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访谈:朱芾|佛系斜杠少女的音乐剧世界

00:00
34:59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RadioX拾音

RadioX拾音

传递声音的力量
关注
iMusical Radio 音乐剧电台
36
【iMusical Radio】(音乐剧电台),带你走进音乐剧的世界。 iM电台共分四大板块 1.【剧组面对面】:音乐剧剧组专访 2.【卡司驾到】 :音乐剧演员专访 3.【爱聊音乐剧】:音乐剧主创等相关人员专访 4.【剧在上海】 :为大家带来上海最新音乐剧演出推荐 更多音乐剧内容请关注www.iMusical.cn
发光实验室 Sparkling Lab
--
「发光实验室」是RadioX旗下专注于现场音乐的电台节目,流连于Livehouse、音乐节等音乐现场,为你发掘闪闪发光的宝藏音乐人,带来最具现场感的听觉享受。
人生建筑事务所
--
RadioX旗下以建筑为话题的圆桌谈话类节目。我们关注建筑与人的关系,希望与大家一起解构建筑与人生交织缠绕的城市多面体,自由地阅读建筑、融入城市、体味人生。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拉罗查《阿尔贝尼兹·伊贝利亚、西班牙之歌
拉罗查《阿尔贝尼兹·伊贝利亚、西班牙之歌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阿尔贝尼兹的著名钢琴作品。附带她演奏的《著名西班牙安可曲》。 钢琴组曲《伊贝利亚》,此曲是阿尔贝尼兹晚年心血的结晶,体现着他的艺术颠峰。整部作品共由十二首曲子组成,分成四卷,每卷各含三首曲子。前三卷的九首完成于1906年,第十、十一首完成于1907年,而最后一曲则完成于他生命最后1909年的1月,该年5月他就病逝了。这部作品运用了西班牙的舞曲节奏并与钢琴技巧相结合。德彪西在评价阿尔贝尼兹时说:“他并没有实在引用民间音乐的主题,但是民间音乐却毫无痕迹地潜入了他的音乐。”当年德彪西最喜欢的是第七曲,他说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能与它比美。这套钢琴曲作于德彪西的《意象》与《版画》之后,与德彪西有相似味道,但感觉这套组曲的东方色彩比德彪西还要浓郁。 钢琴组曲《西班牙之歌》作品232,约作于1896-1897年,当时阿尔贝尼斯曾去安达卢西亚西部的古都科多巴与塞维利亚等地旅行,这部组曲的第四、第五曲就是对当时的回忆。 《纳瓦拉》作于1909年。此曲是阿尔贝尼兹的绝笔之作,在作品完成之前,作曲家就与世长辞了。这首被看作是《伊贝利亚》补曲的作品最终由塞维拉克续成。降A大调,3/8拍,不过分的快板。
55
31
阿尔布雷希·迈耶《芦笛之歌》
阿尔布雷希·迈耶《芦笛之歌》
这张专辑是柏林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阿尔布雷希·迈耶的演奏录音,收录了六部作品,其中三部规模较庞大,除了舒曼的《浪漫曲》较为大众熟悉外,另外两位作曲家则鲜为人知。其中,赫佐根柏格的作品,近年来已经逐渐受到喜爱,因此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赫佐根柏格出生于一八四三年,在后世是因为音乐意念和勃拉姆斯相近而受到喜爱。但勃拉姆斯相当不欣赏他,据说是因为他娶了勃拉姆斯最喜欢的女弟子伊莉莎白的关系。不过到了晚年,勃拉姆斯也不得不承认,赫氏的音乐成就比其他人都高。赫氏热爱巴赫,组成的莱比锡巴哈爱乐协会全力振兴巴赫清唱剧演出。这首为法国号、双簧管与钢琴的三重奏编制非常奇特,是一八八九年的作品。 专辑中另一首《芦笛之歌》的作曲家柯鲁哈特是德国人,年纪较赫佐根柏格小四岁。他的作品风格正好和尊崇勃拉姆斯和巴赫的赫氏相反,是尊崇瓦格纳和李斯特的“新德国学派”。但他还是依照古典德国学派的奏鸣曲型式写了许多交响曲和室内乐作品,这让他更接近舒曼的乐风。这首为钢琴、双簧管与中提琴所写的幻想小品《芦笛之歌》,就很像舒曼为单簧管或大提琴所写的幻想小品。创作于一八七二年,作品是据雷瑙的诗作灵感所谱成,描写一名流浪者在森林和池塘之间游荡的故事。每个乐章前都引了雷瑙一段诗节:第一乐章是《日落》、第二乐章《微光落雨》、第三乐章是《来到夕阳森林小径旁的芦苇河岸》、第四乐章是《夏日黄昏时起了一场暴风雨》,终乐章则是《暴风雨后的平静,池塘一片风平浪静,月光皎洁,将苍白玫瑰织到芦苇叶上。》
30
15
阿格丽奇《施坦威传奇》
阿格丽奇《施坦威传奇》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的作品,包括:巴赫《托卡塔》、舒曼、李斯特《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狂想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肖邦《华丽的大波兰舞曲》、《前奏曲》、《船歌》、《谐谑曲》;拉威尔《水之嬉戏》、《夜之幽灵》;普罗科菲耶夫《托卡塔》、拉赫玛尼诺夫《交响舞曲》第一乐章。 阿格丽奇具有女性钢琴演奏者少见的力道、速度与外放的性情,这让她的演奏风格无法被归为女性钢琴演奏者的派系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阿格丽奇具有像男性钢琴演奏者一样粗壮的手臂、结实的手指,所以可以和注重力量与炫技的男性钢琴演奏者相比较。例如,在弹奏轻柔的乐曲时,她的手指只要平贴于键盘,就可以发出按压到底的音色。而在演奏大型作品时,也可以运用双手敲击出足够的音量。同时,阿格丽奇的演奏也并非一味生猛,特别是在演奏乐思比较丰富的多乐章作品时,她更注重动与静、明与暗的对比。 从具体的演奏上看,阿格丽奇的突出特点是快,即读谱快、视奏快,拿下一首作品的周期快,以及手指的速度快。例如,弹奏李斯特的奏鸣曲,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钟即可弹奏完。在此基础上,她的琴音可以为了求速度、求表情而不用顾及声音是否细腻。
