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12-1

00:00
02:1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含识

含识

芸芸众生
关注
风语河岸柳
--
这是一本爸爸写给儿子的床边小故事
非暴力沟通通
25
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和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来自翻译者的译序
读《智囊全集》白话译文
70
思维学会转个弯的历史故事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聖學根之根小兒語
聖學根之根小兒語
本專輯為開吉老師融合儒釋道文化精髓,用心細講因緣生老師重新會集與校訂童蒙入門經典《聖學根之根》係列教材——《小兒語》。         《小兒語》是明朝大儒呂近溪為教蒙童學習說話而作的兒歌,後來其子呂新吾又為之作了增補。雖是兒歌,卻不可輕看了,其實它是用最通俗的語言吧深奧的經典給詮釋了出來。可謂話俗而理不俗。全書分為四言、六言、雜言三個部分,我們選錄時略去了雜言部分。           清儒陳宏謀在《養正遺規》的序文中寫道:「世間有真正的教育方法,才會有真正的教育方法,才會有真正的人才。教育的端正自家庭開始,人才的成就自兒童開始。《易經》以山泉水的卦象來代表蒙卦,而君子之所以能夠造就有德學的人才,因為他知道根本就在這裡呀!『蒙以養正,是為聖功』,其中的義理是多麼深奧啊!」        諺云:「訓子須從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學初,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古時蒙童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而在明朝末年,江蘇大儒陸桴亭就曾提醒世人:「古人心質樸、風俗淳厚,小孩至七八歲知識尚未開啟。今則人心風俗遠不如古,孩童五六歲時已多被邪知,遭物慾腐化了。再晚兩年才入小學,即使父教師嚴,也要費上一番手腳。何況父兄的教育未必完全依照古法呢?所以我以為當今教育子弟入學,必須要在五六歲就開始。」桴亭先生發出這番感慨是在三個半世紀之前,末學實在不敢想象:當今之世道人心與三百多年前有多少可比性呢?                  ​
--
2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