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唱段纯享 | 伉俪情深《游龙戏凤》

00:00
02:2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王烜

王烜

我敢说,你敢听吗
关注
玩嗨京剧实用手册
143
人生需要嗜好,爱好京剧的感觉是影视、话剧所不可比拟的,她将会成为你一生中忠实的朋友,有嗜好的人生不空虚。
咣咣十日谈
289
针对文化现象、热点事件、名人轶事展开,揭秘内幕、戳破谎言、带给你全新的视角。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游龙戏凤》

凌珂饰正德帝

阎虹宇饰李凤姐


李凤姐:

[西皮流水]

月儿弯弯照天下,

问声军爷你在哪里有家?


 正德帝:

[西皮流水]

凤姐不必细盘查,

天底下就是我的家。


 李凤姐:

(白)

住了。一个人不住在天底下,还住在天上头不成么?


正德帝:

(白)

我这个住处与旁人相同。


李凤姐:

(白)

怎么不同?


 正德帝:

(白)

我住在紫禁城内有个大圈圈,大圈圈里面有个小圈圈,小圈圈里面有个黄圈圈,诺,我就住在那个黄圈圈里面呐。


李凤姐:

(白)

如此说来,我倒认得你了。


正德帝:

(白)

你认得我是哪一个?


李凤姐:

(白)

你就是我哥哥的……


正德帝:

(白)

什么?


李凤姐:

(白)

大舅子呀。


正德帝:

(白)

胡说!


李凤姐:

[西皮流水]

军爷做事理太差,

三番两次调笑咱。

梅陇镇上访一访,

凤姐本是个好人家。


正德帝:

[西皮流水]

好人家,歹人家,

不该斜插海棠花。

扭扭捏,多俊雅,

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李凤姐:

[西皮流水]

海棠花来海棠花,

到被军爷取笑咱。

将花用手丢地下,我走上前来踩碎它,

从此不戴这朵海棠花。


正德帝:

[西皮流水]

李凤姐,做事差,

不该踏践海棠花。

为军用手忙拾起,


[西皮摇板]

来来来,我与你插,插!插上这朵海棠花。

展开
大家都在听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杨宝森(1909~1958)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诞辰:1909年10月9日,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1958年2月10日,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2时。 杨宝森在童年时期嗓音明亮,12、13岁时专攻余派,16岁时演出《打渔杀家》,效果很好。他还在《上天台》中饰演过刘秀,《断密涧》中饰演过王伯党。在《珠帘寨》“收威”中的起霸,功架一丝不苟。偶尔演出的《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等戏,也博得北京、上海等地观众的赞赏。在此时期,他所演的《捉放曹》、《击鼓骂曹》、《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桑园寄子》、《卖马》、《碰碑》、《汾河湾》等剧,均获得很好声誉,有“小余叔岩”之称。在他童年时期就擅长演出《文昭关》一剧,与于连泉合作时间较长,也曾佐程砚秋、荀慧生演出。杨宝森在青年时期,因身体关系,使得变声期拖长,因此曾有一较长时期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以乐观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坚持练功、吊嗓、习字、绘画、练琴,甚至傍晚散步时还边走边哼唱唱腔,一声一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揣摩,潜心研习余派的演唱技巧。杨宝森虽未正式拜在余叔岩门下,但遇有机会便登门求教。他多方求师访友,拓宽学习之路,曾得到名师陈秀华及堂兄杨宝忠的许多指点,他曾向名票、余派研究家张伯驹先生问艺,也曾向王凤卿、王瑶卿求教,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当其健康得到恢复而重登舞台时,他在唱、念及表演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长进。30岁以后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吸取谭、汪(桂芬)诸家之长,对余腔有所变革。后嗓音再度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辅助下,尽量舍短用长,创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的杨派唱腔。在继承余派艺术的基础上,他根据本人倒仓后的嗓音条件,并结合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创出一种崭新的唱法,自成一家,成为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他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一起并称为“四大须生”。1939年,他曾组织宝兴社挑班演出。在20世纪50年代,其艺术造诣日臻完美,杨派艺术渐渐流行。 其门徒和追随者有汪正华、梁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人。
631
8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