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用编曲软件辅助自己学习和编配曲子

00:00
42:46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chengang

chengang

人人都是蜻蜓主播,欢迎关注chengang
关注
口琴 电子琴 尤克里里
53
简谱,五线谱,练手,和弦,编曲,谱曲,技巧,难点,主要帮助初学者用我总结的独特方法跨越学习的堡垒。 我的音乐基础几乎为零,很小的时候学过口琴和笛子,因为他们是最易得到和最廉价的乐器,也尝试过自己制作竹笛,为了找寻笛膜而绞尽脑汁,后来才知道要用芦苇或者竹子中的膜,我记得我是用一种蜘蛛的白色的絮状膜来做笛膜,劳动人民总是有办法的。音乐课堂基础仅限于老师用风琴和手风琴教我们唱的哆来咪和《十月是你的生日》,爱音乐就是年轻,多少年了当年教我音乐的老师仍然那么年轻。再后来就没音乐课了。没有音乐的生活缺少云彩。我总结了自己自学乐器的一点心得。这是一个很漫长甚至于现在还不完整的心得笔记。希望与才开始学习的人有所帮助。 **这是自写提纲的原创节目而不是语音书(提纲契领来自我可怜的知识体系,经验和阅读的网上百科,知道,知乎,和其他网络资料的杂糅佐证)然后根据写的提纲录制的脱口秀音频,更多地是为了自己自学能进步而做的学习笔记。鉴于知识面太宽广,我又是非专业,又要考虑通俗易懂要做形象化比喻,收集整理比较耗时,工作时间关系,更新比较慢,但是我仍会慢慢更新**
有趣的电学 | 两百年之电学演义
242
电学史上最伟大的历程就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场理论,无线电发现,电报,电子管,英格玛密码机,长波台,短波通讯,晶体管发明,大规模IC,计算机,加密解密,量子通信,软件开发。 从小喜欢电学,特别痴迷无线电,虽然只学过基础的课程,但是我仍然坚持要做这样一个节目,它满足三个作用:科普电学的基本知识;安全科学用电;引导学习与创新。近现代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一半是由电这个新生事物带来的。我想:这个时代需要的或许不是段子,是科技创新,又特别是中国。我希望用愉悦的轻松的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来细致深入地讲讲电学。 **这是自写提纲的原创节目而不是语音书(提纲契领来自我的知识体系,经验和阅读的网上百科,无线电网站,知道,知乎,和其他网络资料的杂糅佐证)然后根据写的提纲录制的脱口秀。鉴于知识面太宽广,又要考虑通俗易懂要做形象化比喻,收集整理特别耗时,工作时间关系,更新比较慢,但是我仍会慢慢更新**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卡萨尔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
贝多芬是第一个赏识大提琴音色美的。他的大提琴奏鸣曲,岂止是音色美,它的琴声,在贝多芬笔下更具有诗意与哲理。曲中的大提琴质感迷人,纯净得宛如春水般柔美,闲适如羽、思绪如潮。正如贝多芬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Op. 69)完成于1808年,是五部《大提琴奏鸣曲》中最优美,最感人,也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首乐章两件乐器互相唱和,心有灵犀;次乐章又似乎在激烈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第三乐章时而深情款款,时而相互竞赛,你追我赶,深情和激情交织为一体。这部作品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整个作品充满力度、速度的对比和思想感情的强烈变化。 第四号大提琴奏鸣曲;G大调,OP.102.1,作于1815年。OP.102的两首,为舒庞吉四重奏团的大提琴手林格所作,呈献给艾德蒂伯爵夫人。这一首的结构极其自由,全曲由5部分构成,是从头到尾一贯演奏的单一乐章形式的幻想曲风格奏鸣曲。演奏时前两部分和后3部分之间有一小节休止符。此曲有时表达抑郁,有时表达苦笑,有时表达幽默,被认为是晚期作品的开端。 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D大调,OP.102.2,作于1815年,在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终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方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是5首中的顶点。