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刘绍武
46

三部六病刘绍武

三部六病”是由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山西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其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958年,刘绍武先生参与创办了“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即现在的太原市中医医院,并带领了一大批名医为三晋百姓的健康和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与此同时也诞生了“三部六病学术思想”。作为“三部六病学术思想”的发源和传播地——太原市中医医院,也得到了广大三晋百姓的认可。时至今日,“三部六病”思想已经在全国各地扎根发芽,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使许多临床疑难病症找到了治疗的方法,开创了划时代的理论创新。 刘绍武先生对《伤寒论》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伤寒论》之辨证思想,倡"三部六病"说。其中所拟协调疗法十余方,对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 “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等有关著作记载,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又称“三大系统”,即以皮肤和肺为代表与空气接触的表部、以消化道为代表的与饮食接触的里部以及表部与里部之间以心脏为代表的与气血循行相关的中部(半表半里部),简称"三部"。“三部”的划分来源于《伤寒论》,但较《伤寒论》有了更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其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共有六种症候群,简称"六病"。因此,“三部六病”学说也由此而得名。 “三部六病”理论的核心内容分为“三纲”和“六要”。其中“三纲”为“思辨框架”、“理性规范”、“整体内涵”;“六要”为“证的四性”是多样性、多义性、复合性、传变性;创立了三部六病独有的四脉诊法,即上鱼际脉、聚关脉、涩脉、长弦脉;刘老认为脉在病在,脉去病去;“三化”是规律化、规范化、规格化;“三定”是定证、定方、定疗程;“八字诀”是立纲、归类、正误、补缺。 “三部六病”医学具有较高的中医研究价值。是对疾病的高度概括;是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可以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节目(286)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善缘堂二瓢字清风

善缘堂二瓢字清风

中医爱好传承者,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希望能用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大家健康养生保健有所帮助!
关注
走近伤寒论金梅
80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和大量实际案例对《伤寒论》的条文做了比较式的解读, 全书由<从"方"走近>和<从"证"走近>两个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以"心下"这个概念为切入点, 通过对涉及"心下"的汤方解读, 证明了《伤寒论》的理论不是虚构的, 有其客观的病位和病理基础.下半部分以"便秘"这个症状为话题, 通过对便秘原因的分析, 强调了重视《伤寒论》的细节, 仔细辨证的重要性
经方时方使用经验
293
经方时方使用经验 收集一下方便大家学习应用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
92
《开中药处方的经验》为名老中医带教青年中医,实习医生开好中药处方的经验总结。全书从中药处方的解读、中药处方的必备知识、中药处方的选药、药对应用经验、用活治病原则、学好经方时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尤其是作者揭示的从医45年潜心研究积累的50多张经验处方更增添了《开中药处方的经验》的实用学术价值。《开中药处方的经验》可以引导中医药大学实习生、国内外中医进修生、学习中医的西医师及刚走上中医临床的中医师迅速入门,学会开好中药处方,提高开处方的水平。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病因赋》白话讲记(完整)
《病因赋》白话讲记(完整)
中医经典 病因病机方剂全解 修身养心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 盖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中暑有动静之异。受湿有内外之分。火有七说,痰有十因,气有九论,郁有六名。疟犯暑风,更兼痰食。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霍乱,脾寒伤食所致。痞满,脾倦积湿而成。呃逆者,胃气之不顺。咳嗽者,肺气之不清。嗳气皆由于痰火。咽酸尽为乎食停。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喘急有虚有实。痉症有阴有阳。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五劳六极,皆是火烁乎天真。吐血出于胃腑。衄血本乎肺经。痰涎血,属于脾脏。咯唾血,属于肾经。牙宣者,阳明之热极。舌衄者,少阴之火生。腹中窄狭,而痰火各别。胸中烦热,而虚实可分。惊悸,痰迷恐惧所致。健忘,血少忧郁而成。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痫症者,寻痰火之重轻。便浊有赤白之异。汗出有自盗之名。九种心疼,痛在胃脘。七般疝气,病在厥阴。胁痛有两边之别。头风有左右之分。腰痛肾虚而或闪挫。腹痛寒气而或食停。痿症不足与湿热。痹症寒湿与风乘。四种遗精,心肾不能既济。五般黄疸,湿热熏蒸而成。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大便秘乃血液燥结。小便闭乃气滞不行。痔疾、肠风湿热所致。发斑、瘾疹风热所成。耳聋者肾虚之故。目疾者肝火之因。齿疼乃胃热虫蛀、喉痹乃火动痰生。鼻塞者肺气之不利。口疮者脾火之游行。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带下沙淋由于湿热。崩漏下血为损任冲。胎孕不安治有二理。产后发热原有七因。 兹有七十四种之病,略举其概而赋云。欲知其备,后论详明。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110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