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不要做那个薄情的人,也不与薄情的人交往

00:00
07:10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九月声音专辑

九月声音专辑

思想飘散,不知道该说点啥~
关注
陈昌文解读《论语》
14
陈昌文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是一个实践主义者,他要求任何事情的发生,必须有利于我们,这就是陈昌文解读《论语》的缘起。通过陈昌文的解读,让我们在中国古老的智慧当中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做到知行合一,有利于我们的事业、人生,同时帮助大家提升心性、人文素养,帮助大家把生活过得更好。
九月读古诗词
69
分享诗词之美,重温那些年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豪情,希望我们一起成为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影子兵读经典】追忆似水年华 第一部
【影子兵读经典】追忆似水年华 第一部
欢迎添加~ 主播Q群:536352229 主播微信公众号:影子兵 微信公号有专属节目、笑笑的早安音乐、以及主播全网所有有声书链接 传统媒体资深主播影子兵播讲 稿件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忆似水年华》(又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是20世纪法国伟大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法国著名传记文学家兼评论家A·莫罗亚在1954年巴黎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七星丛书》本的《追忆似水年华》序言中写道:“1900年至1950年这五十年中,除了《追忆似水年华》之外,没有别的值得永志不忘的小说巨著。不仅由于普鲁斯特的作品和巴尔扎克的作品一样篇帙浩繁,因为也有人写过十五卷甚至二十卷的巨型小说,而且有时也写得文采动人,然而他们并不给我们发现‘新大陆’或包罗万象的感觉。这些作家满足于挖掘早已为人所知的‘矿脉’,而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发现了新的‘矿藏’。”这也是强调《追忆似水年华》的艺术优点就在于一个“新”字。然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在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在于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在于对于传统的优秀艺术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从零开始的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灵魂,然而创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绝不是盲目的幻想。《追忆逝水年华》的创新是在传统的优秀艺术基础上的发展。 法国诗人P· 瓦莱里和著名评论家、教授A·蒂博岱(1874-1936)都在他们的评论中夸奖《追忆逝水年华》的艺术风格继承了法国文学的优秀传统。 安德烈·纪德和蒂博岱都提到普鲁斯特和十六世纪的伟大散文作家 蒙田(1533-1592)在文风的旷达和高雅方面,似乎有一脉相承之妙。还有别的评论家甚至特意提到普鲁斯特受法国著名的回忆录作家圣·西门(1675-1755)的影响。外国作家如 毛姆、 弗吉尼亚·伍尔夫、 纳博科夫、 海明威等都曾高度评价过这部作品。
44
52
弟子规传真(王西胜老师)
弟子规传真(王西胜老师)
本专辑是根据王西胜,王老师所著的《弟子规真传》翻录而来,此书是王老师在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明师讲堂历时两年(2017年10月9日-2019年11月11日)所作25讲《弟子规》讲座的录音整理而成。讲授的依据,完全来自当年在恩师屈三元先生门下学习时所受亲炙教诲,所举案例亦多为几十年自修与授课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或亲眼见证,非具普遍现实意义且刻骨铭心者,轻易不予采用。 对于某些由于时代变迁、语境不同而导致的容易引发误解、争论甚至质疑的内容,讲述时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辨析,并尽可能地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赋予其符合时代特点的崭新内涵。 【作者简介】: 王西胜 1973年出生,山东菏泽人,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师从民间国学大师(屈子之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约二十载,长期从事儒释道及屈原文化的义务弘扬传播工作。主讲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论语》,道家老子《道德经》,以及屈原《楚辞》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并致力于传统文化智慧管理之道在党政干部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家庭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常年应邀为各地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多家公益国学读书会巡回义务授课。 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工作委员会高级讲师、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五届菏泽市政协委员。 著述有《老子心印》《儒学心印》《问答实录——经典生活化实战拆招》《活用经典问答实录:生活篇》《活用经典问答实录:企业篇》《论语心印》《弟子规传真》等。
31
38
妙解《大学》
妙解《大学》
儒家经典《大学》的现代教育意义 概述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自古以来便是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均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现代教育中,《大学》不仅被视为文化遗产受到保护和传承,更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历史沿革 《大学》最初是《礼记》的一部分,后被朱熹单独抽出,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教育的重要经典。自宋代以来,《大学》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之一,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发展1。 《大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大学》被广泛应用于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等领域。多所大学开设相关课程,如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通过讲解《大学》的原文及其现代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大学》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的教义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大学》,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与其他儒家经典的关联 《大学》与其他儒家经典一样,都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与《论语》、《孟子》等经典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教育体系。在现代教育中,这些经典被融合和提炼,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道德指引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30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