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ovanni Marradi - For You Mom

00:00
03:24
主播信息
乔瓦尼马拉蒂

乔瓦尼马拉蒂

乔瓦尼 (Giovanni Marradi) 出生在意大利,5岁开始步其父亲后尘练习音乐演奏,8岁开始学作曲。现在已成为世界着名的NEW AGE音乐作曲家和钢琴家。
关注
Passionate Piano
--
专辑中文名: 激情钢琴
Romantico
31
《Romantico》是 Giovanni Marradi (乔瓦尼·马拉蒂) 在2008年发行的一张全新专辑。 乔瓦尼的钢琴弹奏出乐圣最浪漫的乐章,人称「现代钢琴诗人」的乔瓦尼以轻柔的琴音,撩动现代人的心弦,营造出泛着银晖的浪漫情境。
The Best Of Giovanni
70
The Best Of Piano 又名: 钢琴精选 表演者: Omar Akram 等 流派: 轻音乐 专辑类型: 选集介质: 数字(Digital) 发行时间: 2009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妮雅·多尔夫曼《钢琴演奏辑》
阿妮雅·多尔夫曼《钢琴演奏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阿妮雅·多尔夫曼1939年至1959年间发行的全部专辑。2017年采用24位、192kHz技术,将原始模拟母带进行数码转制,声音效果非常理想,而且使用原版LP封面制作CD封面,历史感十足。合辑收录了阿妮雅·多尔夫曼与托斯卡尼尼的合作,包括1939年录制的罕见的贝多芬《合唱幻想曲》和1945年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 在曲目方面,涵盖了不多的几位作曲家:贝多芬、肖邦、格里格、梅诺蒂(只有一个中型作品)、门德尔松、舒曼、柴科夫斯基。可以看出,多尔夫曼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舒曼,她演奏的舒曼作品,拥有所有的技巧、诠释、音乐性、权威性。她演奏的门德尔松《无词歌》、柴科夫斯基《为年轻人而作》和《季节》都非常好,但缺乏一点点创新与新鲜感。 阿妮雅·多尔夫曼(Ania Dorfmann,1899年7月9日-1984年4月21日),俄罗斯裔美国钢琴家和教师,曾在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任教多年,是托斯卡尼尼时代为数不多的女钢琴家中的第一位。阿妮雅·多尔夫曼是茱莉亚音乐学院最受尊敬的钢琴老师之一。这套合辑的发行,使她作为一名唱片演奏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多尔夫曼是第一位与托斯卡尼尼合作的女性钢琴独奏者,他们1945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具有历史意义,这标志着这位钢琴家录音的开始。
19
169
奥伊斯特拉赫《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奥伊斯特拉赫《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儿子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合作,演奏巴赫《小提琴、双小提琴协奏曲》,由鲁道夫·巴塞尔指挥莫斯科室内乐团担任协奏。 奥伊斯特拉赫父子的演奏,对作品吃的很透,演奏极为“捻熟”。独奏与合奏更默契,声音分布很均衡,推进如行云流水,从头至尾毫无粘滞之处,你感觉不到在很多版本里都有的、第二小提琴明显弱的地方,除了两把琴音色不同与位置感外,演奏则是相互推动与相互“叫劲”,呈显出一股特别的优雅、方正与灵巧。 巴赫现存的三部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1043)的创作年代定位于科藤时期的1720年前后,但根据20世纪末以来的最新音乐学研究,学者们开始怀疑这些作品应该属于后来的莱比锡时期(1723-1750),或者折衷的情况是这些作品最初创作于科藤,在莱比锡期间巴赫又对它们进行了重新修订。对此,直接的证据在于这些作品最原始的乐谱只能回溯到1730年左右,而巴赫在1729年3月恰好接管了莱比锡的大学音乐社(collegium musicum),又增加了给大学社每周的例行音乐会安排乐曲的任务,为此他修订和新创作了大量作品并专门为演出准备了分谱,其中包括这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另一方面,从创作风格上来看,在这几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崇高深刻的艺术取向以及炉火纯青的复调技巧显然有别于科藤时期所惯常的那种热热闹闹无伤大雅的宫廷社交氛围(如《勃兰登堡协奏曲》等),这尤其体现在《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和《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1043)中。
36
9
阿劳《肖邦作品辑》
阿劳《肖邦作品辑》
这套7CD合辑是钢琴大师阿劳演奏肖邦的大部分钢琴作品,包括前奏曲、即兴曲、圆舞曲、叙事曲、谐谑曲、船歌、幻想曲、夜曲和两部协奏曲,担任协奏的是以色列指挥家以利亚胡·殷巴尔与伦敦爱乐乐团,可惜的是波兰舞曲只有一首《幻想波罗乃兹舞曲》。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钢琴家。自幼有神童之称,曾到柏林求学,后定居纽约,持续其国际钢琴大师的演出生涯,誉满全球,公认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阿劳的演奏曲目范围十分广泛,从巴洛克到二十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展现作曲家的音乐构思。 阿劳的演奏富于个性,而又充满感情,技术上无与伦比。据说他为人温和、儒雅,这从他的演奏中就可以感受到。阿劳的琴声与众不同,他的音色丰富、厚实,如同陈年佳酿的葡萄酒。对于这点,有人认为阿劳的琴声听起来含混、粗重,也有人喜欢这种较“圆”的声音,认为听起来像管风琴,还有人说阿劳的手就像是在松软的琴键上翻耕。早年的阿劳享有“炫技大师”的称号,但中年以后,他演奏的速度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深思熟虑。许多评论家认为在他最亲近的母亲去世之后,阿劳的整个风格变得内省而有节制,少了许多即兴成分。阿劳认为艺术是神圣的、神秘的、灵性的东西。艺术不是单纯的娱乐或者心理治疗,而是严肃的生活方式。听阿劳弹琴,会觉得自己置身在他那沉思凝重的心灵里,世界不再那么喧闹、那么乱糟糟。阿劳在台上全神贯注,犹如一个禅宗的法师,犹如一个弓箭手,弓、箭、靶的三点连成一体。阿劳是一位高尚的音乐建筑师,一个个恢宏庄重的构思为他永远敬仰和热爱的音乐服务。
28
87
布里顿、康果尔德《小提琴协奏曲》
布里顿、康果尔德《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薇尔德·弗朗与詹姆斯·加菲根指挥的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布里顿、康果尔德《小提琴协奏曲》。这是薇尔德·弗朗的第五张个人专辑,收录的两部二十世纪小提琴作品创作时间相仿,又同样以D大调写成,对比性极高,但是又有相似的迷人之处。薇尔德·弗朗说:“我梦想录下这两部作品很久了”。 本杰明·布里顿《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5,作于1939年。此曲富有时代特点,是一首承上启下的作品。它既有十九世纪或以前在作曲技巧上的严谨,也有新世代作品的感情多变和突破性的无调风格。一新一旧的两个极端在布里顿的协奏曲里得到极佳的平衡。其实他这过人特点贯彻于他所有的作品之中,也是他能在近代音乐史中占一席位的重要原因。 康果尔德《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作于1945年。当时这位奥地利犹太作曲家逃往美国定居十多年,已经是好莱坞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在小提琴家胡伯曼的建议下谱写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两年后由海飞兹首演,并且在海飞兹的推广下成为康果尔德最受欢迎的作品。康果尔德华丽的作品引用了一些电影配乐的元素,薇尔德·弗朗形容它就像是“香槟、烟花与情感的大海”,而这部充满后期浪漫主义美学的协奏曲,与布里顿兼具表现力与细腻情感的作品美学完全属于两个世界,但是,同样让人想深入了解。
11
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