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古今相通02:捧角——看京剧就要追爱豆

00:00
15:50
主播信息
王烜

王烜

我敢说,你敢听吗
关注
玩嗨京剧实用手册
182
人生需要嗜好,爱好京剧的感觉是影视、话剧所不可比拟的,她将会成为你一生中忠实的朋友,有嗜好的人生不空虚。
咣咣十日谈
201
针对文化现象、热点事件、名人轶事展开,揭秘内幕、戳破谎言、带给你全新的视角。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之前说了京剧看的是艺术,而艺术靠人维系,由此推论出看京剧就是看角儿,京剧是一门完全由爱豆决定生死的娱乐方式。


影视、话剧都是导演老大,现在可能制片人老大,反正演员别看风光,但出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京剧则不然,演员是真正的主宰,舞台上的三军司令。


卓别林30年代访华,看了梅兰芳、马连良两位大师的京剧,私下会晤时,卓别林问了他们相同的问题:谁是你们的导演?二位的回答也如出一辙:我们自己就是导演。


一出京剧的出台,可以有专门的编剧先写本子,什么叫可以有,就是也可以没有,只要框架搭起来就能演戏。即使有剧本,主演也会根据自己想法进行调整,然后和乐队商议唱腔,在给其他配角安排戏份儿。你看,这不就是集编导演设计唱腔于一身吗,一个称职的京剧主演必须具备这种能力。近些年,京剧创作也和其它门类趋同,有专职的编剧、导演、作曲,演员成了附庸,这也是新编戏为什么不能传唱的直接原因,抹杀了艺人的个性。


在早先,观众看戏不说看什么剧,直接说艺人的名字,走,听马连良去、听麒麟童去。每一个名角儿都有自己强大的粉丝团,这些追逐者叫做捧角家。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捧角儿是门专业技术,有的人给演员充当经济后盾,有的人为演员量身订造写剧本,有的人专门写捧角儿的文章,在媒体上造势,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当然,捧角儿的目的也不一样,有因爱慕演员姿色进而追捧的,特别是女演员兴起后,达官显贵捧坤伶成为一时的风尚。不过,在京剧发展中,因对艺术挚爱而不惜代价捧角儿的还是不少。梅兰芳身边当年就围绕着一群上流社会的精英,他们就是爱护梅兰芳,一心让他不断进步,这些人被称作梅党。


还有那位捐了半个故宫博物院的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先生,就是崇拜余派老生创始人余叔岩的艺术。张伯驹精通音韵学,攻诗词、爱京戏,和余叔岩保持了几十年半师半友的情谊。余叔岩教给他的戏,比教给任何一位徒弟都多,张伯驹对余叔岩也绝对够意思。他自己是盐业银行总裁,也给余叔岩当起了理财顾问,给余叔岩买股票、做基金,在30年代就送给余叔岩一辆别克轿车。


这是有钱有势的捧角儿,普通观众也一样可以捧,只要是自己的爱豆,决不许别人说他半点不好,直到今天,您去京剧的论坛、知乎上京剧的帖子里看看,吵得一样不可开交。不过,京剧观众有一点不同,他们争论的都是艺术,都为自己爱豆的艺术代言,对艺人的私生活没有那么八卦。


这是男观众,女观众捧角儿更不得了,她们反倒是艺术因素少,多是出于爱慕之情,这类女观众被称作捧角儿嫁,捧人家是为了嫁给人家,其举动比今天的妹子对爱豆的痴迷疯狂多了。


麒麟童周信芳先生、张君秋先生,他们后来的夫人就都是捧角嫁。麒麟童那时在上海绝对的演艺一哥,捧他的女观众太多了。有一个上海四马路会乐里的老鸨,一度和麒麟童同居,这个女人知道周先生爱吃牛肉,演戏累又得补,每天炖牛头给周信芳做夜宵。可是,牛肉汤油大,演员发福变胖从来都是大忌,这个老鸨就用纱布先把牛油滤一遍,然后再用白棉纸一点一点沾,直到把汤里的油全吸干,再让周信芳吃。听听这功夫,用情多深。周信芳后来和他生活的夫人裘丽琳,是个混血儿,上海滩资本家大小姐,哥哥还是青帮头子,为了嫁给周信芳和家庭决裂。那个时代,艺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张君秋先生的二夫人姓吴,上海银行家的女儿,圣约翰大学的校花,第一次看见张先生就惊为天人。今天流行小鲜肉,您哪位有兴趣上网搜搜张君秋年轻时的照片,那才真叫一个鲜啊。这位吴小姐也是和家庭决裂,不顾张君秋母亲的劝阻,从上海跑到北京嫁入张门,做了二夫人。


当然,今天讲这些轶事我不是鼓励妹子都当捧角嫁,而是说作为京剧观众,一定会有也必须要有自己偏爱的演员。你如果锁定了一个演员,就坚持看他的戏,听他的录音,这叫以点带面提高法。提高什么,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你关注一个人,听他不同时期的录音,看和不同演员搭配的演出,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有比较。比如今天王珮瑜,瑜老板有不少粉丝,这些粉丝有人根本不听戏就是喜欢王珮瑜,这也无妨。但肯定也有人因为王珮瑜喜欢上京剧,听瑜老板唱了《三家店》,我再搜搜别人唱的《三家店》比较一下,这就是开始入门上道了,新的戏迷一定有这样转化过来的。