共分为3乐章:1.灿烂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多少有些威严,大提琴奏出雄大的A大调第二主题,两者以交替的变奏进行反复。发展部移调非常频繁。2.充满感情的很慢的慢板,D小调,3段体,这是一个充满愁伤的乐章,开始的主题令人感觉像是宗教的圣咏。第二段一扫前面哀愁的气氛,以明朗的D大调开始,两件乐器以流畅优美的对位法向前进行。对话过后,又柔和地交织在一起。第三段回到哀诉,是第一段的变奏,哀诉中有平静的自省。3.快板—快板赋格,D大调,先展开四声部赋格,在赋格中,主题的回转经过扩大,力度也巧妙地加以变化。大提琴呈示新的第二主题后,又展开壮大的二重赋格。
66
12
克莱斯勒《演奏自己的作品》
克莱斯勒《演奏自己的作品》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在1910-1929年间演奏自己创作的19首作品。 克莱斯勒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之一。克莱斯勒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第一个使用持续不断的揉指,有力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他的远弓与颤指都别具一格,运弓不大而琴音饱满,经常运用表情滑指,在极快的乐句中,温暖的颤指了从不消失,他的音乐甘美丰润,富于变化,沁人心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克莱斯勒”风格。 克莱斯勒一生写了150多首小提琴曲,但是当时他把许多曲子都说成是历史上某某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后来,他公开宣布这些乐曲都是他本人的作品,从而引起了音乐评论界的不满,可是克莱斯勒说:“人们喜爱这些乐曲,是因为它们的内在价值,难道因为写了上我的名字,它们就变得没有价值了吗?” 这张专辑的录音年代虽然较早,但采用24位、96KHz高清晰规格重新转制,去除杂音,提升音效,录音质量已有极大的提高,但部分作品早期录音技术的缺陷仍然存在,音乐中有经微的沙沙声,但这是历史的遗音、时光的再现,正可引发听者的思古幽情。想想,如果不能聆听克莱斯勒亲自演奏自己的作品,我们对这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的认识就只能永远停留在音乐辞典的介绍上。
21
19
穆洛娃《维瓦尔第·双小提琴协奏曲》
穆洛娃《维瓦尔第·双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穆洛娃、卡米诺拉,与马尔肯指挥的威尼斯巴洛克乐团合作,演奏维瓦尔第的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穆洛娃的演奏活力四射、神采飞扬,音色纤细与温和,在巴洛克的理性与秩序之外,多了十足的激情,仿佛一股温情的巴洛克暖流缓缓流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被誉为“巴洛克小提琴王子”,在现代小提琴和巴洛克小提琴两个领域内都堪称大师级人物,他的演奏带有古乐器那种粗砺的质感,但音色却很亮、很优美。这两位明星演奏家的合作,强大而非凡。当然,这些演奏不能缺少马尔肯指挥的威尼斯巴洛克乐团,他们的协奏充满活力,令人眼花缭乱,为两位小提琴家的精彩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辑的录音也非常出色,清晰自然,声音像春雨一样清新。 当提到“巴赫双小协”时,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知道是说《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3,因为这是巴赫唯一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但对于维瓦尔第来说,只说“双小协”就不妥了,因为他创作了27首双小提琴协奏曲。十八世纪的音乐环境有一个特点:即大众们不断要求新作品。维瓦尔第曾在许多欧洲都市担任作曲与指挥,其中又以在威尼斯的时间最长。他是位杰出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作品包括:数百首的协奏曲、奏鸣曲及四十部歌剧。这些作品在当时颇受大众及专家的好评,被誉为同侪间的巴赫。大约将近五十年的时间,维瓦尔第一直担任皮埃塔音乐院的院长。