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1EP10 最近在听的歌

00:00
13:24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DJ阿泰

DJ阿泰

思想飘散,不知道该说点啥~
关注
音乐正当红
338
你的音乐头条尽在【音乐正当红】,全面音乐,全新体验! 公众平台订阅:潮我听(mradio2016)
哼哈夜行侠
13
全新音乐娱乐脱口秀《哼哈夜行侠》,哼最爱,哈流行,夜不单行!
深夜司机的都市音乐捕捉∞
31
“私家车音乐季”无限音乐随播逐流,深夜司机的都市音乐捕捉。 公众平台订阅:音乐正当红(mradio2016)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汉普顿·卡拉威《After Ours》
汉普顿·卡拉威《After Ours》
这张专辑是安·汉普顿·卡拉威1997年8月发行的,是她的第一张完整的爵士乐唱片。 安·汉普顿·卡拉威(Ann Hampton Callaway)是过去十年最优秀的卡巴莱歌手之一。卡拉威的歌曲总是受到一点爵士乐的影响,她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嗓音,和大多数卡巴莱歌手一样,她非常尊重对歌词的诠释。 《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的演唱有点与众不同。钢琴家肯尼·巴伦(Kenny Barron)、次中音萨克斯手鲍勃·明策尔(Bob Mintzer)和小号手兰迪·布雷克(Randy Brecker)都有大量的独奏段落,贝斯手杰伊·莱昂哈特(Jay Leonhart)和打击乐手乔治·金达(George Jinda)也都有不错的发挥。这些高水平的伴奏,对歌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充分发挥出卡拉威的演唱特色和强大唱功。特别是在《All Blues》和《Old Devil Moon》中,她展示了深厚的潜力,如果坚持这条路,她将来会成为一名重要的爵士乐歌手。令人奇怪的是,专辑中最后一首,却是支原创的蓝调歌曲。 卡巴莱音乐(Cabaret)起初是一种在夜总会演出的歌厅式音乐剧,后来发展成表现政治、经济和民生的音乐形式,文学性极强,尤其是上世纪20 年代柏林的“魏玛卡巴莱”,许多歌都是由布莱希特、图霍夫斯基等德国文学大家作词。19世纪80年代,卡巴莱音乐从法国的红磨坊起步,之后,这种起初在小酒馆、夜总会表演的歌厅式音乐剧逐渐遍地开花,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广泛流行于德国及整个欧洲。这种融合了滑稽、歌舞和小品剧的音乐形式与上海也有着不解之缘,在张爱玲的笔下,卡巴莱曾在昔日十里洋场的数百家夜店同时上演,是摩登上海的缩影,而在王家卫的影片《2046》中,卡巴莱的妩媚也是缅怀老上海时不容错过的一道风景。
21
10
贝娜达·芬克《舒曼艺术歌曲》
贝娜达·芬克《舒曼艺术歌曲》
这张专辑是女中音歌唱家贝娜达·芬克与钢琴家罗杰·维格罗里斯合作,演唱舒曼的艺术歌曲。 舒曼的艺术歌曲继承和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的传统,使歌曲的表现手法更为灵活、思想更加深刻,不仅强调表达歌词的总情绪,更强调心理变化细节,反映了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和他的创作个性。舒曼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在表现内心的感受,重视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现。他歌曲的旋律婉转流畅,多以宽广舒缓的曲线进行,充满了幻想色彩。他的歌曲选词严谨,所选的歌词都出自著名的诗人笔下,且诗词也极具浪漫主义特点。舒曼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极其突出,提高了钢琴伴奏的地位,突破了以往只作伴奏的功能,实现了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合一,被誉为“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发挥到极致”的音乐伟人。 从来没有作曲家像舒曼那样,作品可以按照婚前、婚后来划分。克拉拉始终是舒曼的灵魂人物,他的缪斯、他的主宰。1840年9月,经过漫长的苦恋和争斗,在法庭的支持下,舒曼终于克服其钢琴老师维克的阻挠,与克拉拉结为连理。这一年被称为他的“歌曲年”。新婚的甜蜜,加上被老丈人维克刺激,一向散漫的舒曼才华井喷,忽然成了高产作曲家。婚姻像信仰一般将从前的风流浪子变成了一个忠诚的丈夫,并且塑造了一位全能型作曲家。婚前,从1830-1840年,舒曼主要写钢琴曲;婚后,从1840到1854年被送入精神病院之间,他尝试各种声乐和器乐曲类型。 那一年,舒曼写了138首歌曲,还有声乐套曲《诗人之恋》、《a小调钢琴协奏曲》、《幻想曲》、歌曲集《桃金娘》。《桃金娘》是献给克拉拉的结婚礼物。在《哈利·波特》里面,桃金娘是一个总是在哭泣的鬼魂,一个小说人物,其实桃金娘是一种植物,它的花朵有白色紫色,精巧朴素很好看。因为这首歌,结婚的时候克拉拉特意挑选了用桃金娘花枝编织的新娘花冠。这些歌曲选了吕克特的诗句,共26首,如今流传甚广的有《献词》和德奥民歌风味的《胡桃木》。
