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中晖 · 小号
95

戴中晖 · 小号

戴中晖 · 小号1
节目(1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先恒课堂

先恒课堂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先恒课堂
关注
二胡之韵名曲欣赏 伴奏
1431
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协二胡协会副会长、原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王永德指导,江苏省民族乐团伴奏,王爱康指挥,蔡超、崔俊演奏。
阳关三叠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115
专辑中汇集中国古代经典十大名曲。古韵经典,脍炙人口的乐曲通过演奏家们的精彩演绎,优美抒情的旋律,让人心旷神怡。
春涧流泉
347
春涧流泉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穆蒂《200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穆蒂《200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04年1月1日,意大利人里卡尔多·穆蒂第四次站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台上,前三次分别是在1993、1997以及2000年。而此番穆蒂一出场就给了观众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形象——一副金色边眼镜配合他的服饰装扮更显出一份儒雅气质。虽然岁月不饶人,但穆蒂依然力图保持一份年轻的活力。而在这场盛会上,穆蒂一共挑选了7首第一次在新年音乐会中上演的曲目,所以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对于传统曲目的演绎,也显示出全新的创意。 岁月不饶人,穆蒂的此次登台也戴上了一副眼镜,不得不让人回想起他第一次登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的意气风发。对于穆蒂来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的流淌也像他人生经历的流淌一样,在21世纪到来之后,岁月的痕迹也鲜明地雕刻在了他的脸上。 这一年上半场的曲目单非常意味深长,虽然仅有一首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但却有四首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因为这一年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所以他的分量也比往年更重一些。上半场甚至还选择了一首老约翰·施特劳斯少见的圆舞曲:《夜莺圆舞曲》。在这首圆舞曲中,我们可以听到由长笛演奏出的灵动婉转的音型,寓情于景地描绘了夜莺歌唱的特点。这也是施特劳斯家族惯用的一种作曲手法。 穆蒂采用了他一贯的简约的处理手法,不带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将一首作品言简意赅地呈现给大家。比如,在这一年音乐会的约瑟夫·兰纳的《皇宫舞台圆舞曲》中,穆蒂删除了第一主题中的大提琴声部的旋律,让这个主题由原先的复调音乐变成了现在的主调音乐。而大提琴主题的回归我们可以在2008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再次听到。与2008年那种浓妆重彩的版本比起来,穆蒂的版本听起来更清淡素雅,返璞归真。 这一年能留给人印象深刻的东西虽并不多,却也代表了穆蒂艺术造诣的精华。也许这跟这一年曲目的处理水准在整体上较为平均有关。诸如《天体乐声圆舞曲》和《加速圆舞曲》一唱三叹、流光溢彩的处理其实还是很有亮点的。穆蒂也与哈农库特相似,在诸多小圆舞曲中都保留了反复处理,而且细腻敏感地挖掘着作品的细节。
34
22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20世纪伟大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指挥家卡罗·马里亚·朱里尼的录音精选辑。参与演奏的乐团: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都灵广播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 卡罗·马里亚·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1914年5月9日-2005年6月14日)意大利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朱里尼的指挥风格优美而华贵,注重细部的体现,又不失完整性。强劲处有如排山倒海,细婉时又好似潺溪回环,幽韵谐婉,让人感到情真意蕴,贴切自然;由此,得到了“一位有着贵族气质的杰出指挥家”的美誉——他以追求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旋律线条刻划和严谨的结构勾勒为特色;他指挥的管弦乐大都呈现出很高贵的表情,而对歌剧的处理可能更优于管弦乐。 唱片中最早的录音是1956年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比才的作品。爱乐乐团的情绪显得非常高昂,节奏富于变化,音色温暖而充满活力。两首曲子都是在金斯威音乐厅里录制的。另一首由爱乐乐团录制的曲目是马勒改编的舒曼《第3交响曲》,录音时间是1958年。同样,那种清澈、温暖的音色,也正是那时乐团录音的典型音色。在Abbey路录音室的那些录音,还要优于在金斯威音乐厅的录音。 《坦克雷迪序曲》录制于1964年。这些录音在很长时间都是作为EMI录音室里罗西尼序曲集的一部分。如果你聆听了这个录音,你就会感觉这就是所需要的那种诠释,并且富于朱里尼歌剧风格的特质。从过去从未发行过的录音角度来看,这是这个系列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因此,我们能够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指挥家的艺术思想,而不是重复听一些过去已经发行的录音。 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7交响曲》是典型的大西洋彼岸的风格:宏大有力的铜管加上朱里尼在慢板乐章中一些自然活泼的诠释,但确实把舞曲中的精髓带给了听众。
