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C大调中提琴协奏曲

00:00
22:03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96涛声依旧

96涛声依旧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96涛声依旧
关注
轻音乐--埃里克·科茨作品集
50
埃里克·科茨 伊丽莎白组曲 四个世纪 又访伦敦
古典音乐--其他乐器协奏曲
256
羽管键琴、管风琴、铜管乐器、木管乐器
古典音乐--钢琴协奏曲
187
协奏曲因为有两种以上的音乐组织进行协作、演奏,所以成为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就显得耐人寻味。如何去理解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因此成了理解钢琴协奏曲的重要内容之一。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福雷钢琴、室内乐与合唱作品
福雷钢琴、室内乐与合唱作品
这套12CD合辑收录了法国作曲家福雷的部分作品,包括钢琴作品、室内乐作品、乐队与合唱作品及《安魂曲》。由Jean-Philippe Collard演奏钢琴、Augustin Dumay演奏小提琴、Michel Debost、Patricia Nagle演奏长笛、Parrenin Quartet担任弦乐四重奏、Michel Plasson指挥的图卢兹国立管弦乐团担任协奏。 加布里埃尔·福雷(Faure Gabriel,1845-1924年)法国著名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在法国音乐历史上,福雷是跨越19世纪和20世纪的桥梁。由于福列在19世纪法国艺术歌曲乃至整个欧洲艺术歌曲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被后人誉为“法国的舒曼”。 以精致求纯净,由纯净求柔美,由柔美求高贵,这是福雷音乐的基本特征。他鄙视复杂的管弦乐技法,坚持在单纯中寻找丰富的表现效果,这是他热衷钢琴曲与歌曲创作,冷落管弦乐的主要原因。他的重要作品,其实首先是钢琴曲与歌曲,然后才是室内乐。他的室内乐,两首钢琴五重奏、两首钢琴四重奏、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两首小提琴奏鸣曲及最后的一首钢琴三重奏与一首弦乐四重奏,其实构成了他创作的最高水准。这些室内乐,尤其晚期作品,结构之严谨,织体之精妙,在简朴中体现和声之丰富,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只不过曲高和寡,传播力不高,一些人才怀疑他在音乐史中的重要性。仔细分辨这些室内乐,其实依稀能感到,它们是福雷最喜欢的两种钢琴表现形式——船歌与夜曲,轻风清波荡漾和月色花影迷离,诗意与情趣扩容、推演、融合的结果。
115
16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哈丝姬尔(2)》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哈丝姬尔(2)》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拉拉·哈丝姬尔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贝多芬、舒曼、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 第一首莫扎特《C大调钢琴变奏曲》以简单、纯真的曲风展开,紧接是一个带有舞曲性质的2/4拍节奏以及全音和声,这段简朴的八小节乐段正是这首变奏曲的主题。一般人或许认定这只是一首童谣,因为在英国系国家,《小星星》就是根据这首德国童谣《妈妈听我说》填词而成(但是作曲者的姓名已经无从考证)。莫扎特以这段简单的旋律为基础,创作出这首纲琴十二段主题变奏做为教材(时间约在1781年到1782年间,地点是维也纳)。这里收录的是哈丝姬尔在1960年5月的录音,她的演奏无疑弹出这首作品的价值,低音声部清澈透明的声音似乎也成为简单主题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变奏里,主题仍然一再出现,但是是以各种不同色彩的声音来表现。哈丝姬尔努力地让键盘唱歌以弥补钢琴天性的不足,重视手指圆滑弹奏的程度更甚于依赖踏板。 《九段主题与变奏》是莫扎特1789年4月29日在波茨坦完成的作品,主题选自迪波尔为大提琴所写的六首大提琴奏鸣曲中D大调小步舞曲。它对演奏者的要求比起《小星星变奏曲》更严苛。虽然每一段变奏都有不同的个性,哈丝姬尔却贴切地表达出这首乐曲的精髓,主题一直呈现优雅的美感。负责低音声部的左手(例如:第二段变奏的十六分音符、第三段变奏的琶音与第四段变奏的断奏)为主题的发展奠定基础,主题在小调的变奏乐段呈现出忧郁的色彩,抒情的慢板则有朴实率直的平静。最后一段变奏是以欢乐的2/4拍写成,哈丝姬尔的诠释恰如其份,忠实的呈现出乐曲的欢乐气氛,从中完全嗅不到她日常生活的悲哀。 接下来是两部钢琴奏鸣曲。《第二钢琴奏鸣曲》K.280是莫扎特十九岁的作品,《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约在1783年创作于萨尔兹堡。两部奏鸣曲中间的慢板乐章结构都比前后两个乐章紧密与精细。《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甚快板”是根据低音主题进行转位发展,以3/8拍写成的终乐章滑稽且快速;在《第十钢琴奏鸣曲》稍快板乐章里,哈丝姬尔恰当而果断的弹奏出音乐里的活力。两部奏鸣曲的中乐章就像歌剧里的咏叹调场景。《第二钢琴奏鸣曲》慢板乐章是以f小调写成,风格正好与《第十钢琴奏鸣曲》的行板乐章形成对比,但是哈丝姬尔都浪漫地“唱”出这两个乐章,并且强调这两个乐章沉思的风格。这两部奏鸣曲都以三段体或两段体写成,哈丝姬尔的演奏不失其透明度,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莫扎特诠释版本。
110
33
哈登伯格《四部著名小号协奏曲》
哈登伯格《四部著名小号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瑞典小号名家哈肯·哈登伯格(Hakan Hardenberger)与马里纳爵士率领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历史上最著名的四部小号协奏曲,包括胡梅尔、黑特尔、约翰·斯塔米茨、海顿的作品,其中对海顿协奏曲的演绎,获得企鹅三星带花最高评价。 小号在诸多铜管乐器中具有非凡的表现力,在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主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以小号为主角谱写了不少优秀作品。由胡梅尔、海顿作曲的两首协奏曲,被公认为古典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小号与乐队作品。尤其是胡梅尔的《E大调协奏曲》,与大名鼎鼎的海顿《小号协奏曲》相比丝毫不显逊色,充满着古典主义时期特有的明朗、幽默以及优美气质。胡梅尔是与海顿、莫扎特同时期的奥地利作曲家,同时也是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以及音乐教授。正是因为出于对海顿《小号协奏曲》的喜爱,从而在其影响下,胡梅尔于1803年12月8日在莱比锡完成了自己《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不过这首协奏曲后来被人们演奏时,都习惯于提高半个音,由此而变成了E大调。因为这样的话音色可以更明亮,演奏起来也更方便,容易产生好的演出效果。海顿是以当时改进的活塞型小号为基础,写下了自己传世的小号协奏曲。实际上胡梅尔也是这样,因此两部相继问世的作品在篇幅、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被誉为古典小号作品中的一对姐妹花。不过胡梅尔的名声显然不如海顿那样显赫,所以他的这部协奏曲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作品沉寂了一百多年后直到1958年才由上世纪另一位优秀的小号独奏家Armando Ghitala进行了首演,并一举以作品本身出色的表现力获得了在古典音乐界应有的重要地位。
136
1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