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摄影书-徕纳摄影电台
11

一本摄影书-徕纳摄影电台

《一本摄影书》的内容是由畅销摄影书《顶级摄影器材》制作团队的十几名优秀作者与编辑历时4年时间共同创作完成的。 这是一本真正从一线摄影师的视角向初级爱好者和有进阶需求的爱好者传授数码摄影技术、解答摄影疑问、提炼关键知识点的摄影书。本书的图片和文字来自全球200多位优秀的人文地理、新闻、婚礼、旅行摄影师,而更有吸引力的是他们从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拍摄思路、实拍技巧与重点提示。这本摄影书,无论是器材知识的介绍,还是摄影技术的阐述,都会使读者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了解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观察、思考方法。相信本书会给摄影爱好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 本书适合摄影爱好者、摄影师阅读参考。 前言 爱摄影工社之前出过不少受欢迎的书,所以不时有朋友问我,如果我想学摄影,应该从哪一本看起呢?这时候我总是很犹豫,市场上有琳琅满目的摄影入门书,但是如果从摄影师的角度来看,确实会和别人有不同的角度。 他们总是说,要不你们做一本摄影书给我们吧。 于是,我们想尝试做一本这样的书。这还是爱摄影团队在2008年出版《EOS王朝》之前的事情,开始这个项目之后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摄影出版界的同仁商讨、向摄影教学领域的老师们请教,当然,更多的时间是和其他摄影师分析,哪些知识是摄影学习中最需要的,哪些技巧是最该优先掌握的,而还有哪些知识是超越技术技巧之外,能让学习者真正了解摄影的。 中间我们走过很多弯路,甚至出现过停顿,和我们谈论过这本书之后,出版社总是希望书能尽快做出来、上市销售。只有我们自己的团队,在一遍遍地修改目录,讨论和完善知识点。 我们很庆幸与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合作加快了这本书的进程,使得这本做了4年的书可以最终脱稿。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 本书由爱摄影工社集体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由杨磊先生、于然先生和我完成。第一版参与写作人员包括:于然先生、杜永乐先生、 唐山立先生、张玉薇女士、邓扬帆女士、李定华先生、倪晓兰女士、徐岩冰女士和我。最终由我和于然先生做整体的编辑统稿。徐岩冰女士完成图片编辑工作。设计指导为晏琳女士。内文设计在徐岩冰女士的领导下,由宋媛媛女士具体执行。沈筱微女士雪中送炭地帮助我们完成了终稿的排版工作。 李新社先生在前期为我们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建议,在此我们一并感谢。 此外,我要特别感谢为我们这本书的出版提出大量建议和意见的摄影师,他们是刘世昭先生、傅兴先生、王建军先生、谢墨先生、奚志农先生、黎朗先生、马良先生、刘展耘先生、陈华琛先生、张千里先生、林怡君女士。 我们希望这本书和我们之前出版的所有书一样,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始终保持进步,以适应读者的需求,因此,您有任何建议,欢迎告诉我们。
节目(47)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徕纳摄影