53
28
库贝利克《斯美塔纳·我的祖国》
库贝利克《斯美塔纳·我的祖国》
这张专辑是库贝利克指挥捷克爱乐乐团,1990年5月12日在“布拉格之春”开幕音乐会的现场录音。这个录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每年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是世界上重要的音乐盛会,它始于1946年。1990年“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注定要不同凡响地载入史册,它是捷克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重获新生后第一次举办的音乐节。就个人而言,则是库贝利克最后一次指挥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早在1936年,年仅24岁的库贝利克就已是捷克爱乐乐团的指挥了,但后因拒绝与纳粹德国合作而倍受刁难。在1948年又被迫离开祖国,客迹欧美。经过四十二年的漂泊,流浪的游子重新踏上久别而魂牵梦萦的故土,回到饱经沧桑、久历内忧外患之后的祖国。 1990年5月这场音乐会,库贝利克与捷克爱乐乐团的合作,演奏作为“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对他来说是意味深长的。捷克爱乐乐团与库贝利克这位本民族著名指挥家可谓心有灵犀,因而整场音乐的演奏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通过朴素真挚的音乐刻划传递出他们共同的心声:对于伟大祖国的自豪之情以及祝福之愿。 尽管与以往的录音相比,尤其是与波士顿交响乐团那个著名的录音相比,这次录音的音效不能算是很好。但是这一次录音的意义,却不能用音响效果的标准来衡量。聆听这场现场实况的录音,从头至尾渐入佳境。乐队到后来是越来越昂扬而充满自信,喷射出瑰丽光芒,映照得前几个乐章仿佛彩霞一般灿烂夺目。这就不仅仅是在诠释斯美塔那的音乐,而是借《我的祖国》来表达捷克民族对于未来的信念了。 《我的祖国》是斯美塔纳讴歌祖国、讴歌民族解放、讴歌自由的交响诗篇,它由六首交响诗组成:第一曲“威塞拉德城堡”,威塞拉德是布拉格市著名皇家城堡,乐曲表现游吟诗人的歌曲所激起的对历史的记忆。第二曲“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乐曲描绘了沃尔塔瓦河的诞生和沿岸的风光与古迹。第三曲“莎尔卡”,以古老的传说为主题,描写少女莎尔卡由于情人的不忠而向所有的男人复仇。第四曲“波希米亚的原野和森林”,一支田园风格的乐曲,表现了波希米亚故土所带来的思绪和感受。第五曲“塔波尔”,塔波尔是坐落在布拉格以南约100公里的城镇,胡斯教徒战争期间是捷克争取民族自由和反抗异族压迫的坚强堡垒,乐曲表现了胡斯教派誓死不变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第六曲“布拉尼克”,布兰尼克是布拉格附近一座山脉,传说胡斯教派的勇士们战斗并牺牲于此。
48
6
(第64期)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第64期)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这张唱片是大提琴家麦斯基与钢琴家阿格丽奇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三部《大提琴奏鸣曲》。两位音乐大师在演奏中相辅相成、琴瑟和谐,在乐曲的展开过程中心灵相通、默契如一。他们演奏的歌唱性特别好,乐器的音色极为美妙。聆听这张唱片,他们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内心交流,让人难以忘怀。 《A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作品69,作于1807年。此曲是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鸣曲中,名声最大的一首。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大提琴的抒情性在第一主题中充分展现。 第二乐章,谐谑曲,很快的快板,a小调。 第三乐章,如歌的慢板,转活泼的快板。两件乐器的对位产生了如歌的主题,紧接的快板是标准的奏鸣曲式。 《G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一首,作于1815年。此曲结构极其自由,由5部分构成,是单一乐章形式的幻想曲风格。乐曲有时表达抑郁,有时表达苦笑,有时表达幽默,是贝多芬晚期作品的开端。 第一乐章以行板开始,由大提琴占据首要位置,接着乐曲的节奏加快,变成活泼的快板,旋律棱角分明,体现出贝多芬耿直、永不妥协的个性。 第二乐章,引子过后,乐曲短暂的回顾了第一乐章行板的旋律。接着的快板,是短小精悍的奏鸣曲式。发展部之前,大提琴奏出的五度和声,几次被钢琴乐句打断,扰乱了乐章的和声走向,制造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 《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二首,作于1815年。此曲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末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方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是五首大提琴奏鸣曲的巅峰之作。 第一乐章,开始的快板明快爽朗,开门见山的进入第一主题,紧跟着是表现幅度更大的第二主题。 诗意盎然的第二乐章,是所有五首奏鸣曲中唯一的慢板乐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主题,是钢琴和大提琴之间的一段对话;第二部分则是另一段对话,两件乐器在摇摆的伴奏音型陪衬下,细腻缠绵的对唱。乐曲不间断的进入末乐章,这是一首雄健的三声部赋格,到乐章过半时,出现一段温柔的旋律,与之前的赋格对比强烈,但稍纵即逝,很快又被赋格取代。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