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速环球》Vol.9更敏感去感受世界,听音乐远离日常烦恼!

00:00
13:1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Beatf5fe

Beatf5fe

Beat FM,无处不电音
关注
《电音如诗》
--
Beat FM旗下栏目主持柳松 ,8年广播主持经验。参与快乐886电台开台建设,现任925悦电台新闻主播,2017年第一届喜马拉雅“声音者峰会”最佳声音奖,2014年入坑电子音乐。主持2年电音节目。 《电音如诗》,“磁性好声音”柳松开发,将舒缓的电子音乐和中西方经典诗歌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催眠+治愈的电音之路。
《BeatFM电音封神榜》
49
一键Play,纯净1小时。BeatFM电音封神榜,集结众神,开启电音联盟。精选各大音乐榜单,全球电音流行趋势权威把控,高能热播。DJ Kimi陪你“电”然周末好心情!
《Beat So Hot》
--
Beat FM旗下栏目主持Kimi ,资深音乐节目制作人,DJ。音乐,美剧,热门电影,全球各大榜单盘点,网络时下流行元素。关于音乐的一切,深入浅出为你解析,以流行的视角带给你惊喜。宝藏男孩,待你挖掘。《Beat So Hot》,由DJ Kimi制作,他的世界,与潮流电子音乐融为一体,让你的心脏体验节奏的力量。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妮雅·多尔夫曼《钢琴演奏辑》
阿妮雅·多尔夫曼《钢琴演奏辑》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阿妮雅·多尔夫曼1939年至1959年间发行的全部专辑。2017年采用24位、192kHz技术,将原始模拟母带进行数码转制,声音效果非常理想,而且使用原版LP封面制作CD封面,历史感十足。合辑收录了阿妮雅·多尔夫曼与托斯卡尼尼的合作,包括1939年录制的罕见的贝多芬《合唱幻想曲》和1945年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 在曲目方面,涵盖了不多的几位作曲家:贝多芬、肖邦、格里格、梅诺蒂(只有一个中型作品)、门德尔松、舒曼、柴科夫斯基。可以看出,多尔夫曼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舒曼,她演奏的舒曼作品,拥有所有的技巧、诠释、音乐性、权威性。她演奏的门德尔松《无词歌》、柴科夫斯基《为年轻人而作》和《季节》都非常好,但缺乏一点点创新与新鲜感。 阿妮雅·多尔夫曼(Ania Dorfmann,1899年7月9日-1984年4月21日),俄罗斯裔美国钢琴家和教师,曾在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任教多年,是托斯卡尼尼时代为数不多的女钢琴家中的第一位。阿妮雅·多尔夫曼是茱莉亚音乐学院最受尊敬的钢琴老师之一。这套合辑的发行,使她作为一名唱片演奏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多尔夫曼是第一位与托斯卡尼尼合作的女性钢琴独奏者,他们1945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具有历史意义,这标志着这位钢琴家录音的开始。
--
169
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舒曼·大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舒曼·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两部作品:1、大提琴家玛丽亚·柯丽洁与康斯坦丁指挥的爱尔兰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舒曼《大提琴协奏曲》;2、大提琴家玛丽亚·柯丽洁、小提琴家伊利亚·卡勒与康斯坦丁指挥的爱尔兰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 大提琴家玛丽亚·柯丽洁,先后师从斯塔克、罗斯特洛波维奇两位大提琴巨擘,却没有盲从盲信,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与平庸为伍,这是她多年来恪守的信条。斯塔克教会了玛丽亚艺术的规范,而罗斯特洛波维奇则教会她如何打破规范,形成自己的理解和风格。她曾经扬言:“大部分当代大提琴家的演奏中没有灵魂,观众除了厌倦什么也得不到,连让人生气都不可能。如果一首乐曲的灵魂模糊不清我就拒绝演奏,不管它要表达什么高深的概念或者哲学。”玛丽亚·柯丽洁常有惊世骇俗之言,她曾经说过:“在这个被电脑和机器统治的时代,只有爱乐者才能拯救世界。”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29,作于1850年。当时舒曼就任杜塞道夫市音乐总监,精神也较为安定。舒曼对大提琴的音色甚感魅力,写出这首全曲充满浪漫的忧愁气氛的协奏曲。当时大提琴协奏曲并不很通俗,因此这首作品好像在舒曼生前不曾上演过。此曲有时与德沃夏克、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并称“3大大提琴协奏曲”,但在舞台上演奏的机会不很多。不过还是不失为大提琴的重要曲目。 勃拉姆斯《a小调双重协奏曲》作品102,作于1887年。由于它出色的创作和悦耳的旋律,成为了最著名的双重协奏曲之一。这是勃拉姆斯所创作的最后一部大部头的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管弦乐创作最成熟阶段的作品。勃拉姆斯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的风格,那就是在浪漫主义的内容之中,求诸贝多芬等先贤,显现出典雅、深刻的古典主义气质。整部作品旋律优美,情绪跌宕起伏。
--
