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篇一春三月

00:00
01:0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迷雅莲

迷雅莲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迷雅莲
关注
诵读《老老桓言》|浅近易行
40
《老老桓言》由清代曹庭栋所著,是一部老年养生学专著。曹庭栋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字楷人,号六圃,浙江嘉善魏塘镇人。他一生淡泊名利,以读书为乐,在当地享有孝名。他曾为了给母亲祝寿,在自家花园挖土为池,累士为山以奉母,名之曰慈山,自号慈山居士。他晚年为读书写作,不下楼者三十年,所坐木榻穿而复补。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宋百家诗存》《产鹤亭诗集》《易准》《昏礼通考》《孝经通释》《逸语》《琴学》。曹庭栋自幼身体羸弱多病,对养生之学颇为留意。七十岁时由于“薄病缠身”,参考《周易》《唐会要》《本草纲目》《伤寒方》《欧阳文忠公集》等三百零七种古书,并结合自己的养生经验写成《老老桓言》。《老老桓言》一书传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广泛收集历代养生学著作的精华之处,但是并不盲从这些观点,而是亲身实践,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养生观点。本书紧紧围绕老年人长寿养生这一主题,不务空言,不近丹药,不求仙方,而是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慎起居、节饮食,切切于日用琐碎,浅近易行,告诉人们衣食住行皆可养生,行走坐卧均有学问。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诵阅《论衡》|衡量言论价值
--
《论衡》是东汉著名的无神论作品。“衡”本指天平,《论衡》就是衡量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论衡》的作者王充(27-约100),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论衡》带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批判了仙术、占卜等迷信思想和行为,采用自然主义和经验观察的世界观,是中国无神论史上的一座丰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精读《庄子》|学返璞归真客观自然规律
34
庄子名为庄周,出生年不详,宋国蒙人,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吏,生活在战车时代前期。其实《庄子》最早被记录在《汉书*艺文志》中。庄子的思想观点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和变异,但在核心思想上,对“道”的认识是一致的。两者所谓的“道”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指宇宙的本源,二是指自然客观规律。庄子的哲学思想以“无为而治”的特性,由自然层面扩大到社会层面,使其思想部分呈现出消极和片面的倾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导读经典》
《导读经典》
经常诵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金刚经》等经典,爱不释卷,有些章节实在精彩,不敢独享,所以特别想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读。本人才疏学浅,只是从字面上浅述一二,如指月之手,大家去看月亮就好了。无它,导读而已。 现在我们进入极度内卷的时代,焦虑不安,心无所依。时代如一列高速列车,呼啸前行,你我不自主地被裹挟前行。 越是这样的状态,内心更应觉醒觉知,自己给自己踩一脚刹车。闲暇时刻读一读经典应该是一种不错的对治方法。 如果把人类社会比作人体,那么,他的大脑早在公元前六百年到三百年间就已经发育完成。代表人物如释迦、孔子、老庄、诸子、以及西方同一时期出现的圣哲。这些古圣先贤把人文智慧推到了极致,后人已经无法超越。在人文领域,后人很所谓创新,顶多只是缝缝补补,或换个名相而已。 所有大江大河的源头都是清澈无比。那是一团元气,一股清流。而到中游和下游,就变得浑浊了许多,那是因为裹挟包容了很多清流之外的东西。所以,想追寻人文之源,还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发源地,而不是在中游和下游纠结、过滤和摄取,事倍而功半。 经典的一个特性就是经历了时间的历练,如果经典不符合人性与天道,早就灰飞烟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所以,经典放心读就好了,没有毒副作用。 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学习经典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先不看注解,反复诵读,读熟了,经典中的能量自然会潜入到你的体内,成为自己觉醒觉知提升维度的能量。这看似笨办法,却是真捷径。各位朋友,同修,让我们放下架子,放平心态,放空自我,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有口无心地读起来吧!
--
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