徕纳摄影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徕纳摄影
关注
安塞尔亚当斯论摄影
19
《A·亚当斯论摄影(世纪典藏版)》的第一章“想象与影像”,就是根据《论摄影机》第一章与《论底片》第二章编成的。因为,这两章的内容主要是谈有关“想象”方面的问题,一是从摄影机的角度谈,一是从底片影像的角度谈,所以,将二者放在一起加以讨论,对“想象”这个概念的理想,可能会更透彻,更全面些。《A·亚当斯论摄影(世纪典藏版)》中的第二章“影像控制”与第三章 “光孔与光门”,则是从《论摄影机》一书中有关章节摘取的内容。著名美国风光摄影家A·亚当斯,在他一生中,出版了数十种摄影著作和摄影作品集。到了晚年,他又重新编写了一套《A·亚当斯摄影新丛书》,这是他几十年摄影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这本《A·亚当斯论摄影》(以下简称“论摄影”),主要就是取材于这套“新丛书”的第二部专著《论底片》(The Negative)一书(1981年版)的内容。因书中谈的实际上是摄影中各个方面的问题,而且很有独特的见解 [1] ,故名为《A·亚当斯论摄影》。 “新丛书”的第一部专著是《论摄影机》(The Camera),书中除详细论述各种摄影机的构造与性能外,也谈到一些有关摄影方面的问题。
《安塞尔·亚当斯 回忆录》
12
本书共分22章,记叙了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传奇一生,内容包括:直接摄影、朋友、摄影部、亲朋离世、环保之战、时间太少、生与死、流芳百世等。
经典徕卡M相机五十年
--
《经典徕卡:M相机五十年》以生动的文字和大量图画详细地介绍了这一相机系统如何诞生、如何不断优化其功能、如何通过新的具有革新性和实用性的技术进行完善。 上个世纪初由奥斯卡·巴纳克发明并在1925年由徕茨公司推出的35毫米徕卡照相机所取得的世界性成功,在1954年被徕卡M系列相机所续写。这种独特的35毫米联动测距相机及其镜头所具备的前瞻性和创造力,为人们对它继续进行新的研发打下基础。在这种意义上,传统和进步意味着兼顾可行的技术和革新。徕卡 M系统秉承这一准则,将使用者所珍视的杰出品质保持至今,且魅力丝毫不减当年。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静好 · 名著专栏
静好 · 名著专栏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读书的女人魅力常驻,读经典的女人更有智慧 静好课堂特别企划,贯通中外的文学之旅 精选四本经典名著,深度解读 精制48期音频课程,每周更新2期,持续24周 全新的视角,满满的诚意 带你品味经典,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 取古今思想精华,赏中外名家风采 领略文学之美,开启优雅人生 ——1—— 女人有三种美:一种是天生丽质的美,自然脱俗;一种是后天修饰的美,精致娇媚;最难得的是腹有诗书的美,优雅与智慧并存,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人们见识了董卿的“卿国卿城”。舞台上的她气质出众,出口成章,让一众网友为之倾倒。 节目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从小,这位父亲一直用口授的方式教儿子诗词。董卿由此联想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经历,并随口说出了作家的名句:“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面对断臂女孩,她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整,只不过有些是看得见的残缺,有些是看不见的,用乐观、坚强,勇敢追求一颗完整的心灵和完整的精神世界,是值得钦佩的。” 台下的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上半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她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紧接着,又来一句,“世间原只无情好”。 凭借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出众的表达能力,董卿的临场发挥屡屡让人惊艳。而这一切,离不开她多年的不懈积累。 早在中学时期,董卿三五天就能通读一本名著。《红楼梦》、《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经典名著都曾出现在她的书单上。直到今天,就算工作再忙,她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在她看来,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此外,读书还能保持女人的魅力。到了一定年纪,再美的容颜都会褪色,而从书籍中汲取的智慧经由岁月的沉淀却会历久弥新。 ——2—— 不久前,《朗读者》迎来了一位93岁的老人。她满头银发,一袭长裙,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当她出现在节目现场时,所有人都起立鼓掌,向她真诚致敬,就连董卿也亲切地称呼她为“先生”。她是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化的伟大继承者和传播者,屈指可数的诗词大家。 叶嘉莹少年丧母,晚年丧女,婚姻不幸,一生漂泊。最艰难的时候,她曾几度轻生。可是每当她拿起诗词,就会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42岁那年,她有了出国教书的机会。由于她从小饱读诗书,有着深厚的诗词功底,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等美国顶级名校争相邀请她前去讲学。此后,她在国外用英语讲古诗,让无数外国人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改革开放之后,她应邀到国内讲学,掀起了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热潮。 如今,虽然年岁已高,但是舞台上的她依然风采不减。读起自己的作品,声情并茂,铿锵有力,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她用传奇的一生向世界宣告: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3—— 有人会问,女孩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武器,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遨游天地;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魅力万千。 来静好名著专栏,领略文学之美,开启优雅人生。
1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