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003 夏商甲骨文:甲骨文的历史意义,“桀骜不驯”和“助纣为虐”是怎么来的?

00:00
21:05
主播信息
枫落白衣

枫落白衣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枫落白衣
关注
佛门史话 | 佛教历史和佛学知识
1983
知释家春秋,悟文化精妙,于红尘修心。 为什么要了解佛教和佛学 中华儒释道,释即是佛教,源自印度,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此后不仅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圈里站稳脚跟,而且和儒家道家并列,成为影响中国人精神内核的三大体系之一。时至今日,佛教已彻底融入这块土地,当我们说起传统文化,那是一定包含了佛教文化的,了解佛教的历史,佛学的知识,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文化。   内容简介 何为佛教,何为佛学?何为四真谛?何为八正道?般若是怎样的一门学问?菩萨是怎样的存在?从释迦牟尼的原始佛教,到印度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再到中土大唐汉传十宗,乃至今日之禅净双修、人间佛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历来帝王将相,才子学士,贩夫走卒,他们是如何从认为佛教是“胡说八道”“蛮夷之见”,转变为接受佛教,甚至为之倾倒的?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结合佛教经典和大量历史资料,对佛教在古印度和中国的发展历史、观点及主张的变化,重要佛教人物的经历和贡献,重要佛教名胜古迹,做了全面介绍。对佛学的重要概念,尤其是和哲学、心理学有交集的观点等,进行了通俗易懂的科普。 你将获得   无论您是不是佛教徒,对佛教文化是否并了解,都会在本专辑学习到很多有趣,又有用的知识,了解到充满魅力的释家文化。 此后当您走进各地寺庙,不再一头雾水,走马观花,或被夹带糟粕的信息困扰,而能看出学问,看出历史文化,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人生路上,倍感迷茫空虚疲惫之时,能借助佛学的系统性思考,和前人的智慧,更好地修心,修行,获得更多支撑力量,更加平静喜乐。 ​
中国史话
2117
5000年权谋与人性的缠斗,制度与文化的演进,尽在枫落白衣-妙趣横生的《中国史话》。
美国史话
1462
北美历史研究达人,用超强逻辑和海量知识,还原一个真实复杂、不为认知的美国,讲述大航海以来的世界洗牌,分析中美当下现实。 购买本专辑的朋友,微信搜索添加 【ximajun2018】,出示购课截图,并分享专辑到朋友圈,即可获邀加入“枫落白衣史话福利交流群”,与主播和各位高人同好随时畅聊!福利多多,赶快加入吧!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本期内容:

1. 为什么世界各民族早期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大禹治水和九鼎有怎样的故事?

2. 夏朝真的存在过吗?

3. 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它的发现有哪些史学价值?

4. 商朝有哪两个特点?

5. “桀骜不驯”和“助纣为虐”是怎么来的?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到,三皇五帝的时代以一场大洪水宣告终结。你要是放眼世界,看一下别人家的历史,就会惊奇地发现,几乎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古巴比伦,古埃及,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圣经里的诺亚方舟的故事。换句话说,各民族老祖宗的房子和猪圈都曾经被洪水给冲跑过,这就要问一下为什么。

3-1 史前大洪水(作者 佚名)




答案有两个,一个是世界各民族祖宗们的看法,说是当时的神仙们对人类很失望,或者是对人类的好日子羡慕嫉妒恨,放出洪水想整死我们;另一个是现代科学家的研究结果,4000多年前,地球温度突变,温度上升,导致很多冰川融化,进而引发全球河流泛滥。这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信仰选一个相信。


无论如何,当时中原部落是一片汪洋,和其他民族不一样的是,在中国的传说里,我们最后不是被神给救了,而是自己治理了洪水。领头的这个人叫做禹,也叫大禹,这也是另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大禹治水。此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劳模,老婆孩子全都当不存在,一心一意地和洪水较劲。


《史记·夏本纪》里面说他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整整十三年,不仅是不回家看春晚,就连经过家门,都不进去,说实话,这种事我自叹不如,做不到。但辛苦奋斗是有回报的,公元前2070年,因为治水有功,五十三岁的大禹正式从五帝的最后一位帝王舜的手里接过权杖,成了中原新的统治者。


因为他曾经被封为夏伯,所以他的王朝就以夏命名,都城在安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夏县,前有开启三皇时代的华胥氏,后有终结五帝时代的夏王朝,于是华夏的称呼正式形成。


中原劳模大禹同志继位之后,把天下划为九块,称作九州,他干这事应该是驾轻就熟,想想当年连蜜月都没过完就撒丫子出去到处跑,各地山川地理是什么模样,那他是了如指掌。这九个州的名字甚至一直到今天还在用,比如扬州、徐州,位置基本也不会太离谱,当然,管辖的范围肯定是不一样了。