6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俄裔美国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与明希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德沃夏克、沃尔顿的《大提琴协奏曲》。专辑由金牌录音师Lewis Layton录制,是无与伦比的大提琴HiFi杰作,美国TAS榜100张最佳古典CD榜上名版,香港《CD圣经》推荐:音色最醇厚的大提琴协奏曲录音,Piatigorsky录音已是他的晚年时间,其演奏与早期Columbia/Ormandy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依然可以听到大师的独特气质,优美连绵的发音,录音是大提琴稍微趋前,CD版Hall Effest(堂音)比原版失色,但独奏乐器音色厚度依然有尚佳的可听性,中意大提琴的发烧友必买。 专辑收录两部音乐史上最优美的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和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向来以低沉迷人的音色为发烧友所喜爱。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优美迷人、色调温暖,向来是大提琴曲中试金石之作。录音中皮亚蒂戈尔斯基以其诠释浪漫派作品的深厚功力,将大提琴丰润迷人的音色发挥到极至,被认为是作品与演奏的天合之作。 沃尔顿的协奏曲原本就是写来献给皮亚蒂戈尔斯基的,本专辑收录的也是皮亚蒂戈尔斯基与明希在1957年的首演录音,原汁原味,可谓珍贵绝伦。它似乎生来就是用于考验音响素质的,音场十分惊人。明希的精彩指挥精确而直接,乐曲纯净透明,丰沛的音色听起来极富趣味,并且带着波希米亚民族乡土的诗情。如此黄金搭配再由Lewis Layton操刀录音,再次证明Living Stereo的制作水平已臻登峰造极之境,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美国TAS榜100张最佳古典CD上榜唱片。
24
6
霍洛维兹《追忆往昔》
霍洛维兹《追忆往昔》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霍洛维兹的演奏精选辑,选自1962-1973年间的录音。曲目包括:舒伯特《即兴曲》、肖邦《圆舞曲》《前奏曲》《马祖卡》、斯卡拉蒂《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音乐瞬间》、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李斯特《安慰曲》、德彪西《前奏曲》、斯克里亚宾《纪念册的一页》《练习曲》、舒曼《童年情景》等。 霍洛维兹的音乐演奏极其富有鲜明的个性,他的音乐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只要聆听过其演奏的人,以后就可以轻易地将他的音乐与其他众多的钢琴演奏家区分开来。霍洛维兹是浪漫派钢琴演奏的最后一个巨人。很多人都会将“浪漫”同“柔美”等同。然而在霍洛维兹面前,他们才会发觉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是多么的想当然。他的演奏会让你豁然明了,原来浪漫的本质是“激情”。霍洛维兹的激情与他的音乐浑然天成。这和很多钢琴演奏者用形体的夸张动作表现出的激动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在大师的晚年,演奏时的动作幅度已经很小。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老人的迟缓,这时的霍洛维茨已经步入举重若轻,举轻如重的化境中去了。 霍洛维兹的琴音是灵动剔透的,但是同时,他有着使他获得“雷神”称号的左手。霍洛维兹一生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左手的重要性。他不仅不认为左手是演奏中的附属,甚至称呼左手是钢琴演奏中的指挥。音色上,他左手在低音部的独特击键让他演奏的音乐丰满而又极富冲击力,具有很强的音响性。
--
1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劳(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阿劳(3)》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劳迪奥·阿劳演奏的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阿劳诠释的莫扎特。无论阿劳录制《幻想曲》K.475时,是否比他在1930年代减少运用对比,但是我们耳朵听到的是阿劳的对比并没有特别比使用古钢琴夸张,虽然音色相当丰富,不过阿劳一直保持着如水晶般清澈透明的音色,这也是阿劳音乐最主要的特色。关于《幻想曲》最后的评语是:阿劳把这首曲子诠释为由两个部份所组成的作品,而不像奏鸣曲K.457般的分成序奏与本体。尽管莫扎特很明显的希望这两个部份合为一体,但我认为,阿劳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即使是与《c小调奏鸣曲》相比,《幻想曲》无论结构或戏剧性都过于庞大。 肖邦的前奏曲可以称之为“一组”吗?鲁宾斯坦与李希特在音乐会中只演奏作品28的这一组,而如同其它现代主流钢琴家,阿劳坚决认为这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完整的一组。产生争议的原因在于调性问的关系等问题上,阿劳当然先入为主的偏好大型作品,于是他理所当然地把这二十四首前奏曲视为同一部作品。如果以大型作品的角度来看,要注意的就是如何让这些短曲有足够的份量。阿劳的风格与音色相当了不得,几乎只演奏一页的长度就能感受到与更长一点乐曲同样丰富的内容。或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B小调第六号前奏曲》。双手几乎是同等突出,如悲伤钟声的右手部份为左手的旋律增添了能够引起怜悯的感伤力。真是非常特别的经验。阿劳在诠释肖邦“激动地”与“活泼地”这两种标记的作品也非常成功。第一首前奏曲“激动地”中,阿劳在二十秒内表现出两种不同对比,“活泼地”第三、十一与十九号的速度虽然不是依照原有的速度指示演奏,然而曲中依然洋溢着爽朗活泼的气氛。
--
4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