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查看能否收听哦~
立即登录

【指北排行榜21】古代十大名曲②

00:00
16:30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高晓松

高晓松

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关注
晓年鉴
6217
高晓松全新文化播客《晓得》11-22上线,搜索“晓得”即可收听!高晓松:知名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你将获得在;1、1500分钟历历在目的穿越之旅;2、50年的时代精彩记忆;3、50岁后回望半生高晓松式经验;4、横跨文娱政经、贯通中西世界的知识盛宴;5、和历史和时空和人生真正的共振;6、52期特别年代节目——《请回答》系列,邀请相关年份事件的名人大咖在场畅聊,拓展更多话题,透露当年更多细节,全面呈现当时的社会全貌。 每周三晚上更新
矮大紧指北
5934
高晓松全新文化播客《晓得》11-22上线,搜索“晓得”即可收听!这里是最活、最真、最接地气的反面高晓松。矮大紧:北京胡同人士。形貌乖张,间歇性智障。 高晓松没说的话,矮大紧讲给你听! 这里有: 星期一:指北排行榜|私人主管排行,评委多达一人 自由随性的态度、剑走偏锋的规则,烧脑走心的条分缕析 星期三:文青手册|武装到牙齿的文艺青年 腔调修炼顶级秘籍。贯穿多个艺术门类,亲历无数文艺人事。 星期五:闲情偶寄|随心随性的音频版朋友圈 大紧生活流水账,胜似老友唠家常。每周与各位知音汇报。
晓读
2341
晓读书,AI大紧为你读书,每晚10点您枕边的晓读物。
APP内查看主播
节目详情


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王昭君:一步一天涯 回首汉宫秋 

自古以来,“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为无数人称道,历史上的王昭君,给人留下的总是一个坚毅果敢、正义善良、能为家国大义牺牲自己的奇女子印象。《汉宫秋月》本是一首琵琶曲,后改编为二胡曲。《汉宫秋月》虽列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汉宫秋月》很可能与《汉宫秋》有一定的关系。 

 (昭君出塞)

 《汉宫秋》是元代著名杂居剧家马致远所作的历史剧,故事以昭君出塞为背景,讲述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生离死别的故事。正史中的昭君出塞,描写的是昭君为汉朝与匈奴双方不起干戈,自请和亲,彰显的是昭君为家国大义走上和亲之路。相较于正史,《汉宫秋》则更多的描述汉元帝与昭君的爱情,相恋时的缠绵悱恻、别离时的痛苦难当。这样的剧情似乎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不禁为之感动。

 (王昭君)

奉了君命,出塞和亲。昭君华服加身,转身上马,往胡地里行进,日暮乡关何处是?风缭乱了青丝,犹抱琵琶絮絮弹,悲歌不绝,雁过闻声坠落,也不知是为了离人的美貌,还是因为这弥漫的哀伤。

回想汉宫岁月,独倚宫门,望承恩,君王不至。一切只为当初的桀骜,不愿违心的贿赂。只是她不后悔,红颜绝色,本该是这世间最亮眼的一抹,怎么能忍受这样可鄙手段的沾染,她不屑。于是,冷冷宫门,她独倚斜阑,看树叶从如玉碧绿变成枯黄。草木也知愁,韶华尽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净尘沙。离去,从此家国安宁系于一身。最后一次回眸看这幽幽宫阙,汉白玉阶上黯然伫立的男人。周遭是萧瑟的汉宫秋,天边是冷浸的汉宫月。 

 (《汉宫秋》为马致远作的历史剧) 

汉家青冢,出塞和亲。纵然有车水马龙的车队,有盛大的迎亲仪仗。但别故国、别故乡、别故人,任他如何的繁华似锦,也掩不住内心一片荒凉。西风古道、极目黄沙,踽踽行进胡地的昭君让人心疼。不禁想起马致远词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二十八个字,一派悲凉,道尽天涯游子离人心,想来,那时的昭君也是如此心境吧。 

作为元朝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是极具魅力的。且不说《汉宫秋》本身的文学成就,仅是《汉宫秋》一反史家之记述,以全新的视角、新的立足点进行写作,就已经让人耳目一新。它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昭君,也感受了一场极尽悲欢、缠绵悱恻的帝王之恋。而且《汉宫秋》中蕴含的深层意蕴,也值得人们去挖掘。 

★彩蛋(二):才女蔡文姬寄情“十八拍” 

蔡文姬,名琰,是蔡邕之女。在《蔡琰别传》里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文姬少聪慧秀异,年六岁,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一弦’;邕故断弦问之,琰曰:‘第四弦’”。文姬从小耳濡目染,故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在蔡邕的精心培育下,她成为当时优秀的女琴家。 

 (蔡文姬) 

