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歌剧《爱情的禁令》序曲Wolfgang Sawallisch - Ouvertüre: 'Das Liebesverbot'

00:00
08:3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96涛声依旧

96涛声依旧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96涛声依旧
关注
轻音乐--埃里克·科茨作品集
52
埃里克·科茨 伊丽莎白组曲 四个世纪 又访伦敦
古典音乐--其他乐器协奏曲
223
羽管键琴、管风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
古典音乐--钢琴协奏曲
197
协奏曲因为有两种以上的音乐组织进行协作、演奏,所以成为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就显得耐人寻味。如何去理解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因此成了理解钢琴协奏曲的重要内容之一。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柯曾《莫扎特·第20、27钢琴协奏曲》
柯曾《莫扎特·第20、27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1970年9月钢琴家柯曾与布里顿指挥的英国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第20、27钢琴协奏曲》。柯曾继承了施纳贝尔演奏莫扎特传统,在其晚年又有发展,个性突出而又不过分标榜个人,感觉崇高而又不乏人情味。由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担任指挥,也算是此版一个特别之处。专辑由著名天碟录音师韦尔金森亲自录制,音质自然、丰满。《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柯曾1970年于英国斯内普小镇与布里顿共同录制这张唱片,但自律甚严的柯曾一直不满意自己的成绩,想再录一次,他的愿望知道1982年去世都没有达成。但Decca却也将这个录音出版。听者仍为其火花般令人炫目的表现方式深深吸引,而录音技术则保留住他丰富漂亮的音色。” 《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作于1785年。此曲形式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戏剧性之强是首屈一指的。它有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此曲也是莫扎特少数的小调作品,直接反映了他骨子里渗透着忧郁、阴暗心绪的精神世界。 《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作于1791年。此曲是莫扎特所做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被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称为“莫扎特的精神遗嘱”,是作曲家留给世人的最后的心声。从听觉感官出发,此曲流畅悦耳、歌唱自如;从理性思维出发,此曲有着深厚的形式造诣与高超的写作技巧。《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就是作曲家直面死亡的最后心声,第一乐章似是在诉说往事,有悲有喜,但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第二乐章一切归于平静,优美而不沉溺,是对人生与死亡的最后思索,没有了无奈,没有了惆怅,只是坦然面对。第三乐章是对人生的最后回眸,与死亡渐行渐近的莫扎特,面对死亡时已不再挣扎,所有苦难最终得到了安息的宿愿,平衡美在此作品中达到极致。
117
6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亚当·拉罗姆演奏勃拉姆斯的几部《钢琴小品》,包括《为原创主题而作的变奏曲》作品21之1、《钢琴小品集》作品76、《狂想曲》作品79、《间奏曲》作品117。 勃拉姆斯晚年的创作删繁就简,以钢琴小品的方式,继续为克拉拉·舒曼谱曲,抒发隐秘的爱慕。这种私密的爱慕早在他盛年大作品的慢板乐章中其实也能略窥一二,而在《间奏曲》作品117中更得到充分的展现。 勃拉姆斯的传记里提到,一直致力于推广勃拉姆斯作品的克拉拉曾致信道歉,因为身体状况已经无法继续胜任勃拉姆斯的大作品,或许这也是勃拉姆斯晚年专注小品的原因之一? 勃拉姆斯将三首行板风格的《间奏曲》放在一起,打破了通常组曲在速度上的对比习惯,选择一步步向内延伸,将私密的心理感受充分展现。虽然作曲家本人谱上写的是《间奏曲》,自己对出版社却声称这是“三首悲伤的摇篮曲”,但实际上除了第一首还带有些许摇篮曲的特征,二三首和传统摇篮曲的风格还是相差很远的,特别是第三首甚至采用了四二拍。明显勃拉姆斯已经不在意传统对体裁的定义,也不再是在音乐层面上追求自我实现的野心和抱负,或者继承前人的“历史使命”,而只剩下对恋人纯粹的爱,还有为之半生未见的无可奈何。
156
1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