17
24
安妮·比森《蓝色情怀》
安妮·比森《蓝色情怀》
这张专辑是安妮·比森2009年7月发行的,豪华版收录了12首歌曲,比普通版本多一首。在音乐编制上非常简单,安妮·比森演唱兼弹钢琴,鼓手Paul Brochu和贝司手Normand Guilbault与其搭配。尽管如此,所有歌曲格调清新怡人,安妮·比森的嗓音甜润温暖,听来让人回味无穷。 安妮·比森(Anne Bisson)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实力派女伶,从演唱、作曲到钢琴演奏都可谓全方位兼顾。发行过《蓝色情怀》、《画像与香水》、《树尖的童话》等专辑,为她奠定了发烧爵士天后的地位。安妮·比森有着柔美浪漫的嗓音、简洁却充满深度灵气的编曲方式、扎实而触动心弦的演绎,加上每张专辑都是由大师级的制作人与录音师操刀,音效精湛无比,均能细腻呈现出人声尾韵的微妙起伏、钢琴纯净温润且充满立体感、高频延伸丰富而细致优雅、低频也是相得益彰,成为不少Hi-End音响大厂指定之人声测试片,也是发烧玩家进阶深入检验自家系统的完美天碟。 这张专辑是加拿大Hi-End名厂MOON指定人声测试片。音响论坛总编辑刘汉盛先生评论:“安妮·比森的《Blue Mind》真是越听越有味道,而且还可以帮助我判断音响系统或聆听空间是否已经‘加值’?每次听第六首《September in Montreal》时,心中总是升起诸多感触,真是一首难得的好歌。全部歌曲,除了一首之外,其它都是她自己的作品,也算是才女。” 音响论坛主编书世豪先生也说:“听到《Blue Mind》的第六首,鼓声的扎实度非常好,一阵一阵的打到心头上,钢琴的低音触键也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厚实的共鸣,搭配女歌手柔美的嗓音,会让人想一听再听。”很少有专辑能像《Blue Mind》一般,打从第一个钢琴触键流泄、第一声轻柔的演唱扬起之时,就能让人完全沉醉其中。
27
12
曼托凡尼乐团《轻音乐精选辑》
曼托凡尼乐团《轻音乐精选辑》
这张专辑是曼托凡尼和他的轻音乐团演奏作品精选辑,收录了16首经典作品。曼托凡尼的音乐是轻音乐诞生的一个标志,曼托凡尼乐团在近半个世纪风靡了世界。曼托凡尼乐团的音乐是美的享受、心灵的感受。 阿努恩佐·波罗·曼托凡尼(Annunzio Paolo Mantovani,1905-1980)英国轻音乐团指挥、编曲、小提琴演奏家。曼托凡尼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曾是托斯卡尼尼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曼托凡尼自小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青年时代举家迁居英国,考入伦敦音乐学院。16岁即公开演出布鲁赫和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18岁时,他在伯明翰组织了一支六人乐队,在旅馆和剧院作职业性演出,以演奏轻音乐为主,他是乐队的主要小提琴手。他那清湛的演奏技巧和华丽明朗的美妙琴声,使人听后回味无穷,于是当时的他就已经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赢得巨大的声望。1933年,曼托凡尼加入了英国籍,此后他重新组建了一个以弦乐为主的庞大管弦乐团,这就是后来的曼托凡尼乐团。 曼托凡尼从管弦乐团的弦乐器中找到了富有特殊色彩的音响,这种富有特色的弦乐演奏,就此成为曼托凡尼乐团所特有的音乐特色。此后,曼托凡尼改编了大量雅俗共赏、和谐悦耳的乐曲,听众给他的乐团取了一个“曼托凡尼之声”的雅号。相比那些喧杂热烈的现代流行音乐来说,曼托凡尼的音乐无疑是一服令人舒畅的清凉剂。曼托凡尼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充分了解小提琴的表现方式,并能恰如其分地驾驭管弦乐团,使整个乐团非常精确地表达出这位小提琴家所特有的演奏风格,使听众为之倾倒。
62
16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