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缘起之永乐大帝的三件大事

00:00
10:35
听完整版
节目详情

上一期我们穿越回明朝,走近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部旷古巨著——《永乐大典》。在了解了这部书的编著背景和永乐帝的三大事业后,大家有没有心潮澎湃,想要通读一遍?如果真的有人愿意,那真是皓首穷经也未必能完成的远大抱负。然而,《永乐大典》作为类书通常不是用来通读,而是用来查阅的工具书,也就是类书。


什么是类书呢?


我们现在遇到需要查阅的问题,可以上网检索,以及利用各种数据库资源,或者去查辞典、百科全书、资料汇编;古人有相同需求时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往往就会求助于“类书”。


“类书”相当于网络时代的搜索引擎、互联网百科及各种文献资源数据库,大约类似于今日的资料汇编和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人在图书编辑体例上的独特发明。类书与百科全书的区别在于:百科全书里每个词条的内容由编写者撰写;而类书里每个条目下的文字并非重新撰写,而是编辑者将搜罗到的典籍资料内容拆散,按照所编类书的条目设置,分门别类重新整理罗列,这样一来,既可保存资料又能便于查找。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类书,为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下令编纂,名为《皇览》。自此,历代朝廷和私人编辑的类书层出不穷,成为中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据研究者统计,历代编纂的类书有600多种,留传至今的约200种。可以说,仅仅罗列这些类书的书名和简介,就能再编一本书了。


比较著名的类书一般都出现在那些繁荣强盛的朝代,比如唐代的《艺文类聚》《文馆词林》《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等,这些都是官方编纂的大型类书。私人、民间编纂的类书,如唐代的《北堂书钞》《白氏六帖》,宋代的《孔氏六帖》《锦绣万花谷》等。


与其他古籍相比,类书的特点就是包罗万象。综合性的类书,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科学技术,都在条目之列;专门性的类书,则针对性强,比如那些只收录诗词作品的类书,以及专门收录文史典故的类书。类书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卷帙浩繁。即使出版现代缩印影印本,一部书也要数千页,装订成册,也大概有几斤甚至几十斤重。


然而,这些类书在《永乐大典》这部 “巨无霸”面前,又都成了篇幅不算大的“小书”了。


我们来看看,作为“超级百科全书的”的《永乐大典》,如何“大”得空前绝后。


《永乐大典》的大,首先就是篇幅巨大。在《永乐大典》问世前,类书的鸿篇巨制《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已经各有一千卷,然而,它们的篇幅竟然还不到永乐大典的二十分之一。


其二是开本宏阔。包背装的《永乐大典》,开本尺寸大约是50厘米高,30厘米宽,每册厚约2cm。也就是说,大典尺幅近于四开的报纸,也就是只比展开的《人民日报》一个版面略小。全套一万余册,插架而存,彷佛一部书的圣殿。要想存放全套大典,大约需要一两百个书架,需要面积数百平米的大书房。三是版式和装帧大气。


《永乐大典》正文全部为手工抄写,字体工整俊秀,版框栏线、引用书名、断句圈点为朱红色,正文为黑字;纸张采用厚实树皮纸,书衣则为黄绢裱硬纸,尽显奢华大气的皇家气派。黄色是皇家的颜色,明黄色的衣服是皇家专属,常人是不得穿着的;绢帛丝绸是名贵材质,按当时律法非官员不得用丝绸衣料,《永乐大典》用大尺寸黄色绢帛装裱,显示的是皇家地位、朝廷威仪,奢华大气,高贵精美。


既然《永乐大典》作为空前绝后的超级大书,编撰的工程量自然也是巨大的。早在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也就是公元1388年,—编著“类书”的诏令,就已经下达给从全国各地延揽的硕学鸿儒们,编纂工作即将启动。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后,下达了“毋厌浩繁”的最高指示,就是说内容越多越好,不要怕篇幅太大,而是怕篇幅不够大,这基本是继承了朱元璋的精神。以往编纂类书,都是摘抄资料,对资料来源的各种典籍是有取舍的抄录,而大明朝编的这部书,不要摘抄,反而要尽量全抄,把能收录的内容悉数收入,不要删节、不要遗漏、不要考虑经济成本。


在永乐元年期间,当时的主编解缙工作卖力,进度很快,但他还没有完全领会皇帝的心意,第二年就编成书稿,名为《文献大成》。所以虽然书稿的工期短、效率高,但规模明显不够。朱棣很不满意,觉得部头太小、资料不多、收录不全,责令重编。因而又有了“二期工程”。


这次朱棣让来比解缙级别更高、更受信任的大国师姚广孝主持工作,担任首席监修官,领导解缙等人。在监修之下又设有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各级职务,工作人员由之前的100余人,迅速扩充到2000多人,动用了朝廷能够找到的一切典籍,来作为资料来源。


“二期工程”累计耗时两年多,最终于永乐五年定稿,进呈御览。这一次朱棣非常满意,亲自撰写序言,御赐书名“永乐大典”。


此后,朝廷召集人员进行缮写誊抄,又抄了一年多,终于在永乐六年——也就是1408年——年末之时,大功告成。全书规模达到了22877卷、11095册、3亿7000万字,连目录都多达60册,真是亘古绝今、名副其实的“超级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能成为规模浩大的旷古巨作,分别负责两期编撰工程总监修官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解缙和姚广孝,他们凭借什么获得了这么重要的职位,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请您持续关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与蜻蜓FM联合出品的系列文化音频节目——故人故纸,和我们继续探寻《永乐大典》背后的故事。



撰稿 | 谢 非

修订 | 朱默迪、赵大莹


展开
大家都在听
公开课 | 人文艺术专家课合集
公开课 | 人文艺术专家课合集
有缘结识,感恩花粉对花声平台的支持与关注 春节前夕,特意打包全年精选课程 通通免费,诚意相送 在这两年里,花声为大众和孩子奉上了非常专业的人文艺术专家课,其中课程涵盖:历史与考古、思想、文学、艺术(音乐、美术)、展览等,花声学堂希冀播撒人文艺术的种子,静待理性、尊严、自由、包容和美,与之聆听花开的声音。 为您精选的课程列单: 《专家带你走古迹系列》 《鲁竹老师讲诗词系列》 《男人的神话系列》 《希腊神话系列》 《课本深化系列》 《诗画中的小典故系列》 《榴莲先生讲名画系列》 《钢琴、音乐大师课》 《不可错过的大师展导览系列》 还有更多…… 2018年花声团队继续发力 线上公益公开课持续为您奉上更广博的人文艺术专家课 在戒骄戒躁前行中 先来个课程预告: 《孔孟老庄的解读》 《诗词地图系列》 《唐宋前中国美术史》 《中国传统服饰》 《佛教考古》 《中国古建筑史》 《古代文明遗址》 …… 以上系列课程将陆续露脸,恭候花粉 线下名师讲堂共十期还有九期已排好队伍,专家现场讲座,这是花声为您提供与学者专家的一次近距离交互,种子发芽皆须雨露,详细信息敬请关注花声学堂服务号(huashengxt) 花声说:我们尚年轻,我们一起成长,推动中国人文艺术普及进步三十年,我们在努力!
28
6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