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 大唢呐 一尺五《母亲》

00:00
03:28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sy

Lsy

开心每一天 快乐每一秒
关注
《东北鼓乐》
1247
辽宁鼓乐流行于辽宁全省,其中,辽南海城、牛庄、南台、鞍山、辽阳、沈阳等地的鼓乐发展得更为兴盛、辽宁鼓乐主要有“唢呐乐”和“笙管乐”两种演奏形式。两种乐各自独立--使用乐器不同、各有专用乐曲。唢呐乐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兼备堂鼓、小钹、乐子(铛)、包锣、大号(或挑子号)等。它有坐乐、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又称坐堂、坐棚,艺人取坐式演奏。演奏时所有乐器全部参加,故亦称“全堂”。唢呐坐乐有婚娶作寿、为婴儿办满月时演奏的'红事",和丧葬、办周年等演奏的白事之分。各地区红事坐乐使用的乐器有唢呐二只、及堂鼓、小钹、乐子、挑子号各一只;白事坐乐使用乐器有唢呐二只小钹、乐子、包锣各一只、大号(或挑子号)二支。由于乐器组合不同,演奏内容不同,坐乐还有大笙喇叭、笙喇叭、咔戏、哑戏等演奏形式、辽宁鼓乐的演奏者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两种。职业艺人是以演奏鼓乐为谋生手段者;半职业艺人多从事农业、手工业等,忙时务农或操持手工业劳动,闲时或做仪式时出来演奏,也收取报酬。辽宁鼓乐多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演奏,有坐堂和行路两种演出形式。坐堂是坐在喜家或丧家门前演奏,行路是在迎亲或送葬的道路上边行进边演奏。坐堂时多演奏较大型的乐曲,行路时多演奏较短小的乐曲。
《二人转 - 传统正戏》
1888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
《二人转 - 早期作品》
2104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东北大唢呐制作音乐
东北大唢呐制作音乐
辽宁鼓乐流行于辽宁全省,其中,辽南海城、牛庄、南台、鞍山、辽阳、沈阳等地的鼓乐发展得更为兴盛、辽宁鼓乐主要有“唢呐乐”和“笙管乐”两种演奏形式。两种乐各自独立--使用乐器不同、各有专用乐曲。唢呐乐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兼备堂鼓、小钹、乐子(铛)、包锣、大号(或挑子号)等。它有坐乐、行乐两种演奏形式:坐乐又称坐堂、坐棚,艺人取坐式演奏。演奏时所有乐器全部参加,故亦称“全堂”。唢呐坐乐有婚娶作寿、为婴儿办满月时演奏的'红事",和丧葬、办周年等演奏的白事之分。各地区红事坐乐使用的乐器有唢呐二只、及堂鼓、小钹、乐子、挑子号各一只;白事坐乐使用乐器有唢呐二只小钹、乐子、包锣各一只、大号(或挑子号)二支。由于乐器组合不同,演奏内容不同,坐乐还有大笙喇叭、笙喇叭、咔戏、哑戏等演奏形式、辽宁鼓乐的演奏者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两种。职业艺人是以演奏鼓乐为谋生手段者;半职业艺人多从事农业、手工业等,忙时务农或操持手工业劳动,闲时或做仪式时出来演奏,也收取报酬。辽宁鼓乐多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演奏,有坐堂和行路两种演出形式。坐堂是坐在喜家或丧家门前演奏,行路是在迎亲或送葬的道路上边行进边演奏。坐堂时多演奏较大型的乐曲,行路时多演奏较短小的乐曲。
1246
327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2)
法佐·赛依《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法佐·赛依,演奏莫扎特的四部钢琴奏鸣曲。 《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作于1781-1783年。此曲因在巴黎期间创作,有法国风味。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在第一主题后,接着是属调的第二主题,呈示部最后以4小节尾奏收束。发展部类似插句形式,转调频繁,再现部照原型再现。第二乐章,如歌似的行板,F大调,二段体。优美的主题呈示,又反复后进入下一部分,这一部分也加以反复,接着第二部分变为F小调,有对照性的优美情调。这一段也作2次反复,然后再现F大调的主题。第三乐章,小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在轻快的第一主题后,经过经过句,以属调表现第二主题,以小尾奏结束呈示部。然后夹着像第一乐章一样自由的发展部,进行至再现部,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出现后,以尾奏作终结。 