝柳斯《第四交响曲》、舒曼《狂欢节》、福雷《假面人和贝加莫舞曲》、拉威尔《库普兰之墓》、德彪西《小组曲》、《6首古代墓志铭》、雷斯庇基《罗马的喷泉》、《罗西尼亚那》、奥涅格《大卫王》、《太平洋 231》、杜卡《仙女》、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杜比努什卡》、《俄罗斯风格诙谐曲》、弗兰克·马丁《七件管乐、定音鼓、打击乐器和弦乐协奏曲》等现已绝版多年的珍贵录音。总的来说,这套合辑虽然选曲有些诡异,但仍非常值得乐迷们收藏。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12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舒里希特《1949-1956年演奏录音》
17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家卡尔·舒里希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1949-1956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第一、二、五交响曲》、门德尔松四部序曲、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舒曼《第二、三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门德尔松的序曲中有一种清新的活力和细腻。舒里希特对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了十一次后,约翰·库尔肖才终于完成了录音。这里舒里希特没有表现出怪异的速度,相反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表达出了一种优雅的抒情风格。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声响非常饱满,没有损害音乐和谐的构架,的确值得珍藏。 卡尔·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1880.7.3-1967.1.7)德国指挥家。舒里希特之所以被人们看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挥大师,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是最有说服力的筹码。在众多德奥指挥家中,他是个性突出的代表人物,其指挥风格尊重和继承传统,但却不死板地拘泥于传统。人们欣赏他的指挥,既能感觉到风格质朴,格调高雅的意境,又能体会到温暖亲切,自由流畅的特点。他能够赋予管弦乐团以庄重、神圣般的魄力,同时又能够带给它活泼、诙谐的情调。 舒里希特是一位沉稳、雅致的指挥大师,他在舞台上从不以大动作取胜,更没有音乐之外的嘘头。然而他指挥的音乐的内在张力却十分饱满,把握音乐层次变化的分寸感更是无懈可击。他本人富有贵族式的绅士气质,故在演释作品时,常常能够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给音乐带来富有韵味的情调。 舒里希特为人低调,总是避开那些以他的才华应得的声誉。这些都反映在他的音乐中。他是那种以服务于指挥台前的音乐为宗旨,强调忠实于原作的完整性。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夸张,没有追求表面的光辉,最重要的是不会在音乐中加入任何个人的色彩。这种做法远远不是毫无趣味的音乐表达方式 舒里希特是德国指挥学派中真正的元老指挥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指挥艺术中的光荣前辈。他一生功名卓著、德高望重,是指挥艺术中伟大人物的杰出代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格鲁米欧《1955-1978年演奏录音》
格鲁米欧《1955-1978年演奏录音》
这套6CD合辑收录了小提琴家格鲁米欧与古勒室内乐团、新爱乐管弦乐团、瑞士浪漫独奏家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1955-1978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亨德尔、巴赫、舒伯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巴赫、维瓦尔第、海顿、门德尔松、布鲁赫、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等经典作品。 作为20世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格鲁米欧是一位技艺精深、情感丰富的盖世奇才。人们从他的演奏艺术中感觉到,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艺术方面,他都拥有着引人人胜的特点和风格。在技术方面,他与许多伟大的演奏大师一样,具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辉煌的技巧。他的左右手技术均匀协调,双手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正是基于这些技术特点和优势,他的演奏有着声音饱满、纯净圆润的效果,同时也十分突出地体现出了坚定、有力和棱角分明的果敢气质。 众所周知,格鲁米欧是一位演奏风格十分高雅的小提琴大师。在他的演奏风格中,包含和体现着法比小提琴学派所特有的雅致、纤细、灵巧和层次分明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个人所独具的美妙抒情性,这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艺术个性与风格,都大量融汇在他演奏的各种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重奏曲及其它体裁形式的作品中。
27
108
拉罗查《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钢琴小品
拉罗查《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钢琴小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与梅塔指挥的洛杉矶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附带她独奏的贝多芬《七首钢琴小品》。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作品73,作于1808-1811年。此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此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此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此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七首钢琴小品》作品33,于1803年在维也纳出版,其中大部分为波恩时代作品。 1、近似稍快的快板的优美的行板,降E大调,小回旋曲式; 2、谐谑曲,C大调,均衡的三段体; 3、稍快的快板,F大调、由二段体的优雅旋律与拥有间奏性节奏的副主题构成; 4、行板,A大调,三段体; 5、不太快的快板,C大调; 6、近似行板的稍快的快板,D大调; 7、急板,主题有谐谑曲性格,降A大调。
5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