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麻-新娘子哭个不停为点啥】徐铭

00:00
02:59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郑越临

郑越临

喜欢戏曲,最爱越剧,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欣赏美好的戏曲。
关注
徐铭-越剧范派小生
83
徐铭,原名徐笑,国家一级演员,杭州越剧院范派小生,徐铭师承范瑞娟,是范老师的关门弟子,因其舞台形像与唱腔酷似青年时代的范老师,素有小范瑞娟之称。她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部戏中饰演的角色都很受好评。 越剧范派范瑞娟先生创立的小生流派。 范派的唱腔特点特点是朴素大方,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阳刚之美。
张宇峰-越剧陆派小生
216
陆派是由陆锦花先生创立的,陆派唱腔吐字清晰,字字送听,所演穷生堪称一绝。是与尹派,范派,徐派,毕派齐名的越剧五大小生流派之一。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制成,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越剧擅长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闽剧唱腔讲座
闽剧唱腔讲座
闽剧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首,是八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闽剧唱腔是闽剧艺术的瑰宝,是闽剧音乐的核心。 歌德有句名言:“显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正的艺术”。 闽剧唱腔就是体现闽剧特征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闽剧唱腔绚丽多姿,优美典雅,悦耳动听。它是经过 无数前辈艺人的千锤百炼、不断创造加工而总结流传下来 的。因此,它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在长期的发展中,它已 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四大类曲牌体系,那就是粗犷激越 的 “江湖”、通俗流畅的 “洋歌 雅婉约的 “逗腔”和 清新活泼的“小调”。这四大经典曲牌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 明浓郁的地方特色,都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听。 为了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欣赏、学唱闽剧唱腔曲 牌,笔者于1982年4月至1984年8月历时两年多时间,开办了22讲闽剧唱腔讲座,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教授共同撰稿。该讲座以知识性为主线,贯穿始终,并注重趣味性、系统性的介绍,力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系统性三 者的结合与统一,使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科学完整、引人 人胜,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该讲座系统地介绍了闽剧唱腔四大类和杂腔中的 141 首曲牌,并结合50 多出最具代表性的剧目 (如 《紫玉钗》、《陈若霖斩皇子》、《夫人城》、《曲判记》、《林则徐 充军》等)中脍炙人口的优秀唱段,分别由郑奕奏、洪深、 李铭玉、郭西珠、林瑛、周淑琴、王梅芬、李少华、林聪 中、黄愿亭、杨木铨、陈楠、朱善根、陈仕心、胡奇明、 林培新、陈乃春、林宝英、林秀英、郎梅英、林淑英、王 芬卿、林兰芳、曾 光萍、林玉枝、叶巧云、林丽华等50多 位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和著名演员演唱。 闽剧是福建省首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项目,笔者愿为抢救和保护它尽点绵薄之力。为此,笔 者和爱人史宗毅一起对该讲座重新编辑整理,增补了一些 唱段,并将所有曲牌唱段的唱词补充完善,使之更有收藏 价值。该讲座的出版将为戏剧学术研究、理论探讨、戏剧 院校教学、广大闽剧爱好者和青少年学唱以及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资料珍藏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珍品。 由于时间长久,许多唱词资料已散矢。在收集整理唱 词过程中,承蒙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杨榕和福州市闽剧艺术研究中心马文正、林端黎以及马书辉、林玉枝、杨木铨、 刘银惠、叶巧云等同志的热情帮忙,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不当疏漏之处,恳望戏剧界专家、朋友和读者们 不吝赐正。 陈淑英 2008年6月于福州
126
2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