《C大调第十六钢琴奏鸣曲》K545,作于1788年。第一乐章,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极单纯,音阶性的经过句后,以属调表现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与《D大调长笛协奏曲》的第一乐章第二主题儿乎相同。在左手与右手交互奏出分散和弦音型后,为呈示部尾声。发展部承接呈示部尾声音型,a小调两手交互发展。再现部以F大调再现第一主题,C大调再现第二主题。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三段体。在阿尔贝提低音下奏出主题,变奏后以D大调像是主题衍生出的旋律。再经过主要主题的变奏后,以g小调经降B大调至c小调、g小调转调,引导七题再现后,进入尾奏而结尾。第三乐章,小快板的回旋曲,C大调。回旋主题呈示后,第一插句为G大调,来自主题的8分音符音型,第二插句为a小调。主题作第三次呈示后,以8分音符的音群构成的尾奏结束。 《C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K309,作于1777年。此曲是莫扎特在前往曼海姆和巴黎的旅程途中写作。 《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K279,作于1774年。1772年春,莫扎特第三次自意大利旅行回来,又去维也纳。此曲当时是为大键琴而作。
20
12
思凡
思凡
思凡 林毛根(潮州筝)/林吉衡(椰胡)/中国音乐家大系 ⊙中国潮筝大师林毛根 南派筝曲经典珍藏版 ⊙林吉衡 椰胡伴奏 中国潮筝大师林毛根大师是潮州筝派重要的代表传人,被誉为潮州筝艺大师,其演奏风格典雅清丽、尤以演奏韵味浓郁且最难表现的「活五调」见长。他曾以一曲《柳青娘》尽展「活五调」之神韵,并将其音韵远播,赢得海内外乐界赞誉,在国际上奠定了潮筝的地位,而他所作的这个曲谱也在中国与新加坡的古筝考级中被列为高级别的必考曲目。2002年7月,国际古筝大会六大门派「掌门」在香港与广州汇演时,林毛根大师以《柳青娘》《倒骑驴》及《寒鸦戏水》倾倒了香江及羊城观众,再次让潮州音乐成艺坛显学;2003年,中国民乐界二十多年来首次大规模筹办「国乐九大名家京城音乐盛会」参与「盛典华章—2003年国庆系列音乐会」,林毛根大师以潮乐代表应邀演出;2004年4月25日,香港大会堂音乐厅「艺海长青-国乐名宿珍品演奏会」林毛根大师与其他三位同届七、八十高龄的国乐大师陆春龄、林石城、甘尚时同台演出,仍旧炉火纯青的技艺,与韵味醇厚的诠演,获得乐界与观众又一次非常强烈的反响! 本音乐专辑中林大师将南派经典筝曲:活三五调乐曲《柳青娘》《深闺怨》《雁南飞》及普受大众欢迎的潮州乐曲《思凡》《寒鸦戏水》《倒骑驴》《粉红莲》《雨溅梨花》,加之《小桃红》《赐阁》《过江龙》等「外江」乐曲,以他独到而传神的诠释,丰富了传统潮乐表现的内涵,栩栩如生地描述出各乐曲所富含的种种神态及别具一格的风韵! 《思凡》专辑出版序言 十多年前,因受潮州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我曾赴潮汕地区,遍访名家。当时在林毛根先生的斗室里,聆听他弹奏的潮筝传统名曲《寒鸦戏水》和活五调《柳青娘》,其技艺之精湛,韵味之醇厚,情感之真切,至今仍难以忘怀! 时代不断更迭之际,民间音乐的自然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当年在潮汕地区所访晤的诸多名家,多位己然谢世,有的则年事已高而后继者寥寥。以潮州筝派来说,目前也只有林毛根、杨秀明等为数不多的几位了,及时为这些人录制演奏专辑,从某种意义上看来,已经是在「拯救」这门艺术了。 中国龙企划组合致力于将具有「拯救」价值的民族器乐名家名曲筹划出版,无疑是极具远见的做法。相信这些专辑的问世,必将大大提升【中国音乐家大系】的可鉴赏性和学术价值,尤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更是十分珍贵的奉献。
417
14
华夏锣鼓演义 传统篇
华夏锣鼓演义 传统篇
华夏锣鼓演义-传统篇 朱啸林/韦俊/中央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家大系 ⊙中国打击乐大师朱啸林 鼓乐情韵升腾国际发烧版 I ⊙赵咏山、刘峪升、朱啸林 作曲及编配 ⊙韦俊 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伴奏 中国打击乐大师朱啸林的演奏功力坚实且音乐修养丰厚,他认为打击乐采撷了乐曲的灵魂「节奏」予以发挥,非但未使之见肘,反若执牛耳般抓住了关键,因此他成功地以传统音乐的形式和特征汲取并融合外来文化特质,衍化出中国大鼓的时代震撼力! 【华夏锣鼓演义】套装专辑中,「传统篇」收录由他领奏的中国古典打击乐曲与流传久远的民间通俗乐曲,包括庄严肃穆的《祭孔乐舞》《钟声偈》,优美华丽的鼓乐舞蹈《扇舞》《孔雀舞》《清宫宴乐》,地方特色独具的鼓乐《花伞与兰花》《龟兹古韵》,钟磬古乐《梅花三弄》,民族打击乐经典乐曲《夜深沉》《将军令》《渔舟凯歌》,共使用五十余种原系各民族所特有之传统打击乐器,是蕴含中国击乐艺术精髓的超优专辑。 