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发刊词:为什么要读懂经济政策?

00:00
12:49
主播信息
李自杰

李自杰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李自杰
关注
《李自杰:政策解读30讲》完结福利
--
李自杰完结福利
李自杰:政策解读30讲
399
李自杰政策解读30讲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你好,我是李自杰,欢迎来到中国经济政策解读30讲。


你可能很好奇,为什么要讲中国经济政策解读呢?我们听了那么多宏观的课程之后,为什么还要听这样一个课程?为什么讲这个课题?


其实我们每一天都能看到很多经济政策,比如说我们打开报纸,我们可以看到物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房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股市的问题,那么这些政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怎么去读懂政策背后的经济逻辑呢?我们怎么样从这些政策的变化当中来获益呢?我们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觉得只有这门课才能给我们一些解答。


你肯定很好奇,为什么这个课由我来讲?


我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曾经把我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我曾经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在十五年前,我曾经在海尔集团工作,担任海尔商学院的执行院长;我一直在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MBA、EMBA上课,我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我曾经在国务院政研室、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担任顾问,这些经历使得我更能从企业和个人的角度来考察宏观经济政策。


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谈经济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出经济政策背后的逻辑。我在这30讲里面给大家讲述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


我给大家讲一段我自己的经历。在92年时候,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当时看到新闻,说当时“中国第一村”的村长吴仁宝,因为1992年3月1日凌晨2点多,看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报道,一下判断出来中国经济要大发展,于是召集村干部下令动员一切资金,大囤生产原材料,让他的华西村狠狠赚了一笔。我当时很受鼓舞,我想我也要这样,看懂中国的大事。于是我每天都站在大学的橱窗看《人民日报》,希望看懂报纸背后、政策背后的逻辑。这一看就是28年,在28年里面,我实际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失败,也有一些成功的经历。那么在这30讲里面,我将与你一起分享28年的一些秘籍,讲出政策的前因后果以及对我们的影响。


我要给大家讲一下我在这28年里面得到的三个重要的心得,第一就是不能全听政府的,第二就是不能不听政府的,第三就是要有独立的判断。那我为什么会有这三点呢?下面我来具体说一说这三点是什么。


第一点就是不能全听政府的,不能政府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记得14年两会的时候,曾经有这么一个新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乐福宏,当时在痛批一些地方政府违背市场规律干预经济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政府如果让你养猪,你养鸡就对了。我觉得这很有意思,一个政协副主任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后来想了一下,如果政府鼓励你养猪,那你应该养猪啊,但其实你养猪,猪的数量多了,它的价格就下来了,所以说你应该养鸡。


当时乐主任在回忆自己当北京市怀柔县委书记的时候,政府召开生产经验交流会,当时一个生产大队长上台介绍经验,他说:“就一句话——不听话!政府让我往西,我就往东,政府让往南我就往北。”当时岳主任气得够呛,但现在我们想起来这话好像真有点道理。在市场经济当中,政府几乎是最后一个获得市场信号,如果非要用行政决策去干预经济,那肯定会出问题。


那么是不是我们不听政策就对呢?


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点:不能不听政府的。


去年我遇到一个学生,我就问他,我说你在哪工作?他说,我不告诉你。我说你到底在哪?是在保密单位?他低头说,乐视。但在几年之前在我的MBA EMBA班级里面,如果有人在乐视工作的话,他会感到他特高大上。


那为什么乐视这几年变化这么快呢?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2016年。


在2016年1月的时候,我们社会融资的增量达到了3.42万亿,创下了历史最高的记录。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2.51万亿,比2015年1月份多增了1.04万亿,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啥意思?意味着当时融资特容易,在货币不断超发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达到了6.7%,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很兴奋,都希望加大投资。


可是在2016年5月9号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名字叫《开局首季问大势》,副标题是:“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我们现在在重读这篇文章,我们就发现,其实这篇文章预示了中国经济很多的走向。


