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 X》

《Beat X》

主播:Beatf5fe
Beat FM旗下栏目主持x4m,现居北京的电子音乐制作人,擅长制作不同类型的Bass音乐,尤其是Drum&Bass。无论是复古的Jungle,强硬的Neurofunk,又或是狂躁的Dubstep,在他的音乐中都能驾轻就熟的展现出来。 《Beat X》,由x4m制作的电音栏目。电音的潮流新锐、科技感未来感越来越符合当下千禧新人的生活态度——快速的接受新鲜事物。
节目(19)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Beatf5fe

Beatf5fe

Beat FM,无处不电音
关注
《电音如诗》
--
Beat FM旗下栏目主持柳松 ,8年广播主持经验。参与快乐886电台开台建设,现任925悦电台新闻主播,2017年第一届喜马拉雅“声音者峰会”最佳声音奖,2014年入坑电子音乐。主持2年电音节目。 《电音如诗》,“磁性好声音”柳松开发,将舒缓的电子音乐和中西方经典诗歌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催眠+治愈的电音之路。
《BeatFM电音封神榜》
31
一键Play,纯净1小时。BeatFM电音封神榜,集结众神,开启电音联盟。精选各大音乐榜单,全球电音流行趋势权威把控,高能热播。DJ Kimi陪你“电”然周末好心情!
《Beat So Hot》
--
Beat FM旗下栏目主持Kimi ,资深音乐节目制作人,DJ。音乐,美剧,热门电影,全球各大榜单盘点,网络时下流行元素。关于音乐的一切,深入浅出为你解析,以流行的视角带给你惊喜。宝藏男孩,待你挖掘。《Beat So Hot》,由DJ Kimi制作,他的世界,与潮流电子音乐融为一体,让你的心脏体验节奏的力量。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李赫特(2)》
这张专辑收录了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的演奏录音,包括贝多芬的钢琴作品。 《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无论开始与结束都比其它乐段更不强调“天堂的喜悦”。第二乐章明亮而句句清晰,速度完全不是谱上所标记“很快的快板”。李赫特仔细刻画了每个细节,或是为音乐的“线条”增添冲劲。李赫特以“天国来的风暴”展开《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庄严的”;第二乐章的气氛有如“漂向天堂的岸边”;而贝多芬音乐中不断交替出现的情感带给李赫特更多发挥的空间。 《第十二钢琴奏鸣曲》是1960年代的录音。李赫特很明显的以活力代替抒情来诠释这首奏鸣曲。第二乐章“很快的快板”充斥着猛烈的推力,但是《送葬进行曲》却又营造出萧瑟凄楚的气氛。在李赫特旋风般的速度下,终乐章急板或可视为这部奏鸣曲的重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的诠释重点和十二号相彷,它和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有点相似,只是贝多芬是以音乐传达相同的概念。而只有如李赫特般的艺术家才有能力胜任《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外放与任性;终乐章如同一条迸发的河流,展现了李赫特火热的技巧与音乐的魄力。 这套专辑以贝多芬《最喜爱的行板》弥补没有收录《华德斯坦》奏鸣曲的遗憾(《最喜爱的行板》是《华德斯坦》奏鸣曲的初完成时的第二乐章)。《降B大调钢琴与管弦乐团回旋曲》是一首交织着欢乐、光彩与刺激性的作品,它和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12-1的终乐章《回旋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贝多芬创作中、晚期传达内心悲喜的作品。这是相当典型的李赫特式诠释方法,他似乎能洞悉贝多芬创作的概念,再以自己的力量与才华把它表现出来。
19
27
斯塔克《舒曼、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斯塔克《舒曼、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演奏家斯塔克与斯克洛瓦切夫斯基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舒曼、拉罗的《大提琴协奏曲》;与多拉蒂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圣-桑《大提琴协奏曲》。1962年和1964年在英国录制,采用独特的35mm电影胶片录音技术,比传统录音磁带拥有更凌厉的动态,更清晰的音质和更敏锐的瞬态反应,并几乎没有嘶嘶的底噪声。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作于1850年。当时舒曼就任杜塞道夫市音乐总监,精神也较为安定。舒曼对大提琴的音色甚感魅力,写出这首全曲充满浪漫的忧愁气氛的协奏曲。 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877年秋天,拉罗将此曲题献给大提琴家阿道夫·费雪。