12
31
塞戈维亚的艺术
塞戈维亚的艺术
这张专辑是吉他大师塞戈维亚的精选辑,收录了他长达八十年音乐生涯中吉他演奏艺术的代表性录音。 贝多芬曾经说过,吉他是小型的管弦乐团。这句话所代表的,是吉他丰富细腻的音色表现力。印证在现代,吉他已经在各种音乐类型中,不管是古典、流行、爵士,都扮演着既关键又巧妙的角色。然而,其中又以古典吉他与西班牙吉他最为微妙。而在当代吉他演奏家之中,塞戈维亚的崇高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许多杰出的作曲家,都曾经将吉他音乐作品题献给他。 十九世纪末,塞戈维亚出生于西班牙的格拉纳达,青少年时期对吉他产生浓厚兴趣,自此结下终身不解之缘,并且付出毕生心力,成为一代吉他宗师。塞戈维亚逝世时高龄九十八岁,长达八十年的音乐生涯中,致力于推广吉他音乐,甚至到了晚年,依然风尘仆仆飞往海外主持吉他大师班,在音乐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个人像塞戈维亚一样,对于吉它具有如此深厚长远的影响力。 除了演奏标准的古典吉他作品之外,改编其他乐器曲目,也是塞戈维亚为了推广吉它音乐的创意手法与用心的其中一种途径。这张专辑中所收录的舒曼作品68《儿童钢琴曲集》,便是一个绝佳的示范。艾森席欧是二十世纪活跃于西班牙的作曲家,深受法雅影响,作品以吉他音乐见长,这张专辑里所收录的《米斯提卡组曲》,是艾森席欧颇受欢迎的吉他作品。 塞戈维亚与吉他的结缘毋宁说是天注定的。据他在自传里说,小时候伯父曾以吉他伴奏唱歌,并以他的小手在琴弦上拨弄以平息他的哭闹,那种亲切的触感即深植了他日后对吉他的热爱。由于父母反对,小塞戈维亚只好利用吃饭、睡觉的时间暗自学习,最后终于以他的音乐天赋自学成功。十五岁时,塞戈维亚在格拉达举行了他的第一次独奏会,马上震惊了乐坛,原来吉他是可以这么弹的。 美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汤森曾这么说过:“讲到西班牙吉他,塞戈维亚是先知。”塞戈维亚让吉他这种人们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乐器登堂入室,而且也为吉他增加了不少曲目,影响不少音乐学子投入学习吉他的行列。塞戈维亚留下的录音不算多,而这套专辑精选出其中最能代表他演奏艺术的曲目,让现代爱乐者有机会领悟到塞戈维亚所言:“我是吉他,而吉他就是我。”的真义。
31
41
帕尔曼《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帕尔曼《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演奏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这个版本是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众多版本中演奏水准与录音水准俱佳的经典之作,获企鹅评鉴三星,并入选日本《唱片艺术》最佳唱片,可谓实至名归。 自从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作品1号)于1820年在意大利的米兰出版以来,就已经成为众多专业小提琴演奏家的最大挑战。该作品还挑衅性的标以“献给演奏家”,但是帕格尼尼同时代的演奏家中,几乎没有人具备能演奏该系列随想曲的能力。够演奏这些有史以来最令人恐惧的小提琴独奏曲所需的多种技能。进入20世纪,即使乐器的演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录音技术也日新月异,而且编排也越来越有利于演出,我们这个时代也依然很少有人敢录取全部24首随想曲。 诞生于以色列的帕尔曼于1972年成功录制了权威性的24首随想曲唱片,时年26岁。多年以来,他的演绎已经成为所有其他人的评判标准。时间飞逝,正是帕尔曼演奏中所表现出来的真诚和精确成就了这张最伟大的唱片。 帕尔曼吸收了所有他所受到的影响,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音质,并用敏锐的乐感在这张唱片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帕尔曼取得如此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捕捉到了随想曲中的智慧、个性以及神韵,同时体会到了更深一层的音乐共鸣。演奏的结果给我们的感受是,充满技巧炫耀的表现,却依然能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像一个色彩斑斓的风笛手一样,帕尔曼引导他的听众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帕格尼尼早已认同的变化多端的古老魔鬼的世界。
--
2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