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单元一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00:00
00:46
主播信息
音乐小便当

音乐小便当

音乐于我,如鱼于猫
关注
伊万卡学古筝
66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西洋有钢琴,东方有古筝,中国人喜欢钢琴,犹如西方人喜欢古筝。
星空夜曲,致一个人的美好
1279
午夜时分,仰望星空,倾听安静的钢琴声,一个人也可以很快乐,很美好~~
午后+咖啡+书+音乐
23
午后+咖啡+书+音乐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基辛《演奏肖邦作品》
基辛《演奏肖邦作品》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基辛演奏的肖邦作品,其中CD1、2、5是演奏会的现场录音。 CD1是基辛1993年2月在卡内基音乐厅独奏会的实况录音。在这场独奏会中,基辛演奏了肖邦的三首夜曲、三首圆舞曲以及幻想曲、波洛奈兹和谐谑曲各一首,这些作品都是肖邦众多创作体裁中最杰出的代表作。肖邦的曲目向来被看作是钢琴演奏的试金石,绝对是钢琴家的终极挑战,而年轻的基辛却早已跃过凭栏,通过自己迥异的气质和独到的见解将肖邦浪漫、热情以及超人的自然乐感浑然一体,充满了青春魅力。 基辛在这场音乐会中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既富于诗意又荡气回肠,他灵动的琴声经由录音师的妙手,不仅使卡内基音乐厅焕发出新的活力,更拉进了肖邦和听众的距离,这种心与心的互动和共鸣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令人叫绝。这张专辑是钢琴独奏会现场录音的完美典范,演奏、录音水平一流,是RCA红印100最佳唱片,获得《日本唱片艺术》推荐。 CD2是基辛1993年2月在卡内基音乐厅独奏会的实况录音。他演奏了《第三钢琴奏鸣曲》、12首玛祖卡。 CD3是基辛1998年8月5-7日在德国弗莱堡的SWF录音室录制的,包括全套四首《叙事曲》、一首《摇篮曲》、一首《船歌》、一首《谐谑曲》。 CD4是基辛1999年7月30日-8月1日在德国弗莱堡的SWF录音室录制的,包括全套24首《前奏曲》、《第二钢琴奏鸣曲》、一首《波兰舞曲》。 CD5是基辛2004年7月26日在瑞士韦比尔耶音乐节的独奏会实况录音。基辛演奏了四首《波兰舞曲》与四首《即兴曲》。《波兰舞曲》是波兰古时候每小节有三拍子的民族舞蹈,也是从以前波兰上流社会开始流传的舞曲。许多作曲家都写过波兰舞曲,肖邦则以这曲式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作品二十六的两首《波兰舞曲》是肖邦早期的创作,在传统的形式中,展现出非常强烈的肖邦独特之美以及激动不安的感觉。作品40第二号的《波兰舞曲》具有深刻的悲剧性,正好与接下来以曲中战斗性与坚毅不屈精神闻名的《英雄波兰舞曲》形成对比。 ================= 叶甫格尼·基辛 (Evgeny Kissin,1971年10月-) 英籍犹太裔钢琴家。基辛1971年10月10日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的一个犹太家庭,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惊人的钢琴天才”。
53
69
朱利安·布里姆《古典吉他极品典藏》
朱利安·布里姆《古典吉他极品典藏》
这张专辑是吉他演奏家朱利安·布里姆的演奏录音精选,除了维瓦尔第、多兰和卡廷的4部作品外,均为西班牙和巴西作曲家的知名吉他作品。涵盖了布里姆自1959至1983年的唱片中的经典曲目,可以让你饱览大师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沧桑与辉煌。 值得一提的作品有:法拉的《磨坊主之舞》,热烈而富有感染力的扫弦使它成为一首非常流行的曲目。泰勒加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是脍制人口的小品,梦幻般的颤音对于布里姆来说简直是游刃有余。对吉他有革命性贡献的维拉-罗伯斯,其前奏曲深沉而带有大提琴的色彩。伊萨克·阿尔贝尼兹的西班牙题材作品是无数演奏家的保留曲目,甜美的《塞维丽亚》、激越的《阿斯图里亚斯》、明亮的《格拉那达》、辗转的《科尔多巴》,展现了西班牙各地的迷人风情。与伊萨克·阿尔贝尼兹同为钢琴家的恩里克·格拉那多斯,其作品也同样被改编为吉他曲,《西班牙组曲》的魅力长盛不衰。 最值得一提的是胡埃金·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这个版本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杰出的几个版本之一。在约翰·伊里奥特·加迪那才华横溢的指挥棒下,布里姆与蒙托维尔第管弦乐团配合得天衣无缝,将这部协奏曲演绎得令听众如醉如痴。第一乐章的小快板从容不迫,铺陈得体又显豪情满胸。第二乐章柔板须在安静的氛围以中等偏大的音量放出。淙淙的琶音如思绪潺潺,令人柔肠百转。随着情绪逐渐热烈,忧郁被豪迈的情怀遣散,直至回肠荡气的三组扫弦,把内心的担忧和阴沉一扫而光。第三乐章把紧绷的感觉释放,明朗的音乐已经没有了第一乐章中对前途未卜的疑虑,吉他在柔和的弦乐衬托下,静静地结束全曲。
37
31
库贝利克《斯美塔纳·我的祖国》
库贝利克《斯美塔纳·我的祖国》
这张专辑是库贝利克指挥捷克爱乐乐团,1990年5月12日在“布拉格之春”开幕音乐会的现场录音。这个录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每年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是世界上重要的音乐盛会,它始于1946年。1990年“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注定要不同凡响地载入史册,它是捷克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重获新生后第一次举办的音乐节。就个人而言,则是库贝利克最后一次指挥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早在1936年,年仅24岁的库贝利克就已是捷克爱乐乐团的指挥了,但后因拒绝与纳粹德国合作而倍受刁难。在1948年又被迫离开祖国,客迹欧美。经过四十二年的漂泊,流浪的游子重新踏上久别而魂牵梦萦的故土,回到饱经沧桑、久历内忧外患之后的祖国。 