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道德经》共81章分上下篇。老子著

00:00
03:0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施大鱼

施大鱼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施大鱼
关注
国学:道德经
26
相传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曾任周守藏史,后来迁为柱下史。周朝衰落之际,老子辞官离去,经函谷关时,县令尹喜恳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五千余言,即传诵千古的《道德经》。现存通行本《老子》,多数学者认为在孔子、墨翟之后,可能成书于战国中前期。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在上下篇中分章次第,以及《道德经》的题名都是后人所加。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12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另一方面,《论语》也显示出了语录体著作的独特魅力,语言含蓄隽永,故事简洁生动,往往能体现出一些长篇论述所难以表达的思想深度,折射出一些长篇论述所难以反映的人物个性和环境特征。同时《论语》灵活的编纂形式事实上使该书的表现内容大为增加,多方位、多视角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性格、才能、趣味、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有利于读者全面、准备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无论从思想价值还是从艺术魅力来评价,《论语》都是一部不可不读的作品。 折叠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妙解《大学》
妙解《大学》
儒家经典《大学》的现代教育意义 概述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自古以来便是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均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现代教育中,《大学》不仅被视为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和传承,更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历史沿革 《大学》最初是《礼记》的一部分,后被朱熹单独抽出,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教育的重要经典。自宋代以来,《大学》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之一,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发展1。 《大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大学》被广泛应用于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等领域。多所大学开设相关课程,如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通过讲解《大学》的原文及其现代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大学》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的教义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大学》,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与其他儒家经典的关联 《大学》与其他儒家经典一样,都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与《论语》、《孟子》等经典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教育体系。在现代教育中,这些经典被融合和提炼,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道德指引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30
6
王鹏睿|自学术数难点答疑
王鹏睿|自学术数难点答疑
专辑简介: 《王鹏睿|自学术数难点答疑》共37集,主要分享王鹏睿院长针对自学术数的学友在术数学习和术数现实应用中存在的学术难点问题进行解答的精彩内容。 主播简介: 王鹏睿,中国国学术数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MBA班特聘国学教授,武汉大学领导干部培训基地特聘国学教授,慧门术数版权课程著作权人,国学术数现代应用与传播专家。 王鹏睿院长毕生专注于国学术数现代应用理念研究和实践应用传播,为国内顶尖的国学术数现代应用专家。他的课程不仅在国内知名高校总裁班传播,而且还最高服务于英国大使馆,开创性的将国学术数融会贯通于英伦绅士文化之中,受到中西方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 王鹏睿院长曾在世界五百强排名第四位的外资金融集团AIG(美国国际集团)供职八年,深谙中西管理文化之精髓。自2006年创业以来,一直秉承“弘扬国学,立足术数,培养智囊,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专注提供国学术数现代应用领域内的专业服务。 听课收获: 知晓为什么术数是最接地气的严谨学问。 适合人群: 1、上班族; 2、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3、国学爱好者; 4、术数研修者; 5、欲拜师学艺专修术数的朋友。 播出时间: 每周二、周五6:30 课后咨询: 1、在听课界面底部提交评论留言; 2、加微信号:wpr008,并发“学员咨询”验证; 3、关注微信公众号:ccanri。 扩展阅读: 1、欲了解更多王鹏睿院长相关新闻,请您登录百度、搜狗、360等搜索引擎,直接键入“王鹏睿院长”或“慧门术数”两个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资讯; 2、在头条号、大鱼号、企鹅号、百家号四大自媒体平台上,直接键入“王鹏睿院长”或“慧门术数”两个关键词,即可搜索浏览到王鹏睿院长亲自撰写的原创文章。
87
37
子轩夜读 | 《六韬》
子轩夜读 | 《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的基本理论和范畴,多来自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韬晦不露和安静玄默等,同时又引用“黄帝”之书[3],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4]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详情微信:15509351916
--
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