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之后,我们都关心起了宇宙

00:00
27:47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蔚蓝潮流 · Radio

蔚蓝潮流 · Radio

好车听最好的
关注
曼时光
--
音乐最品调 沉迷曼时光
NIO Beats Driver
--
伦敦橱窗里的热力乐流
无车不欢
13
三人齐啃“汽车大棒骨”,加以现代都市、汽车生活、情感话题为佐料的汽车品味生活杂谈节目。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阿尔布雷希·迈耶《芦笛之歌》
阿尔布雷希·迈耶《芦笛之歌》
这张专辑是柏林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阿尔布雷希·迈耶的演奏录音,收录了六部作品,其中三部规模较庞大,除了舒曼的《浪漫曲》较为大众熟悉外,另外两位作曲家则鲜为人知。其中,赫佐根柏格的作品,近年来已经逐渐受到喜爱,因此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赫佐根柏格出生于一八四三年,在后世是因为音乐意念和勃拉姆斯相近而受到喜爱。但勃拉姆斯相当不欣赏他,据说是因为他娶了勃拉姆斯最喜欢的女弟子伊莉莎白的关系。不过到了晚年,勃拉姆斯也不得不承认,赫氏的音乐成就比其他人都高。赫氏热爱巴赫,组成的莱比锡巴哈爱乐协会全力振兴巴赫清唱剧演出。这首为法国号、双簧管与钢琴的三重奏编制非常奇特,是一八八九年的作品。 专辑中另一首《芦笛之歌》的作曲家柯鲁哈特是德国人,年纪较赫佐根柏格小四岁。他的作品风格正好和尊崇勃拉姆斯和巴赫的赫氏相反,是尊崇瓦格纳和李斯特的“新德国学派”。但他还是依照古典德国学派的奏鸣曲型式写了许多交响曲和室内乐作品,这让他更接近舒曼的乐风。这首为钢琴、双簧管与中提琴所写的幻想小品《芦笛之歌》,就很像舒曼为单簧管或大提琴所写的幻想小品。创作于一八七二年,作品是据雷瑙的诗作灵感所谱成,描写一名流浪者在森林和池塘之间游荡的故事。每个乐章前都引了雷瑙一段诗节:第一乐章是《日落》、第二乐章《微光落雨》、第三乐章是《来到夕阳森林小径旁的芦苇河岸》、第四乐章是《夏日黄昏时起了一场暴风雨》,终乐章则是《暴风雨后的平静,池塘一片风平浪静,月光皎洁,将苍白玫瑰织到芦苇叶上。》
24
15
埃德温·菲舍尔《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埃德温·菲舍尔《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这张3CD专辑是钢琴家埃德温·菲舍尔1933-1947年间的录音室录音全集,他与多支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的五部《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小步舞曲》、《幻想曲》、《浪漫曲》、《第10、11钢琴奏鸣曲》;海顿《D大调协奏曲》。埃德温·菲舍尔并不是一位手指技巧过硬、手指犹如机器般精确完美的钢琴家,也没有所罗门那种晶莹优美的音色。既不是技巧大师、也不是音色大师,那他的名望是建筑在什么之上的呢?我觉得是一种对音乐表情、气氛、情境的准确理解、表达,有一种类似人声叙说般的合理分句和生动“语气”——在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中,这也是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当我说到“类似人声”,并不是说类似人声歌唱的“优美歌唱性”(这也是一些演奏家的特长),而是指类似人声“宣叙”“朗诵”的语气。乐句的呼吸停顿、抑扬起伏,都有着合乎作品内容需要的语气,因此能借此塑造出作品的氛围、情境、艺术意境。所以聆听他的演奏(包括聆听施纳贝尔的演奏、富特文格勒的指挥等),要注意的是他如何塑造乐句。不要去特别关注那些技术细节,而要去注意大的乐句、大线条的语气和起伏。 埃德温·菲舍尔最好状态的录音,是1930年代。尽管他的硬技巧欠佳,但在某些情况下,他的发音之美几乎无人能及,展现了自由速度和音色变化的完美结合,演奏既表现出那种至深至高的探索,又完全不显得沉重。莫扎特的作品也是埃德温·菲舍尔所擅长的,他曾被描述为“为演奏莫扎特而生的钢琴家”,这3张CD中的精彩录音就证明了这一点。
--
2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