音响在流动、情韵在升腾,朱啸林大师勤于中国打击乐艺术的研究并博采众长,在持久的音乐实践历程中早已积累了大量优秀曲目,通过「华夏锣鼓演义-传统篇」为您展示出中华文化无与伦比的斑斓神采! 演奏家寄语 民族打击乐的传承和发展,有赖于历代无数杰出名家们的艺术创造,他们通过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希望能博采众长并发挥自已最大限度的创造性,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然而,时光荏苒,在这些孜孜不倦的追求之后,还须借着高科技的现代技术将它完整而忠实地记录下来,才能永久保存这些表演艺术于精华的境界! 作为一个艺术追求者,我很幸运地能有机会与中国龙企划组合制作团队合作,出版了个人第一张激光唱片专辑【神驹】,并且受到了许许多多朋友们与打击乐同仁的褒扬与认同,我满心欢喜,但也自觉意犹未尽!接下来又呈献给大家的【鼓魂】专辑,更以中国传统音乐的固有形式和特征为本,在汲取外来文化并与之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着自身的衍化与转折,完成了这一张融入数首创作曲的击乐专辑,我衷心地期待着各位朋友们的热心指正!
378
12
安妮·奎佛莱克《莫扎特》
安妮·奎佛莱克《莫扎特》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安妮·奎佛莱克演奏莫扎特的钢琴独奏作品,包括《a小调回旋曲》、《为迪波尔的小步舞曲主题而作的变奏曲》、《c小调幻想曲》、《第十四钢琴奏鸣曲》、《d小调幻想曲》。安妮·奎佛莱克的演奏继承德奥钢琴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善于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音色变化细腻、情感丰富深邃。 安妮·奎佛莱克(Anne Queffelec)法国乐坛辈分最高的女钢琴家,1948年1月17日出生于巴黎。安妮·奎佛莱克是钢琴大师布伦德尔的学生。1964年,她参加了巴黎室内乐钢琴比赛,获得一等奖。1968年她赢得了在慕尼黑的钢琴比赛的冠军。安妮·奎佛莱克被视为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钢琴家之一,承继维也纳钢琴三杰衣钵。她不仅是著名的钢琴家,也是众所周知的室内独奏音乐艺术家。她曾获得法国胜利音乐大奖年度艺术家奖,是英国、荷兰、奥地利以及法国的各大音乐节的常客,全世界各大著名音乐厅都十分欢迎这位出色的钢琴家。 《a小调回旋曲》K511,作于1787年。行板,主题为半音阶性质,中间转为C大调。第一插句为不断奏十六分音符细碎音型,中间部转为A大调后出现第二插句,主题第三次再以a小调出现,最后在经经过部平静地结束。A-B-A-C-A的结构式。 《为迪波尔的小步舞曲主题而作的9首变奏曲》K573,D大调,是莫扎特1789年在德国北方旅行时创作的。 《c小调幻想曲》K475,作于1785年。此曲与《第十四钢琴奏鸣曲》K457一起出版,呈献给特拉特耐隆夫人,是三首幻想曲最出名、最优秀的一首。这首幻想曲,柔板-快板-小行板-更快的快板-柔板。主题由前后两个动机组成,转成优美的旋律后加以反复。转为快板,在快速音群后有华彩,转为降B大调小行板,然后更快的快板有暴风雨般的快速音群,再转回慢板,有力地结束。 《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K457,作于1784年。 《d小调幻想曲》K397/385g,大约作于1782年,4/4拍,行板。从结构、和弦、织体上预示着浪漫主义的到来,此曲由于它的半音阶、不协和和弦的采用,以及它不可捉摸的和声转调及其解决来刻画出情感的撞击,在当时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曲风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音乐上表现出两种情绪:即悲伤、忧郁和乐观、明朗的情绪,音乐对比强烈。
12
7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皮蕾丝《钢琴独奏录音全集》
为了庆贺皮蕾丝70岁生日,DG公司发行了这套20CD合辑,收录了皮蕾丝的全部独奏录音,包括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以及她最擅长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肖邦的夜曲。湖水般的清澈、诗人般的敏感,从皮蕾丝演奏的音乐里就能听出她的性格,不为名利所动,也并不积极扩充曲目。作为一个不常录音,现场演出也越来越少的艺术家,这套合辑对乐迷们而言非常珍贵。 皮蕾丝(Maria Joao Pires,1944-)葡萄牙女钢琴家。她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其演奏的莫扎特、肖邦,都极具魅力。