按照《左传》的说法,接下来的事情是大禹用各州贡献上来的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上面分别刻有每一个州的地理地形风土人情。鼎这东西,我们读古书的时候经常看到,其实开始的时候,就是俺们的饭锅,煮肉喝汤,一家老小都用这玩意,后来才发展到祭祀、陪葬等多种用途,可以说和我们祖宗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不过大禹的这九个鼎,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饭桶了,品味那是相当地高,他们是王权的象征,久而久之,也成了中国人心中的镇国之宝,以后的一些成语,比如“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等都出于此,可是,非常让人遗憾的是,这九个宝贝在秦朝之后就神秘地消失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细究起来,主流历史界对这事儿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秦始皇最终得到了这九个鼎,他把它们和自己一起埋在秦陵里面,就是给他陪葬了,这个说法等到技术条件允许,可以挖掘秦始皇那个大坟的时候自然就会揭晓;第二个说法是被融化了,制成了兵器,这个没有任何史书支持,但在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确实是一种可能性;第三个说法最石破天惊,那就是九鼎从来就没存在过,换句话说,这事儿大禹同学没干过,持这种说法的人也不少,他们主要握着两个重要的论据,一是最早出现九鼎记录的是《左传》,而这本书是春秋末期才有的,较早一点的文献,比如主要记录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尚书》却只字未提九鼎的事儿;二是大禹所在的4000年前,青铜冶炼技术不可能在鼎上刻什么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就算刻一只鸟,那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真相如何,你可以有自己的结论,额外说一句的是,到了2006年的时候,根据古文献的描述,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制了这九个鼎,现在每天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里面展出,你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瞅两眼。


3-2 复原的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禹建立夏王朝之后的十五年,他死了。在他去世前,他也仿照尧舜那样,把位置禅让给一个叫伯益的家伙,但也不知道是他有意为之,还是疏忽了,他只给了伯益位置,却放任他自己的亲儿子启拉帮结派,加强权力。


结果他死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残酷斗争,启登上了王位。等到启死了,他又传给了自己的亲儿子,就这样,从大禹的夏王朝开始,一直到1912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为止,中国政权的交接方式就变成了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在那之前,虽然说都是黄帝的后裔担任君主,但大家还是很谦虚的,实行推举和禅让,并不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世袭制度。


夏王朝一共传了十四代,存在了大概470年左右,中间经历了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等事件,控制的区域基本就是前面说过的中原地区,不过其势力范围应该到了长江流域,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


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叫履癸,后来人都叫他夏桀,桀就是残暴的意思。《史记》上说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马”,也就是力气大,跑得快。不过这位天赋极佳的同学一点正事也不干,还非常残暴凶狠地对待老百姓,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就诅咒他,说让他早点死,他听了之后轻蔑地一笑,说我是谁?俺就是天上的太阳啊,太阳不死,我怎么会死?


3-3  夏朝地图


前面说了,中国老百姓连神仙都不放在眼里,还管你是不是太阳,就走上大道,指着天上太阳喊,你啥时候死,我们愿意和你一起死!这件类似今天两个人骂大街的事情被郑重其事地记录在《尚书》里,当时群众的口号是:“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大禹重生,也救不了这个孙子了。


公元前1559年,一个叫做履的人领兵在鸣条,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附近,干掉了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后世把这个人叫做商汤,因为甲骨文上把他叫做成,所以也叫成汤。这里的成是成功的成,不是吃货们嘴里的那个盛饭的盛。


夏桀这家伙对于我们这些后世的人来说,最大的贡献是一个成语,桀骜不驯,骜就是野马,说的就是这哥们和野马是一个德性,属于两种难以管教的动物。


在中国历史上,夏王朝地位比较尴尬,历史文献典籍无数,历代君王名字,脾气秉性,甚至后宫佳丽等等都有描述,一般来说,史学家们都原意把夏朝看做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但这是史学家的看法,那些拿着小锤子的考古学家们不太同意,主要是他们没找到具有说服力的夏都城遗址,最靠谱的也许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不过离被广泛承认还差那么一丢丢,关键是夏王朝同期的文字也没发现,它不像商朝,有甲骨文作为铁证放在那里,谁也否认不了。


 


所以,夏王朝究竟是不是作为一个王朝存在过,现在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不过在史书上夏王朝这段时间,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600年这段时间,中国一定是有相当文明的王朝存在过,否则没法解释后来商王朝的高度发达的状态,它不可能是咣当一声,从天上掉下来的。



下面就说说继夏之后崛起的商王朝,古人经常把它叫做殷,比如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就叫做《殷本纪》,而不说《商本纪》,除了殷和商两种叫法,也有连在一起叫殷商的,这在《诗经》里面有体现,比如《大雅·荡》说“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其实,后来我们就明白了,这完全是因为商王朝这群家伙不老实,经常搬家,把都城建在哪里,就用哪里的名字称呼自己。一开始,都城在亳,叫亳人,后来到了一个叫商的地方,就叫自己商人,后来又搬到殷,那就自然叫殷人了。


