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破除误区03:为什么看京剧不是看故事?

00:00
11:1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王烜

王烜

我敢说,你敢听吗
关注
玩嗨京剧实用手册
249
人生需要嗜好,爱好京剧的感觉是影视、话剧所不可比拟的,她将会成为你一生中忠实的朋友,有嗜好的人生不空虚。
咣咣十日谈
90
针对文化现象、热点事件、名人轶事展开,揭秘内幕、戳破谎言、带给你全新的视角。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我一位做媒体的朋友,某次因工作需要去看京剧。看完后和我说,就这么点儿事,说书的也说不了三个小时,怎么京剧就能演这么长?哎,他的疑惑恐怕也是大多数初次看京剧朋友共同的疑惑,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寻找一下这个疑惑的答案。


我们看电影、电视剧,首先关注的就是故事,情节吸引不吸引人。如果你抱着同样的目的看京剧,你一定大失所望,京剧根本不讲故事。


京剧的情节都是白描式,大写意地交代,没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冲突、剧情反转,按说应该让人看不下去才对。嘿,可事实正好相反,你再喜欢的电影,看上三遍你也烦了,可京剧不会。同一出《空城计》,今天看张克的,明天看王珮瑜的,后天看张建国,同样的戏翻来覆去看有什么意思?哎,还就是有意思,生书熟戏,看京剧看的是艺术。


什么叫看艺术,就是看演员的唱念做打够不够精彩,有没有绝活。某位老艺术家在一次和青年演员座谈时说的话很引人深思,他问:你们现在不卖报纸了吧?台下一脸茫然。老头说,我小时候那底层艺人靠戏班一份工作不足以养家,兼职卖报纸,才勉强糊口。你们现在不用卖报纸去了吧,国家给你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咱是不是得研究点正事,好好用用功啊?


老人说,有人给他介绍个学生,他面试问那个青年,你平时在家看电视怎么看?青年说,我就坐沙发上看啊。老人一听:哦,你先回去好好想想,我看你还不适合唱戏。戏曲演员应该怎么看电视,得把腿架在椅子背上,搁在墙上,压着腿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老人说,我们京剧卖的是故事吗?人家买本《三国演义》在家看不好吗,凭什么花钱看你演,为的是看你演故事?谁不知道空城计,用你说。人家是看你的功夫,歌唱动不动听,武功惊不惊人?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京剧和话剧的区别。话剧的情节往往也不复杂,她的卖点是思想,好话剧是把灵魂架在火上烤。京剧则没有这么高深、沉重,用一句话概括,西方的戏大,中国的戏小。


戏大是说西方戏剧直指人心,我们看话剧会从中感受到与现实人生的关联,小我会反思人生,大我会反思社会,西方戏剧具有指导现实的启蒙意义。戏小是什么意思?就是戏曲思想性可以说没有,虽然也是高台教化,但无非是善恶有报,积德行善非常朴素的民间哲学,你看一出《大闹天宫》你能获得什么思想?那么戏曲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娱乐。王国维先生概括叫:自娱娱人。自我娱乐,娱乐他人。听戏就是玩儿,所以我们要抱着游戏的心态来接触京剧,玩嗨了就完成任务。


看京剧是要看艺术,艺术的核心就是一个美字。齐如山说:有声必歌,无动不舞。只要发声就是音乐,只要动作就是舞蹈。这就是我们作为观众,如果能看懂京剧必须了解这门艺术的技巧,也是本门课程设置的目的所在。


刚刚去世的麒派名家赵麟童先生和我说过,京剧哭要美、笑要美,连死都要美。是啊,京剧表现死人怎么处理?要摔僵尸,就是用身体把自己先挺直,然后拍下去倒地,讲究干脆利落,是雕塑美和武术技巧的结合,死都要死的美。


我对赵麟童先生的话做一个延伸,京剧不只是表现好的事物美,连表现丑的事物也要美,丑中见美,怎么表现,让你领略一下。


京剧行当有丑一角儿,你别看他叫丑,可是一举一动也要给人艺术美。京剧传统戏中故事情节最复杂的算是《法门寺》,是一个连环谋杀案,剧中扮演太监贾桂的是丑角儿,他有一段很出名的表演叫念大状。就是念打官司的状词,这段念是贯口活,和相声里的《报菜名》、《地理图》相似,可是要用丑角儿的嗓子念,清亮明快,一气呵成。他不是要让你记住状词写的什么,而就是单纯欣赏演员的表演。我们今天有请中国戏曲学院的谢毅为你带来《法门寺》大状,请欣赏。

展开
大家都在听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京剧 杨宝森 选段
杨宝森(1909~1958)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诞辰:1909年10月9日,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1958年2月10日,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2时。 杨宝森在童年时期嗓音明亮,12、13岁时专攻余派,16岁时演出《打渔杀家》,效果很好。他还在《上天台》中饰演过刘秀,《断密涧》中饰演过王伯党。在《珠帘寨》“收威”中的起霸,功架一丝不苟。偶尔演出的《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等戏,也博得北京、上海等地观众的赞赏。在此时期,他所演的《捉放曹》、《击鼓骂曹》、《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桑园寄子》、《卖马》、《碰碑》、《汾河湾》等剧,均获得很好声誉,有“小余叔岩”之称。在他童年时期就擅长演出《文昭关》一剧,与于连泉合作时间较长,也曾佐程砚秋、荀慧生演出。杨宝森在青年时期,因身体关系,使得变声期拖长,因此曾有一较长时期的休养未登舞台。在此期间,他以乐观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坚持练功、吊嗓、习字、绘画、练琴,甚至傍晚散步时还边走边哼唱唱腔,一声一字地推敲,逐字逐句地揣摩,潜心研习余派的演唱技巧。杨宝森虽未正式拜在余叔岩门下,但遇有机会便登门求教。他多方求师访友,拓宽学习之路,曾得到名师陈秀华及堂兄杨宝忠的许多指点,他曾向名票、余派研究家张伯驹先生问艺,也曾向王凤卿、王瑶卿求教,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当其健康得到恢复而重登舞台时,他在唱、念及表演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长进。30岁以后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吸取谭、汪(桂芬)诸家之长,对余腔有所变革。后嗓音再度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辅助下,尽量舍短用长,创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的杨派唱腔。在继承余派艺术的基础上,他根据本人倒仓后的嗓音条件,并结合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创出一种崭新的唱法,自成一家,成为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他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一起并称为“四大须生”。1939年,他曾组织宝兴社挑班演出。在20世纪50年代,其艺术造诣日臻完美,杨派艺术渐渐流行。 其门徒和追随者有汪正华、梁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人。
682
8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