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内乐的最佳搭档,其演绎的室内乐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美感。 皮蕾丝在乐坛一开始就是凭着她音色优美、乐思纯净无瑕的莫扎特演奏受到瞩目。她和莫扎特的关连,或许只能以天赋来解释。因为她7岁的音乐会上就是弹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不过这还不是她最早举行的独奏会,因为身为神童的她,5岁就开了第一场独奏会。因为她有着这样惊人的禀赋,葡萄牙政府在她9岁时就颁发青年音乐家奖章给她。而因为她杰出的天份,家人也非常注意她的音乐修养,让她在里斯本音乐院毕业后,立刻前往德国慕尼黑音乐院,投入钢琴家恩格尔的门下。恩格尔的影响对皮蕾丝肯定是很大的,因为恩格尔本人就是专精维也纳古典乐派演奏风格的莫扎特名家,他也为华纳灌录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全集的录音,是禀承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名家(恩格尔本人则是法国钢琴家科托的学生)。 皮蕾丝后来在1970年赢得布鲁赛尔为贝多芬诞生200周年纪念举行的贝多芬大赛首奖,也因此早期是以弹奏贝多芬闻名,同时在肖邦、巴赫和舒伯特(她为华纳录了许多舒伯特奏鸣曲)演奏上也相当受到好评,但后来她却因为灌录了一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在欧洲也由法国华纳发行),成绩斐然而忽然被公认为莫扎特专家,这其实是她始料所未及的。但究其原因则不难了解,身为神童的皮蕾丝,早年在作曲上的训练给了她对音乐深入的认识,使她在演奏时不追求单纯的技巧为满足,而以探索音乐性灵层面为目标。她往往能从乐曲的结构去寻找乐曲的真义与美感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成为伟大莫扎特诠释者的原因,因为她所演奏的莫扎特,不仅仅有官能的美,还有一种结构上的平衡美。
18
224
佩拉希亚的艺术
佩拉希亚的艺术
这套10CD合辑是美国钢琴大师默里·佩拉希亚的演奏录音,涵盖了他40多年的演奏生涯,聆听时会被他抒情典雅、注重歌唱性的演奏风格折服。 默里·佩拉希亚1947年4月19日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19岁进入曼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1968年起,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霍尔晓夫斯基学习。1972年在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曾于1981至1989年任英国奥尔德堡音乐节联合艺术总监。担任伦敦两座皇家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被利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在过去30多年里,美国钢琴演奏家默里·佩拉希亚一直活跃于全球音乐会舞台,是当代技艺最为精湛的钢琴演奏大师之一。2004年3月8日,为表彰默里·佩拉希亚对音乐所作的杰出贡献,英国女王授予他大英帝国勋爵士称号。 在浪漫乐派的演奏中,佩拉希亚用稳固的节拍、清晰的音色与无懈可击的技巧来吸引他的乐迷,但在需要花功夫在色彩和塑造情境的音乐上,他的演奏就有过度“古典模式”之嫌,甚至因此有时听起来有些僵硬。但是在莫扎特录音的方面,佩拉希亚任独奏者及英国室内乐团的指挥,个性和音乐风格珠联璧合,这些录音有大多数都呈现出让有的清澄与弹性、卓越的气氛掌握,而且他也有力地展现令人信服的作品“内在戏剧性”。在莫扎特所谓的“进行曲风格”协奏曲集里所展现的完美平衡,统一性与内在的逻辑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些曲子的主题旋律需要静谧的时刻,其它演奏者常会出现放大音量而过分强调的毛病。 佩拉希亚品的旋律弧线里,精巧地构思其运行,也使他成为甚具说服力的贝多芬演奏者。由海汀克指挥大会堂管弦乐团搭配而成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录音,可说是在数字录音之后最优异的同曲参考版本之一,而在独奏的范畴里,他1989年所录制的《C小调32段变奏曲》Wo080,是个具有个性而饶富兴味的录音。这首曲子在1806年底谱成,由于拥有精炼的音符与各变奏之间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很难将它刻意塑型。然而佩拉希亚着温润的演出风格,稳健地维持大型旋律线的流畅性:他平衡一些无法避免的速度转换,即使在变化最大的各变奏连接部分,都能顺势滑过,拉近大调变奏与小调变奏之间的距离,完全自然而不着痕迹。
--
10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