这所音乐院本来是一所孤儿收容所,管理有几百名孤儿(大多数是女孩子),他的许多神剧、宗教音乐及几百首器乐曲就是为这些学生所写的。 虽然维瓦尔第的作品数量庞大,让人瞠目结舌,但也为穆洛娃、卡米诺拉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他们从大量的曲目中,精挑细选出这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专辑封面上贴有“很少听到”的作品,他们为这些过去不为人所重视的曲目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录制这六部双小提琴协奏曲,其实是相当保守的选择,因为其中没有狂风暴雨般的戏剧性。然而,《c小调协奏曲》RV509,具有某种程度的侵略性,并带有一种令人联想到面具、斗篷和运河的神秘色彩;《降B大调协奏曲》RV524表现了十八世纪威尼斯的黑暗面。
58
18
绝对的声音2016
绝对的声音2016
这张专辑收录了世界音乐、民谣、流行、爵士、古典作品,带给你最多彩的音乐风格,触动你对美的各种想象,唤醒深藏在灵魂深处的感动。首曲就从莎比·欧甘美如清泉的嗓音演唱《她走在美中》这首旷世巨作开始,让诗歌寄情,带你一同感受这永垂不朽的美;盖瑞·卡尔用他珍藏的阿玛蒂名琴,悠扬的拉奏出爱尔兰诗人比喻爱情与青春即将凋谢的《夏日最后的玫瑰》,让人彷佛也感受到逝去昔日美好的淡淡哀愁;三位英国爵士天后共同献上《单身女子》一曲,用歌声娓娓诉说着都会女子的寂寞芳心;巴西天才吉他高手狄亚哥·菲格雷多迷恋上葡萄牙传统的歌谣形式《法朵》,因而创作了别出心裁的《小法朵》;多才多艺的妮基·派洛特演唱木匠兄妹的成名作《离别车票》,透过妮基的嗓音,让你再次陷入歌中的情境;美女歌手黛莉达的成名作《晚安 我的爱》就像醇厚的美酒般让人迷醉,唤起浓浓的复古情怀;亚伦·泰勒首度与管弦乐团合作,《无论如何》透过哥廷根交响乐团优美的管弦伴奏,展现精致又大器的风貌;邓丽君曾翻唱为《又见炊烟》的日本民谣《小镇秋光》,透过盖瑞·卡尔精湛的演绎,洋溢着浓浓的乡愁;爵士钢琴家弗拉迪米尔·沙法诺夫大胆玩转柴科夫斯基的《船歌》,让这首古典乐曲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俄罗斯风情;最后由世界顶尖的长笛独奏家凯瑟琳·布莱恩用长笛诠释《流浪者之歌》,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179
14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享誉全球的正统德国学派小提琴大师沃尔夫冈·施奈德汉与钢琴家卡尔·西曼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4、25、28、29小提琴奏鸣曲》。施奈德汉和西曼各自都以对莫扎特的演绎见长,二人也合作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专辑的演奏是纯正的德奥风格,内敛、平和,不事炫耀,严谨优美。两名艺术家录制这张专辑正值壮年时期,无论技巧与艺术性都处于最高峰,具有五、六十年代注意音乐诗情的典型风格,以尽量客观的手法来诠释莫扎特,但是至今听来依旧有迷人的魅力。 《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296,作于1778年,正值莫扎特随母亲开始第二次旅行演出之际,是成熟时期的开篇之作。当时莫扎特正热恋着宫中一位歌手的女儿阿蕾西亚,这首作品即成为风格最为柔美的一首,于美妙中透出高雅。 《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301,是莫扎特在曼海姆时期创作的7首奏鸣曲中的一首,莫扎特一改传统奏鸣曲中三乐章的布局,采用了一慢一快两个乐章的形式。 《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作于1778年。是莫扎特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在宫廷中谋取职位的梦想一次次破灭,曾经人见人爱的“神童”现在处处碰壁,即使一向乐观的莫扎特也为此感到苦恼。此时母亲的逝世好比是晴天中的一道霹雳,让莫扎特感到无尽的孤独和哀伤,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他写出了《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这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作品。
58
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