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为什么要练习牧羊曲,压根就不是练谱面的乐谱

00:00
06:4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清雅竹笛

清雅竹笛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清雅竹笛
关注
清雅竹笛之从0到1
--
做一个最良心的竹笛教程
竹笛教学零基础
19
吹笛子口诀 笛子简谱 竹笛初学者买什么调的笛子 竹笛曲子 竹笛教学 竹笛教学入门 竹笛教学教程全集 笛子教学零基础 笛子教学大全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杨天娲《萨拉萨蒂·小提琴与钢琴作品全集》
杨天娲《萨拉萨蒂·小提琴与钢琴作品全集》
这套专辑是小提琴家杨天娲与钢琴家马库斯·哈杜拉合作,演奏萨拉萨蒂《小提琴与钢琴作品》。 萨拉萨蒂改编意大利著名歌剧主题的小提琴音乐名作,杨天娲的演奏旋律动听抒情,引人入胜,技巧高超,极富19世纪后期浪漫派的高贵、洒脱、奔放的气息。演奏弓法炫技,音乐处理大方,热情而细致,恰到好处,音色明亮通透,乐句起伏有致,极好发挥了小提琴极富歌唱性、连贯柔美的器乐特质。 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布罗·萨拉萨蒂被同时代的人喻为小提琴家的夜莺,曾有多首大家熟悉的名家之作均是题献于他。而在此同时,萨拉萨蒂也是一位作曲家,擅长从当时著名歌剧中抽取主题旋律或者以西班牙的主题和节奏为基础写成音乐会幻想曲,以展示其出色的演奏技巧,宣泄其丰富的音乐灵感与情感。 第一首《Homenaje a Rossini,Op.2》是取材于罗西尼《Il barbiere di Siviglia》和《Otello》,原来早年萨拉萨蒂是罗西尼家里的常客,并深得罗西尼的喜爱。这首曲子写于早期,不知道大家是否会觉得其创作技巧略带青涩,但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音乐语言中的华丽与炫目,不同的音乐主题有着不同的风格,惊喜不断,一开始短小精干的主题干净利落,精灵有趣而带有一些神秘感,稍作减弱与停顿,小提琴拉起了长句子的抒情旋律,中间部分钢琴一连串的跑动犹如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与浅吟低唱的小提琴相辉映衬,忽然曲风一转,音乐变得强而有力,动感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录制专辑的小提琴家是一位年轻中国女孩杨天娲,年幼时师从著名小提琴教授林耀基,演奏感情细腻,充满激情,实在是一位不可小觑的明日之星。
--
49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格丽奇(1)》
这张专辑收录了玛塔·阿格丽奇演奏的代表曲目,包括: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巴赫《第二组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玛塔·阿格丽奇(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钢琴家。阿格丽奇具有女性钢琴演奏者少见的力道、速度与外放的性情,这让她的演奏风格无法被归为女性钢琴演奏者的派系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阿格丽奇具有像男性钢琴演奏者一样粗壮的手臂、结实的手指,所以可以和注重力量与炫技的男性钢琴演奏者相比较。例如,在弹奏轻柔的乐曲时,她的手指只要平贴于键盘,就可以发出按压到底的音色。而在演奏大型作品时,也可以运用双手敲击出足够的音量。同时,阿格丽奇的演奏也并非一味生猛,特别是在演奏乐思比较丰富的多乐章作品时,她更注重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 从具体的演奏上看,阿格丽奇的突出特点是快,即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以及手指的速度快。例如,弹奏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钟即可弹奏完。在此基础上,她的琴音可以为了求速度、求表情而不用顾及声音是否细腻。 很少有音乐家像钢琴演奏者玛塔·阿格丽奇那样被耀眼光环和神秘面纱同时笼罩。她的光环来自于年轻时的倾城倾国之美,在键盘前无懈可击的技巧。“圣手”一词也许并不能完全恰当地形容玛塔·阿格丽奇,她的特点是狂飙式的奔放激情,像雷鸣闪电般地攫住听众的心。她不但掌握了无懈可击、炉火纯青的惊人技巧,而且气势磅礴,高难度的乐段在她指下宛如等闲,令人难以相信这些力量发自一个身材不过五尺四寸的长发女子。她是一位领导钢琴技巧与美感风格的大师。
--
25
碧涧流泉
碧涧流泉
碧涧流泉 谢导秀(古琴) /饶宁新(古筝) /刘国强(箫)/中国音乐家大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琴艺术 岭南琴派 岭南派古琴大师谢导秀 古琴传谱及演奏 饶宁新筝弹奏 刘国强箫吹奏 当代古琴艺术大师谢导秀师承岭南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并以继承和发展岭南派古琴艺术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早在1975年,他便与老师杨新伦合力着手对岭南派琴曲【古岗遗谱】进行重新整理与记录,并编印成册以便推广流传。 岭南派古琴艺术发源于南宋,「古岗」即古代岗州地方(今广东省新会县).南宋末年,中原琴学随宋室南迁向南流传,其后数百年间,广东琴学昌盛,琴人辈出,而且藏琴甚丰。在琴学论着方面以黄景星将【古岗遗谱】三十首琴曲与其他琴曲共五十首所汇编成的【悟雪山房琴谱】对后世琴学影响最大;岭南派古琴演奏刚健、爽朗、明快,传统曲目也是其他琴派和刊本中少见:如《碧涧流泉》迄今未见诸其他琴刊。在2008年颁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录了岭南派古琴艺术,并以谢导秀大师为该非遗项目传承人。 为使岭南派古琴后继有人,谢导秀大师不但极其重视对后进的培养,而且带着他的古琴踏遍大江南北,努力传播岭南派古琴艺术。其门生有自七旬老者至九岁童稚;更有远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慕名而来的习琴者,谢导秀大师通过五十余年在琴坛上的艺术实践,已经用他极其专业而成熟的演绎将岭南派独树一格的古琴演奏艺术得到充分体现!
73
13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