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鉴龙:东瀛启示录 | 《大者学社·一刻志》第二季 第十四期:历史的包袱

00:00
32:2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大者学社

大者学社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大者学社
关注
《一刻志》第三季——朝花夕拾·近现大时代
12
《一刻志》第三季,我们试图探寻这些“求变者”的内心世界和行动契机,还原复杂的历史情境。在往昔和现实来回切换,利用文献研究和当下观察,给予历史人物新的视角和张力。
《一刻志》第二季
27
大者学社·《一刻志》第二季以日本为主题,由大者学社主理人王鹏、著名媒体人重阳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唐博以及著名作家和民族学学者韩敬山教授共同参与,探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涉及日本的军国主义、武士道和明治维新等多方面的话题,多维度地解析了这个熟悉却又有点陌生的邻居——日本。
大者学社•一刻志
128
大者学社出品的文化栏目《大者学社·一刻志》,是一档为文艺青年、知识分子、历史文化爱好者量身定制的文化栏目。该栏目由大者学社主理人王鹏主持,第一季围绕一战主题展开,邀请了媒体人重阳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研究博士唐博作为固定嘉宾。栏目文化气息浓厚,观点独到。主持人和嘉宾用轻松的对话形式将厚重的历史战争主题由浅入深的表现出来。栏目从始至终覆盖着一层人文主义关怀。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编辑推荐】 ★ 本书作为大众读物,记录了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的全过程。 ★ 借用考古发掘的手法,层层递进,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 ★ 包括良渚王墓、古城、水利系统的发现,以及良渚申遗的历程等。 ★ 同时把目光投向背后的考古人,展示了还原良渚文明的点滴秘辛。 【内容简介】 良渚文明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最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马黎,1986年出生,《钱江晚报》记者。开过《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专栏,曾策划肖全杭州肖像摄影作品展、金宇澄文学插图展等。戏剧文学专业出身,奔跑在考古新闻一线。长期蹲守考古现场,深度追踪报道良渚遗址考古、申遗过程近10年,她的相关考古报道,被考古工作者称为“准官微播报”。《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览总策展人,纪录片《良渚》主要撰稿人,著有《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为宣传良渚文化作了许多努力。
445
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