我们要庆幸他们没迁到一个叫做鸟的地方,否则,俺们的祖先就包括了鸟人。但是,史书表明,这些家伙还真的崇尚一种叫做玄鸟的动物,有人说是燕子,也有人说不是,不过可以肯定,这是一种鸟类,他们之所以热爱这个玄鸟,并不是因为他们是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而是和他们的祖宗有关。据说五帝里面的第三位帝喾有一个妃子叫简狄,她偶尔吃了玄鸟的蛋,生下了商族人的始祖契,这在《诗经》里被写成“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3-3 天名玄鸟,降而生商


在二十世纪之前,商王朝也和夏王朝一样,存在于各种中国的古文、典籍和史书之中,就是不被西方外国学者承认,他们说那都是传说,你们自己瞎编的。为啥?因为你们没有和商朝同时期出土的文字证明啊,虽然你们有各种各样古老的远超商代历史的遗址,也有各种各样史书,还有各种盆盆罐罐,但只要没挖出来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老子真是商朝人”,那我们就不承认你们中国有一个朝代叫商朝。


其实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标准去研究历史,那么什么古埃及,古希腊,迦太基等就都不存在了。但没办法,人家钱多嘴大,掌握话语权。当然,还是有一些中国学者坚定地认为商王朝是存在的。就这样吵来吵去,一直到了1899年,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情,全世界质疑商王朝是否存在过的声音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大家一致认为,商王朝是千真万确,如假包换地曾经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屹立了几百年,并且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



你可能问了,啥事儿呢,这么好使?事情要从伟大的首都说起,公元1899年的一天,北京城的一个叫王懿荣的清朝官员因为拉肚子,让家人去买药,这位王老爷子自己懂中药,家人把药买回来,他就拿起来看,谨慎一点,估计是以前吃错过药。就在这一次,他在一味叫龙骨的中药材上看到了一些类似文字的东西,凭着深厚的古文学功底,他判断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于是,让家人去药店把这批龙骨全都买回来,细细研究,最终这位老人确定,这就是传说中商王朝的文字。


几经辗转,大家最后发现所有这些带字的龙骨都来自一个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马上,被称为二十世纪考古最大发现的殷墟遗址被挖了出来,这些刻在乌龟壳子,或者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甲骨文。安阳小屯村这地方,也被确定为是商王朝最大和最后的国都,就是殷,它作为商王朝的首都存在了270多年,一直到商朝灭亡。


其实,商朝首都迁到殷墟这件事,在中国的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它说的是商朝一个叫做盘庚的君主,即位之后,力排众议,把首都迁到了殷。而且迁都之后,商朝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繁华期,《史记》上说,盘庚“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只不过在甲骨文发现之前,这些历史一向都被看做是司马迁老爷子发烧瞎白话而已。


甲骨文被发现的这个故事,如果按照现代记者的风格,就是无良药材商用乌龟壳子冒充龙骨,引发了一个惊喜的历史发现。不过呢,也有人质疑,说王懿荣可能不是第一个发现甲骨上有字的人,不过在这些怀疑者找到确切证据之前,我们暂时不理他们,把这个历史功绩还是要记在王大人的脑袋上。



到今天为止,我们一共挖出了大概15万片的甲骨,留在中国境内的大约有10万片左右,破译了大概有将近2000个甲骨文字。就在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还在号召大家去破译甲骨文,一个字奖励十万元,这比后来吕不韦的一字千金还吸引人,可是我得先告诉你,这钱真的不好赚,因为剩下没破译的那些字都是地名人名等偏僻字,如果你实在缺钱,我建议你去应征之前,先去北大古文字的课堂上进修一下。


3-4 甲骨文体的十二属相


下面的事情自然是读书,严格来说,是翻译这些几千年前的乌龟壳儿。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小屯村这些甲骨文里面记录的商朝历史,和司马迁老人家《史记》里面描述的基本一致。那么这件事有什么惊奇的呢?你要知道,司马迁这老头儿所在的汉朝离商王朝有1000多年的跨度,而且所有已知的历史资料都表明,他是不可能看到和认识甲骨文的。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一件事,司马大人所处的时代对于上古的认识程度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他这个家伙当时写《史记》的时候,手里应该有我们现在还不了解的历史资料。


更进一步,司马迁是一个很谨慎的史学家,他没有写三皇的事情,他也没有写《山海经》里面描述的事情,这个在他的《史记》自序里面说的很清楚:“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是,司马迁写了五帝,写了夏王朝,还写了商王朝。我们来做一个简单逻辑推论,如果那个时候司马老爷子写的商王朝被考古证明是可信的,那么他写的夏王朝呢,五帝时代呢?是不是也应该是可信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无论如何,因为甲骨文的发现,中国的信史时代被重新定义为从商朝开始,大概3700年左右,什么是信史时代?就是可以相信的历史。