1990年5月这场音乐会,库贝利克与捷克爱乐乐团的合作,演奏作为“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对他来说是意味深长的。捷克爱乐乐团与库贝利克这位本民族著名指挥家可谓心有灵犀,因而整场音乐的演奏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通过朴素真挚的音乐刻划传递出他们共同的心声:对于伟大祖国的自豪之情以及祝福之愿。 尽管与以往的录音相比,尤其是与波士顿交响乐团那个著名的录音相比,这次录音的音效不能算是很好。但是这一次录音的意义,却不能用音响效果的标准来衡量。聆听这场现场实况的录音,从头至尾渐入佳境。乐队到后来是越来越昂扬而充满自信,喷射出瑰丽光芒,映照得前几个乐章仿佛彩霞一般灿烂夺目。这就不仅仅是在诠释斯美塔那的音乐,而是借《我的祖国》来表达捷克民族对于未来的信念了。 《我的祖国》是斯美塔纳讴歌祖国、讴歌民族解放、讴歌自由的交响诗篇,它由六首交响诗组成:第一曲“威塞拉德城堡”,威塞拉德是布拉格市著名皇家城堡,乐曲表现游吟诗人的歌曲所激起的对历史的记忆。第二曲“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乐曲描绘了沃尔塔瓦河的诞生和沿岸的风光与古迹。第三曲“莎尔卡”,以古老的传说为主题,描写少女莎尔卡由于情人的不忠而向所有的男人复仇。第四曲“波希米亚的原野和森林”,一支田园风格的乐曲,表现了波希米亚故土所带来的思绪和感受。第五曲“塔波尔”,塔波尔是坐落在布拉格以南约100公里的城镇,胡斯教徒战争期间是捷克争取民族自由和反抗异族压迫的坚强堡垒,乐曲表现了胡斯教派誓死不变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第六曲“布拉尼克”,布兰尼克是布拉格附近一座山脉,传说胡斯教派的勇士们战斗并牺牲于此。
140
6
赫克、海尔姆申《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赫克、海尔姆申《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玛丽-伊丽莎白·赫克与钢琴家马丁·海尔姆申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两部《大提琴奏鸣曲》。 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五部《大提琴奏鸣曲》堪称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受其影响和启发,勃拉姆斯也创作了两部《大提琴奏鸣曲》,但是创作年代却相隔了二十多年。《第一奏鸣曲》多有室内乐风格,以较低的音区表现沉郁凄苦之情;《第二奏鸣曲》则具有戏剧性和交响乐写作手法,有较多的高音区明亮音色,具备明朗热情的性格。两首作品均美不胜收,以直入人心的旋律和细腻的感情表达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室内乐精品。 《e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作品38,完成于1865年。其时勃拉姆斯正经历丧母之痛。太多的哀恸与忧郁,难言的心思愁绪,以及回忆中的欢笑与相聚等等,均以一把大提琴和一架钢琴之间绵绵不尽的对话展开,成就了这首三个乐章均为小调的、气息宽广朴实动人的佳作。 《F大调第二大提琴奏鸣曲》作品99,与《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同时完成于1886年,瑞士托恩湖畔。此时五十岁开外的勃拉姆斯已经完成了四首交响曲,具备更完善的创作技巧和更成熟的思想境界,正处于创作顶峰期。这首奏鸣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乐句宽广,乐思充满欢乐与伤感等多重意味,成为勃拉姆斯的力作之一。
102
7
霍洛维兹《最喜爱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霍洛维兹《最喜爱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霍洛维兹演奏的三首贝多芬最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热情》和《悲怆》。专辑录音却没有那么令人深刻的印象了,也许是考虑到各个作品的平衡性,反而没有专心致志的演绎一首作品来的自由吧。很多人认为霍洛维兹弹得不是贝多芬而是他自己,但是喜欢他的人谁在乎呢?专辑还附带了舒伯特的两首《即兴曲》,霍洛维兹演奏得随兴而浪漫,有歌唱般的旋律,非常有味道。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作于1801年。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月光》这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最多的是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1799-1860)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的”。 《热情奏鸣曲》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是贝多芬中期奏鸣曲创作中的代表性杰作,正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也是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最高峰的经典作品。它不仅是内在的感情狂澜和选材的紧凑使人震惊,而且是那些最富于表情的音乐手法把全部汹涌狂暴的因素完全置于了一目了然的形式里令人赞叹。《热情》以其生动而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面貌。他的深刻、巨大的乐思和雄伟的形式在这一时期突出的表现出来,在贝多芬和其他的同类体裁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热情》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复杂的体会及不满。十分明显,贝多芬最终还是感觉到了人民的力量和时代的前进步伐,以无比巨大的热情寄希望于新的未来。从作者本人到公论都认为 “热情”是登峰造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143
1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