采用了西班牙民族音乐的要素,乐曲既带有浓厚的西班牙乡土色彩,也呈现出精致、潇洒、优美的典型法国风格。宽广连绵的主题个性特征,贯穿于全曲的民族气息,独特的节奏处理,显示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意味。作曲家对大提琴这一很人容易被乐队淹没的乐器加以精心安排和巧妙处理,使乐曲整体十分融合平衡,独奏与乐队彼此衔接得非常贴切,获得了最佳效果,成为大提琴文库中珍贵得一曲。 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作于1872年,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因其间没有明显的分割而常被认为是一部单曲。曲子以一个突如其来的强音开始,随后第一主题便暴风骤雨般地汹涌而来。在接下来的两三分钟内,这个主题反复重现,并由大提琴扩展到长笛、单簧管、小提琴,直到把整个乐队拖进来,以展现宏大的气势。第二部分,曲调优美而舒缓,极富歌唱性,大提琴的投入循序渐进,表达一次比一次充沛,如同一名舞者从青涩走向圆熟。第三部分又再现了第一主题,只是层次更加复杂,旋律比在第一部分中更加雄厚和沉稳。整部曲子绚丽多彩、形式严谨,表现出热情的自由幻想与纯法国式的典雅相结合的特色。
--
9
伊曼纽尔·塞格雷《西班牙吉他作品集》
伊曼纽尔·塞格雷《西班牙吉他作品集》
这张唱片的演奏者伊曼纽尔·塞格雷(Emanuele Segre),英国古典吉他杂志是这样评价他的:不论你相信与否,他演奏的一切,都成为精品。伊曼纽尔·塞格雷生于1965年,在米兰音乐学校师从Ruggero Chiesa,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位。他还曾参加过Julian Bream和John Williams举办的大师班,并学习作曲与小提琴演奏。在他初次登上美国舞台时,就曾被《华盛顿邮报》高度评价为前景无限的音乐家”。 有着甜蜜笑容的伊曼纽尔·塞格雷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童话故事中的白马王子,而更为神奇的是这位王子还弹奏一手迷人的吉他,这恐怕是童话中都令人神往的传奇了。在西班牙人独当一面的吉他世界,人们很难不关注这位来自亚平宁半岛的音乐家。 作为吉他独奏演奏家,伊曼纽尔·塞格雷曾与俄罗斯中提琴巨匠巴什梅(Yuri Bashmet)同台演出,并与由阿卡多指挥的英国室内乐团、鹿特丹爱乐管弦乐团、欧洲室内管弦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合作。著名法国作曲家Jean Frangaix还为他贡献了吉他管弦乐协奏曲,随后伊曼纽尔·塞格雷将它们收录并制作成辑。Jean Frangaix在赠言中深情地写道:你细腻的演奏、你的才华与敏锐,让我所有的朋友都为之感动。” 聆听伊曼纽尔·塞格雷的演奏就仿佛在欣赏诗人的创作。音符和富有寓意的停顿交错成为他的音乐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所有这些在他的指尖弹拨下演变成旋律多样而跌宕起伏的弦乐,令人神魂颠倒,而且具有改变周围空间的神奇力量。
11
28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霍尔绍夫斯基演奏肖邦、莫扎特、巴赫的钢琴独奏作品,录音时他已经年过九十,偶尔有些跑动不很清楚,但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年纪摆在那里,让人惊叹不已的是钢琴家演奏中仍旧耸立的东西。包括那明净的触键风格,立体的声部塑造,或许是源于莱谢蒂兹基的歌唱性,以及那个施耐贝尔、费舍尔活跃的年代里,典型的综合智性与灵感的风格框架。聆听他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在慢乐章中,钢琴家力求将每一指触都立稳,由此呈现他的歌唱思维,又在若隐若现的一些岁月痕迹中,将原作的抒情性表现为强烈的渴望,确实带给人非常特别的聆听体验。 米奇斯瓦夫·霍尔绍夫斯基(Mieczyslaw Horszowski,1892-1993)俄罗斯钢琴家。如果有人可称作天生奇迹,霍尔绍夫斯基当之无愧。他的演奏生涯是表演艺术界最长寿的。1993年5月22日(101岁)去世时,他的老师,著名教师莱谢蒂兹基的最后一个传人走了。莱谢帝兹基是贝多芬的高徒车尔尼的学生,活到八十五岁,在1915年去世。老师死后,学生又活了将近80年。在霍尔绍夫斯基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依然活动频繁,对如此高龄的人来说难以想象。他名副其实地一直演奏,教学到死。听众对他的音乐修养和诗情画意敬仰备至,他们多么希望抓住这个小个子,不让他走。永远令人难忘的是他那美丽纯净的歌唱音色,那是莱谢蒂兹基的教学标记。要领略霍尔绍夫斯基的纯净音色,请听他演奏的肖邦《降D大调夜曲》,录于他的晚年,是录成唱片的肖邦夜曲的最佳演奏。或者请听他在赫尔辛基弹的莫扎特奏鸣曲的现场录音,那些奏鸣曲到他手上都变成了小型歌剧。霍尔绍夫斯基是得天独厚的艺术家,几乎从孩提时期起,这个“当代的莫扎特”(人们常这样称他)便一直以其独奏曲目的演绎和室内乐演奏之默契颠倒众生。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