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古今相通01:京剧是架空历史老祖宗

00:00
09:4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王烜

王烜

我敢说,你敢听吗
关注
玩嗨京剧实用手册
127
人生需要嗜好,爱好京剧的感觉是影视、话剧所不可比拟的,她将会成为你一生中忠实的朋友,有嗜好的人生不空虚。
咣咣十日谈
248
针对文化现象、热点事件、名人轶事展开,揭秘内幕、戳破谎言、带给你全新的视角。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现如今电视剧里有一个乱象,就是架空历史,对于历史题材现在限制的很严。现在谈起架空历史我们津津乐道,好像是当下人多会玩儿,其实,这都是老祖宗早用烂了的招,京剧中的经典剧目就常有架空历史的使用。


现在舞台上上演率极高的两出戏《红鬃烈马》和《大探二》都是架空历史的杰出作品。《红鬃烈马》是老生挂头牌用的名字,要是旦角儿地位高就叫《王宝钏》,王宝钏的名字想必大家不陌生,苦守寒窑十八年的传说,但这段故事是发生在哪朝哪代呢?


《红鬃烈马》讲的就是一个男屌丝逆袭迎娶白富美,真爱无敌,人定胜天的伟大传说。男主人公薛平贵一个乞丐出身,遭到相府小姐王宝钏的垂青,私自定情,与之私奔。王宝钏的父亲嫌贫爱富,和二女婿暗害薛平贵,平贵被迫西征,又遭到西凉国国王赏识,招做驸马,并在岳父死后继承王位。十八年后,想起家乡结发妻子,他返回中原寻亲,和王宝钏破镜重圆。这还不算玩,他带领西域人马还夺取了唐朝江山,自己做了皇帝,一夫二妻美美的过日子,害他的连襟被斩,老丈人被羞得抬不起头。听听这故事,完全是直男癌晚期的YY之作。


更要命的是您翻遍了新旧唐书、残唐五代史,也找不着这么一段,薛平贵、王宝钏史无其人,这完全是艺人凭空杜撰、架空历史创作的。那它有没有模仿的痕迹呢,这肯定是有的。京剧里有薛仁贵和他发妻柳迎春的故事,叫《汾河湾》,《红鬃烈马》就是抄了人家《汾河湾》的故事梗概,编出了薛平贵、王宝钏,可是必须得承认抄的好。《红鬃烈马》是唱功戏,一段接一段,独唱、对唱,行当也齐全,很多段子都成了名段,久而久之,《汾河湾》反倒很少演了,山寨活活干死了正版。


再说《大探二》,剧情讲明代皇帝驾崩,太子年幼,太子之母李艳妃暂理国事。李艳妃之父李良起意篡位,定下一计:约定暂代皇帝,等太子长大成人再还政。老臣徐彦昭识破奸计,出面阻止,并号召其他官员拒签,但只有兵部侍郎杨波支持徐延昭。朝堂上,徐杨二人力谏不可让位,李妃不从,将二人赶出朝堂,声明永不录用。李良随即原形毕露,将李艳妃打入冷宫。徐彦昭夜探皇陵,在先王灵位前感慨万分。杨波数子领兵勤王,徐杨到冷宫救出李妃。分别由三折组成《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简称《大探二》,这是京剧里常用的称呼方法。


这部戏的故事也是翻烂了明史也找不出来,后来硬有好事者说是明穆宗隆庆朝的故事,那个幼儿皇帝就是万历,理由是万历的母亲姓李。可徐彦召、杨波这两位主角又去哪找呢?所以,《大探二》虽言之凿凿一口一个大明,但也是架空历史。


《大探二》更是一出十足的唱功戏,里面的每一段唱都是脍炙人口,真正的听主最喜欢这出戏,要想听,《大探二》啊。


既然架空历史被今天认为不是应该鼓励的行为,那老艺人为什么用同样的手法能创造出经典呢?说到真实,我们要区分事实真实和艺术真实,在艺术作品里,事实真实服从艺术真实。《红鬃烈马》和《大探二》虽然于史无征,满嘴跑火车,但她的艺术质感是真实的,让你相信这就是发生在那个朝代的事,而今天的架空历史却往往达不到艺术真实,只能供观众吐槽,这也是影视创作者应该向京剧取经的地方。


您看繁体的戏字怎么写,左边一个空虚的虚,右边一个干戈的戈,虚动干戈。外国戏千方百计让你相信是真的,中国戏明白无误告诉你是假的,别当真,认真你就输了,这是京剧的高明,更是中国古典哲学观的高明。


本节课最后,还是有请小罗兰同学为你演唱的《武家坡》选段:一马离了西凉界。这也是脍炙人口的段子,这出戏头一段唱,西皮导板接原板。薛平贵从西凉返回中原,想起了十八年来的往事,触景生情一段唱,尤其是第一句导板一马离了,必须唱得刚劲挺拔,把心中的愤懑喷发出来,这一句必须能要下好来,才算合格,有请罗兰。

展开
大家都在听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杨宝森(1909~1958)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诞辰:1909年10月9日,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1958年2月10日,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2时。 杨宝森在童年时期嗓音明亮,12、13岁时专攻余派,16岁时演出《打渔杀家》,效果很好。他还在《上天台》中饰演过刘秀,《断密涧》中饰演过王伯党。在《珠帘寨》“收威”中的起霸,功架一丝不苟。偶尔演出的《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等戏,也博得北京、上海等地观众的赞赏。在此时期,他所演的《捉放曹》、《击鼓骂曹》、《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桑园寄子》、《卖马》、《碰碑》、《汾河湾》等剧,均获得很好声誉,有“小余叔岩”之称。在他童年时期就擅长演出《文昭关》一剧,与于连泉合作时间较长,也曾佐程砚秋、荀慧生演出。杨宝森在青年时期,因身体关系,使得变声期拖长,因此曾有一较长时期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以乐观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坚持练功、吊嗓、习字、绘画、练琴,甚至傍晚散步时还边走边哼唱唱腔,一声一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揣摩,潜心研习余派的演唱技巧。杨宝森虽未正式拜在余叔岩门下,但遇有机会便登门求教。他多方求师访友,拓宽学习之路,曾得到名师陈秀华及堂兄杨宝忠的许多指点,他曾向名票、余派研究家张伯驹先生问艺,也曾向王凤卿、王瑶卿求教,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当其健康得到恢复而重登舞台时,他在唱、念及表演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长进。30岁以后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吸取谭、汪(桂芬)诸家之长,对余腔有所变革。后嗓音再度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辅助下,尽量舍短用长,创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的杨派唱腔。在继承余派艺术的基础上,他根据本人倒仓后的嗓音条件,并结合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创出一种崭新的唱法,自成一家,成为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他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一起并称为“四大须生”。1939年,他曾组织宝兴社挑班演出。在20世纪50年代,其艺术造诣日臻完美,杨派艺术渐渐流行。 其门徒和追随者有汪正华、梁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人。
674
8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