我个人非常喜爱的一位名角儿是李少春先生。李先生是难得的一位天才,而且异常勤奋,文武双全,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李派艺术,在业内外都有大批的追随者。提到李少春先生,不能不提他的代表作《野猪林》。这是倾注了他一生心血的作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特别是1962年拍摄成电影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剧中风雪山神庙一场的“大雪飘”唱段已是神品。实事求是地讲,李少春先生在《野猪林》中所刻画的林冲形象,艺术价值超越了小说《水浒传》。本节课,我们请戏曲学院的曹宇为你演唱《野猪林》中的反二黄“大雪飘”唱段。反二黄唱腔被称为中国的咏叹调,用来表现人物悲情凄惨的情绪,家破人亡的林冲被逼上绝路,万念俱灰,用反二黄演唱最为合适不过。有请曹宇。

展开
大家都在听
京剧 言菊朋 选段
京剧 言菊朋 选段
言菊朋(1890-1942),晚清至民国时期京剧老生名角,大学士松筠玄孙。原名锡,本姓玛拉特氏。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1923年,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戏班。以演《汾河湾》、《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法场换子》等著名。 言菊朋幼年就学于清末的陆军贵胄学堂,满业后,曾在清末的理藩院,民国以后的蒙藏院任职。是时正值北京京剧兴盛之际,言菊朋好听京剧,常出入北方戏场、茶园,常至“春阳友会”票房彩唱,并与梨园界广有交往。曾从著名票友红豆馆主和名琴师陈彦衡学习演唱,同时与钱金福、王长林学身段练武功,又得到杨小楼、王瑶卿的指导。初唱为票友身份,专学谭鑫培,以演《战太平》《四郎探母》《桑园寄子》《捉放曹》《南天门》《空城计》《汾河湾》等谭鑫培常演出的剧目受到好评,被誉为“谭派名票”。 他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精通音律。二十年代末,自己挑班后,又在“谭派”基础上,博采众长,吸收京剧其它行当和京韵大鼓的唱念方法,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 创立了以音韵声腔取胜,具有自己演唱方法的艺术,世称为“言派”。他独擅剧目《卧龙吊孝》、《让徐州》、《上天台》,这些剧目“谭派”老生所不演,独辟蹊径,成为“言派”名剧。 “言派”艺术以唱腔取胜,唱腔都符合剧情和人物思想感情,对京剧老生演唱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言菊朋的演唱特点是:腔由字生、字正腔圆、吐字、归韵精确。在演唱上,多用字重腔轻的方法,旋律丰富,抑扬顿挫,千折百回,若断若续,变化多端。行腔似险而实圆,似纤细而实苍劲。每出戏的唱腔都各有异致绝少雷同。他的念白也深具功力,字字清晰,娓娓动听。 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社会风尚的改变,京剧舞台也发生了变革,在演唱上更追求于工巧细腻,身段动作更重于柔顺圆美。此时,言在学谭上虽然能得其神似,但由于他在近40岁的时候,嗓音发生了变化,缺少谭嗓所特有的高亮醇厚。在这一主客观均出现了变化的情况之下,言不得不改弦更张。于是,他根据时尚的需要,并结合自己嗓音的特点,在谭派演唱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变革,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遂创造了精巧细腻、跌宕婉约,在轻巧中见坚定,在朴拙中见华丽的言派特有的演唱风格。 言派艺术的主要特点,在其演唱。言菊朋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对音韵学研究颇深。言派演唱的特色之一是能够根据语音和声乐科学的道理,正确地处理字、声、腔的关系。按一般道理,声音的优劣,在于用气之道;吐字的真切与否,与唇、齿、舌、牙、喉位置的运用有密切联系;行腔则是声、字结合的不同频率、节奏变化的表现。言演唱所遵循的“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正是他演唱实践的概括性总结。听言菊朋演唱,字清而不飘不倒,声音清润响亮而不焦不暴,腔高苍劲圆柔富于变化,是他科学地进行演唱实践所获得的声乐效果。言派演唱艺术的另一特色是在表达感情时的真切细腻,尤其擅长表达悲苦、凄凉的感情。他常说表演艺术“必须求其神似,而不能求其貌似”。他认为创造言派唱腔的目的,“不但在于娓娓动听,而且在于表现复杂细腻的感情”。言的代表作《卧龙吊孝》中反二黄唱段的 “料不想大将军命短”、“空留下美名儿万古流传”唱句和《让徐州》中西皮二六唱段中的“众诸侯分疆土各霸一方”等唱句,人们正是在委婉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悲恸和陶谦心情上怨望、不安的复杂心情。又如《击鼓骂曹》一剧的“鼓套”,一般演来多注重鼓点的流利稳健,而言演该剧时,却十分注重击鼓时祢衡心态的表现,他认为“在这出戏中,祢衡无端遭受贬辱,他的一肚子闷气直到打鼓这一刻间,才得一吐为快。这是这个人物显示才学、一露光彩的重要时刻,所以,这个鼓非打得听众动容不可。”言菊朋“击鼓”的一段表演,以鼓点流利、情感饱满受到观众的称道,正在于他用击鼓技巧抒发了祢衡怀才不遇的满腹怨愤感情。艺术的个性表现,是艺术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艺术家水平的反映。言菊朋在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吸收的基础上。他更注重发挥自身的天赋条件,他反对“依样画葫芦”的方法去学别人,更反对“死学别人的毛病”,反对削足适履地“贬抑自己的天赋,去迁就人家的弱点”。当言菊朋在学谭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创立言派演唱艺术,被一些人攻击为“怪腔”后,他曾发表了这样一段谈话:“人家老以为言腔为‘怪腔’,可他们就不肯研究一下,它‘怪’在哪儿,也不肯研究一下我言某人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种‘怪腔’。像我这样一个没嗓子的人,如果换了别人,早就不吃这一行了。可我偏要吃这一行,偏要唱戏,而且偏要唱好。” 言菊朋创立的言派唱腔艺术,是对京剧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250
9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