比如说在这篇文章里面,它提出我国经济的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底部爬很长很长时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的高增长。


当然在这篇文章里面最重要的它说“数不能涨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不能也没有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


其实这段话就告诉我们说,中央它的政策是要去杠杆,什么是杠杆?杠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向银行借钱。去杠杆的意思就是要紧缩货币的发行。简单的说,我们很难从银行那儿借到钱了。


那么有些企业没有看到这样一个信号,比如说我前面讲的乐视。他进一步的去加大杠杆率,我们看乐视是在5月9号之后做了什么?5月17日,乐视用近30亿元收购了世茂股份下地产的相关资产;6月17号乐视成为酷派的第一大股东,累计出资30.8亿元;2017年1月23号,乐视又收购了中超的股权,以及亚冠的转播权。这一系列的行为占用了他大量的资产,最后大家都知道乐视的结局。贾跃亭的融资能力再强,最后在现金流的困境下,也逃到美国去了。


16年这篇文章之后,其实触动了很多企业。比如说海航,海航在2016年中期的时候,它的总资产只有5428亿,但到了2017年年底,它一下飙升到12059亿,也就是说在《人民日报》的社论发表之后,海航增加了700亿资产。


在19年11月份的时候,海航集团的董事长回忆这几年的经历,他用4个字来总结——“死里逃生”。他的原话是:“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在过去25年确确实实没有经验,换句话讲我们叫“比较糙”。最主要的就是杠杆率太高了,由于相当长这样的发展模式的错误和疯狂的并购偏离主业,形成了自己庞大的债务。”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了解政策背后逻辑,有利于我们了解市场的趋势,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三点,要有自己的判断。你形成自己判断的核心还是要找出政策背后的逻辑,这也是我们这门课给大家的核心的东西。


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下,市场的趋势和价格永远取决于两股力量之间的相互博弈,一股力量就是市场的规律,而另外一股力量就是政府的政策。


我们经常说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往往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政府的政策往往可能是短期的,我们要考虑这种短期政策的影响,尤其这对我们财富我们钱袋子产生了影响,同时要感知政策长期的变化对我们影响。


那么你肯定非常诧异,我们怎么才能搞懂经济政策呢?其实政策并没有那么神秘,但我们只要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我们就可以分析背后的这种逻辑。


记得曾经和一个EMBA学生聊天,他说其实宏观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和错,最重要的是要对政策产生的效果进行预测,进行反应。只要我们企业和个人能做出正确的反应,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宏观政策的这样一个受益者。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要了解政策背后逻辑,来对政策的变化来做出恰当的反应。比如政府说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棚户区改造,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三四线城市买房?再比如说政府希望股票股市上涨,推出了一些刺激性的政策,那么股市就一定会长期上涨吗?如果你能看懂背后的政策逻辑,就会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我想讲的第3句话,你要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来去了解政策背后隐藏的前因后果。


你从这门课能学到什么?我们讲有三个关键点:


第1个的话就是我们通过我给大家讲的每一个秘籍来提升大家分析政策的能力;


第2点的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一点,就是我们通过学习这门课能够规避风险;


第3点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政策的变化来抓住机遇。


那么我怎么讲这门课呢?其实我想大家在听我这门课之前,最好还是要了解一下宏观的一些知识,但是你不了解也没关系,我们会用非常浅显的语言来把这个东西讲给大家。


我们讲述的结构其实和我们宏观的结构基本类似,我们从增长、从货币、从周期、从开放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来讲,但是和一般宏观经济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更强调实用性,他们更强调原理是怎么来的,我们更强调原理是怎么用,我们怎么样看懂这些原理背后的政策逻辑,对政策做出正确的反映和预测。


好的,让我们一起开启学习政策逻辑的历程吧。下一讲,从我们最基本的钱袋子流向:商品市场来讲,我们去讲猪肉背后的政策逻辑,欢迎大家收听。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