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古天真论六(起居有常)

00:00
07:35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无忌孩儿

无忌孩儿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无忌孩儿
关注
通解黄帝内经<原创>
148
前所未有的高度解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跨越古今,跨越东西方文明,还原内经的原义。 学习中医治未病,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带你认识中医》亦名《中医的那些不传之秘》
《带你认识中医》亦名《中医的那些不传之秘》
朗读者:海边小妹。欢迎关注公号“海边小妹”。阅读原创分享:澳洲、育儿、两性、情感、人生、旅行、佛法、中医。 《带你认识中医》亦名《中医的那些不传之秘》,用一些中医师父、老师、和作者自己的读书感悟,医案经验,来向大家讲述中医的一些基本概念。不同于古书的是,这本书我努力地确保平易近人的原则,用日常生活化,生动化的语言,让大家宏观上把握中医,了解中医后面庞大的理论体系。 作者:本草中药。首发于他的公号“与君共度春花秋月”。本人获作者授权,友情朗读,若您想就书中内容进行提问、咨询和探讨,可关注他的公号,直接与作者联系。 关于我与作者的结缘,长话短说,我是一名身在澳洲的中医爱好者,在发现身体疾患之后,想求助于中医,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本草先生的文章,对他的治病思路极其认同,并幸运的联系到他,在他的帮助下,仅用一个月的时间,橄榄大的不明包块儿完全消失,整个过程,先生分文未取。他的医德医术让我深感钦佩。得知他正全心致力于中医的推广事业,我愿尽微薄之力,用声音的形式呈现本草先生的心力之作,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和受益于中医--这中华民族的智慧宝藏。从小体弱多病的我,多次受益于中医,在西医无法有效根治的情况下,通过中医调理,病痛痊愈并使体质有所改善。详细经历我都写成文章,名为《爱上中医,人生幸事》,并收录在我的公号“海边小妹”中。
107
22
中医脉诊教学
中医脉诊教学
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我国古代脉诊的发明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又叫仓公,约前205—?)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228
15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