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草为城丨茶人三部曲
73

筑草为城丨茶人三部曲

小说是“茶人三部曲”之三,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节目(17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浙江文艺出版社
关注
筑草为城丨茶人三部曲
73
小说是“茶人三部曲”之三,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不夜之侯 | 茶人三部曲
59
《不夜之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的第二部。作者王旭烽。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反映了扎根江南杭州的茶叶世家杭家在这个动荡年代中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际:沈绿爱、杭嘉草等杭家女性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寄草、杭忆、杭汉、忘忧,作为新一代杭家儿女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有的在战争中牺牲了,有的为了胜利后的明天坚持着中华茶业建设。杭嘉和作为茶叶世家的传人,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中,承受了巨大的难以想象的劫难,呈现出中华茶人的不朽风骨。小说着力刻画了战争背景下的文化形态,展示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深厚力量。小说在叙述故事的同时描述了我国茶叶行业在这段年代里坎坷的发展史。宏伟的历史叙事和细腻的人物情节描写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享受。
南方有嘉木丨茶人三部曲
194
内容简介 《南方有嘉木》是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之第一部,也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绿茶之都杭州,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在各种爱的纠葛中,不得已向佛门逃遁。以杭嘉和为代表的杭家第三代经历的则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过程。民族、家庭及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主播介绍 董明,AM954老朋友广播《董明阅读时间》主持人,杭州新闻人物奖获奖者,作品曾多次获得星光奖等全国大奖。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影子兵读经典】追忆似水年华 第一部
【影子兵读经典】追忆似水年华 第一部
欢迎添加~ 主播Q群:536352229 主播微信公众号:影子兵 微信公号有专属节目、笑笑的早安音乐、以及主播全网所有有声书链接 传统媒体资深主播影子兵播讲 稿件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忆似水年华》(又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是20世纪法国伟大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法国著名传记文学家兼评论家A·莫罗亚在1954年巴黎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七星丛书》本的《追忆似水年华》序言中写道:“1900年至1950年这五十年中,除了《追忆似水年华》之外,没有别的值得永志不忘的小说巨著。不仅由于普鲁斯特的作品和巴尔扎克的作品一样篇帙浩繁,因为也有人写过十五卷甚至二十卷的巨型小说,而且有时也写得文采动人,然而他们并不给我们发现‘新大陆’或包罗万象的感觉。这些作家满足于挖掘早已为人所知的‘矿脉’,而马塞尔·普鲁斯特则发现了新的‘矿藏’。”这也是强调《追忆似水年华》的艺术优点就在于一个“新”字。然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在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在于为创新而创新,更不在于对于传统的优秀艺术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从零开始的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灵魂,然而创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绝不是盲目的幻想。《追忆逝水年华》的创新是在传统的优秀艺术基础上的发展。 法国诗人P· 瓦莱里和著名评论家、教授A·蒂博岱(1874-1936)都在他们的评论中夸奖《追忆逝水年华》的艺术风格继承了法国文学的优秀传统。 安德烈·纪德和蒂博岱都提到普鲁斯特和十六世纪的伟大散文作家 蒙田(1533-1592)在文风的旷达和高雅方面,似乎有一脉相承之妙。还有别的评论家甚至特意提到普鲁斯特受法国著名的回忆录作家圣·西门(1675-1755)的影响。外国作家如 毛姆、 弗吉尼亚·伍尔夫、 纳博科夫、 海明威等都曾高度评价过这部作品。
45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