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大兵

00:00
01:4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冷暖

冷暖

如果今天很糟糕 那祝你明天开心
关注
我是玩家
--
当搭档终结者小则遇到了朋友不多的老王,奇怪的CP就此开始了…
集锦
36
代班小王子张小则的时间~
体坛星播客
--
节目宗旨:祝大家健康~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拜农《1948-1953录音集》
拜农《1948-1953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48-1953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普罗米修斯》、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浮士德的天谴》、巴托克《钢琴协奏曲》、威廉·派佩尔《第三交响曲》、迪彭布罗克《马西亚斯组曲》、莫扎特《第35交响曲》、舒伯特《魔竖琴》序曲、《第四交响曲》、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软梯》序曲、《赛密拉米德》序曲、《鹊贼》序曲、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爱德华·冯·拜农(Eduard Van Beinum,1901年9月3日-1959年4月13日)荷兰著名指挥家。1931-1938年任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第二指挥,后任门盖尔贝格的副手;1945年门盖尔贝格因二战期间的表现而受罢黜后,他接任为首席指挥,并常在伦敦爱乐乐团任客座;1956-1959年任洛杉矶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拜农的指挥注重传统风格,稳健扎实、自然庄重,追求自然、优雅、浪漫、色彩柔和地对作品进行中性诠释,是一位极具风格的指挥家。 拜农是连接威廉·门格尔贝格强烈的主观性和伯纳德·海廷克多种风格的桥梁。他既不像以前的指挥家一样有大批跟随者,也没有广泛的作品陈列。多亏LP和CD的发明,有一些作品保存下来。如今他的作品存留在CD上的很少。但是这并不能动摇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家的地位。这套合辑也证明了他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拜农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指挥家,而这在指挥界中是罕见的。他经常将自己比喻成为“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桥梁”,尽量避免作品被乐团夸张地理解和表现。他的艺术才能涉及也非常广泛,从巴洛克时代到今天这个时代的音乐。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觉得到他与著名的指挥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一样出色。如果他也能够活到这样录音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他的作品肯定也能家喻户晓。 这套合辑中的许多演奏是属于保守型的,但演奏效果一点也不令人乏味。柏辽兹被诠释成为爱情的描绘者,拜农对作品每一处变化的情感非常敏感,而且诠释得恰到好处,结尾也清晰而不混乱。巴托克的协奏曲是乐团的保留曲目。拜农是第二位为它录音的指挥(莱纳是第一位),而他的录音因精巧的节奏和幽默感而著名。
--
50
拉罗查《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钢琴小品
拉罗查《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钢琴小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与梅塔指挥的洛杉矶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附带她独奏的贝多芬《七首钢琴小品》。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作品73,作于1808-1811年。此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此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此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此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七首钢琴小品》作品33,于1803年在维也纳出版,其中大部分为波恩时代作品。 1、近似稍快的快板的优美的行板,降E大调,小回旋曲式; 2、谐谑曲,C大调,均衡的三段体; 3、稍快的快板,F大调、由二段体的优雅旋律与拥有间奏性节奏的副主题构成; 4、行板,A大调,三段体; 5、不太快的快板,C大调; 6、近似行板的稍快的快板,D大调; 7、急板,主题有谐谑曲性格,降A大调。
26
10
朗帕尔《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单簧管协奏曲
朗帕尔《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单簧管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法国长笛大师让-彼埃尔·朗帕尔、竖琴大师莉莉·拉斯金、单簧管大师雅克·朗斯洛与拜耶尔指挥的拜耶尔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三位演奏家和指挥都是法国人,协奏乐团也是法国乐团,不但演奏技艺惊人,而且带着浓郁的浪漫迷人气质,加上莫扎特作品特有的、无与伦比的悦耳旋律,使这张专辑老少咸宜、人听人爱。 《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作于1778年4月。此曲是莫扎特应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于1791年。莫扎特对单簧管的喜爱是他的音乐气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第一次听到曼海姆乐队中的单簧管时,只有七岁,当时作为音乐神童在巡回演出。后来,他在伦敦,在巴黎,在重访曼海姆时,一再听到单簧管。单簧管引起的美感的声音,它那灵敏的力度层次,彩虹般的音色幅度,从近乎小号般灿烂的高音到最低音区(所谓的夏卢莫音区)的浓厚音色,使他着迷。在他短短一生的最后几年,他在维也纳同单簧管大师安东-施塔德勒(Anton Stadler,1753-1812,皇室宫廷乐队演奏员,和莫扎特一样,是个共济会员)的友谊使莫扎特对单簧管已很出色的掌握更加深了一步。
--
6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钢琴小品》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钢琴小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格拉纳多斯的几部著名钢琴小品集。 《六首西班牙民谣小品》是以西班牙民间音乐元素为创作特色的组曲,旋律优美流畅,既有巴斯克民间舞曲节奏的运用,也有吉他拨弦乐器的模仿,充满了浓郁的西班牙风情,曲风热情洋溢、生动活泼。 《升C大调音乐会快板》作于1903年,是格拉纳多斯应马德里音乐学院校长的要求,应征音乐学院学生的钢琴比赛用曲而创作的。此曲在当时获得了优胜奖。这是格拉纳多斯钢琴作品中的艺术珍品,是他最为华丽和难度最大的作品。虽然它的演奏技巧非常难,但也不能阻挡人们对它的喜爱,多次被钢琴家们灌录在唱片中。 《浪漫场景》作于1903年,并于1904年11月20日首次公演。这部作品是格拉那多斯最著名的钢琴组曲之一,在创作期间受到肖邦及同时期浪漫派音乐家舒曼、李斯特等人的影响,和早期的音乐创作相比,这个时期的作品有了很大变化,其演奏技巧加难,音乐中无不充斥着快速琶音、多声部的音乐织体,作品无论从技巧还是音乐表现力上都更具张力。此时的音乐创作,格拉那多斯将浪漫派技法融入到西班牙民族艺术文化中,其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审美趣味。该作无论在深度还是艺术手法上都拓展了其晚期杰出作品《戈雅之画》,著名钢琴家拉罗查曾说“自从发表《浪漫场景》以来,作品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在于洋溢的浪漫主义”。
--
1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