顺便说一下,因为拉肚子而发现历史的王懿荣王大人,他在第二年,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那一年,自杀身亡,以身殉国了。同时选择死亡的,还有他的夫人。你可以说这家伙迂腐,他古文字的学问是无与伦比的,活下来继续研究甲骨文不好吗?你当然可以这样说,但是我个人还是要高度评价这种气节,一种几千年来沉淀在中国知识分子血液里的气节,后面我们还会说到许许多多这样迂腐而又有气节的人。



关于商朝,除了考古学家,老百姓们了解的不多,不过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商王朝,就会发现,其实,它有些特点是令今天的我们惊异的,这里只说两点。


第一是商王朝的妇女地位很高,资料表明,她们可以当官,可以做将军,甚至还可以有封地,婚姻也比较自由,不能说顶半边天,但三分之一的天还是在她们头上的。小屯村出土过商朝一个叫妇好的女人墓,就显示这个商王朝第23位君王的王后很不简单,能打仗,还掌握祭祀的权利。这在随后的周王朝那是万万不行的,“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周朝妇女是绝对不能碰触战争和祭祀的。


第二点是商朝可以算作一个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社会,通过甲骨文可以了解到,那时候的古人把贝壳当钱币,虽然也有金属钱币,但用途不广,主要还是贝壳。他们把贝壳串在一起,两串贝壳就叫做一朋,朋就是朋友的朋,我个人的理解朋这个字之所以后来发展为哥俩好的意思,就是因为古人实在,能够一起花钱的人,那就是朋友了。商朝的陪葬品里出土了大量的贝壳,说明那时候贸易已经很普遍了。



3-4 甲骨文中可见担着成串贝壳的样子


那么,商王朝的人对于贸易和做生意这件事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一句话你就明白了,我们现在把贸易活动叫商业,做生意的人叫商人,这完全是因为这群3000年前的二道贩子。重视商业就必然导致重视契约和法治,这两方面,商朝比周朝也要强一些,后来春秋的百家争鸣,墨家,道家和法家显然都是受到商朝的影响,这是后话。


从成汤灭桀的公元前1571年开始,商朝传了30位君王,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直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就在那一天,一个叫姬发,后来被称为周武王的年轻人,领着四万人,在一个叫姜子牙的老头指引之下,一举击败了号称70万大军的商纣王部队。商朝末代君主纣王洗了澡,穿戴好漂亮衣服,戴上很多珠宝,在鹿台上点火自焚。商王朝灭亡,伟大的周朝登上了历史舞台。


你如果问我,这个精确到某月某日的日子是哪一本史书上记载的?对不起,这个还真不是史学家们记录下来的,这个日期是中国1995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是综合了史学家,考古学家,数学家以及天文学家的力量,通过大量文物和历史记载推断出来的结果,具体是怎么算的,那我就不知道了,你可以去研究一下那个工程的报告,我们这里只是采用了这个结果。


无论如何,商纣王死了,和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一样,他的最大贡献也是留下了一个成语,叫助纣为虐,就是帮着纣王做坏事的意思。两个朝代,上下千年,到今天能为大多数后世子孙熟悉的也就是桀骜不驯和助纣为虐这两个成语了,但即便是这两个成语,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桀和纣曾经是两个伟大王朝的君主,虽然是末代的。至于说这俩货是不是愿意以这种方式被后世子孙记住,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那么,取代了商王朝的周,是一个甚么东西?它又是如何打败商朝的,我们下集再聊。


展开
大家都在听
中国经典故事:老残游记|清朝风情民俗
中国经典故事:老残游记|清朝风情民俗
古典小说之精华 传统文化之瑰宝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展现了中国智慧独立女性魅力 烘托出山东社会生活面貌 一盘馒头,一壶酒,一品茶 带我们走进《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小说的第一回便以医治黄大户浑身溃烂的奇病暗示了治理黄河水患一事,点明了本书作为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对于现实的高度介入。这种对现实的介入不是一个普通郎中力所能及之事,而是源于老残“侠”的身份。侠是江湖中不可或缺的、人人向往与尊敬的角色。 你知道贪官害人,可曾听闻清官竟然更害人?原文独辟蹊径,以不同的视角分析当时政治,故事情节起伏迭宕,环环相扣,堪称书坛一部力作。 本专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部经典巨著完美展现,极具代入感的讲述让大家身临晚清风云,体会当时社会的风情民俗,感受主人公老残的侠义之心,更能欣赏到芸娘、玙姑、逸云等优秀女性,她们以言、以识、以行、以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呈示。
485
30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