蔡文姬生逢乱世,屡遭罹难,先是父亲遭陷害死于狱中,母亲也因悲伤过度而去世,接着便是新婚不久的丈夫,也病故了,真是厄运连连,灾难深重。

 兴平年间,匈奴入侵中原,蔡文姬被胡人掳去,一种说法是被纳为王妃,另一种说法是嫁给了匈奴的官员。但她无时不刻不在想念家乡,盼望重归汉邦。曹操得知蔡文姬的处境甚为同情。乘汉胡和好之际,派专使带重金请胡王单于放回蔡琰。在回归的路上和其后,蔡琰想到自己悲惨的遭遇,她诗潮翻滚,乐思绵绵,用泪与血写下了留传千古的《胡茄十八拍》。

 

 (程十发《文姬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琴歌,有词有曲,边弹边唱,诗词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那种不羁而雄浑的气魄,滚滚怒涛一样不可遏抑的悲愤,绞肠滴血般的痛苦,决不是六朝人乃至隋唐人所能企及”(郭沫若语)。在音乐上也颇具特色,她大胆地把汉蒙两种音调融为一体,既有音调高亢,辽阔悠长的气质,又具哀怨凄切、苍凉深沉的情调,感人至深。 

第十八段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兮皆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尾声 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彩蛋(三):凭一诗击败李白杜甫,孤篇压全唐! 

唐朝是中国古诗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其间涌现了许多杰出无双的诗人,他们都有很多名篇,然而有一个诗人,只有一首诗传世,却被人称为“孤篇压全唐”。这个诗人就是张若虚,他留下的唯一名篇就是《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堪称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黄永玉 《春江花月夜》局部) 

这首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并以月为主,以抒情的笔触,铺陈了一奇丽景色。在描写大自然的美、述说相思离别之情、体现珍惜青春年华、展望美好生活的同时,将中国古典哲学融入诗中,运用思辨,以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韵律以及现实指导意义上开创了初唐晚期诗歌的新风,使这首诗成为唐诗宝库中的明珠。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田英章楷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韵脚平仄交错,音节和谐,每韵都构成了一幅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画面。这首诗角度写景,以“月”贯穿全篇,从月生、月照、月轮、月徘徊、月华、月斜,直写到月落,再辅以其它意象,如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树等,众多场景的衬托,多个意象的构建,主题的反复拓展和不断深化,完成了这个千古传诵的艺术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怨妇的离愁。 

 (昆曲《春江花月夜》)

 贯穿始终的还有复杂的人类情感,所有的物象都被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赋予如此丰富的情感,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这么做过。而在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春江月夜渲染得如此深情凄美,如梦如幻。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彩蛋(四):名曲《十面埋伏》背后的故事 

 公元前202前,楚汉相争接近尾声,双方会战于垓下,三十万汉军围住了十万楚军。汉方为瓦解对方军心,就叫兵士们唱起了楚歌,楚兵大多离家已久,早已厌倦了连年征战。楚军中有人开始唱和,军心彻底动摇。一看大势已去,项羽已无计可施,对虞姬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则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便拔剑自刎而死。项羽后来逃到乌江边,面对滔滔的江水,仰天长叹道:“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拔剑自杀。 

 (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后人根据这一段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的前身是明代的琵琶曲《楚汉》。明朝王猷定为明代琵琶演奏家汤应曾写的《汤琵琶传》中生动的描述了这支曲子。此曲一开始便是两军决战垓下,一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金声、鼓声、剑努声、人马辟易声”此起彼伏,然后一阵沉寂。胜负已见分晓,一片哀怨的 “楚歌声” 响起,英雄末路的项羽发出“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后有“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等等。 

 (连环画《四面楚歌》) 

 《楚汉》后来演化为两个不同的版本,即《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虽然反映相同的历史题材,但两支曲子立意完全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和汉军,重点内容是“十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等,乐曲高昂激越、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和出军,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乐曲沉雄悲壮,又凄楚宛转,重在描述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与虞姬诀别的场面。前者是赞歌,后者则是挽歌。

 杜牧《题乌江项羽庙》诗云:“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兒。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很为项羽惋惜,他认为胜败“不可期”,是兵家常事,假设项羽渡江,也许会象当年兴兵抗秦那样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反其意而行,他在《叠题乌江亭》中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与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为史家正论。但杜诗表现了一种死中求活的心志,读来更令人荡气回肠。

 (连环画《乌江自刎》)

 以上无论是琴曲还是诗,都有两种不同的立意。后世的观点中有的扬刘抑项,为刘邦唱赞歌;也有的抑刘扬项,为项羽献挽歌。这种对立,折射出两种不同的英雄史观。即对历史终结者和历史建构者所采取的不同态度。 

 事实上,“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过是文人的咏叹罢了。当年是天下人共反强秦,楚霸王几乎靠一己之力,打垮了秦帝国的军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如今,刘邦携天下之众,而自己众叛亲离。战乱日久,天下人心思定,势易时移,时局已非当年八百江东子弟起兵抗秦可比。项羽已经彻底丧失了争天下的资本。朱光潜說:“悲剧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坚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常常代表某种力量或理想,并以超人的坚決和毅力把它们坚持到底。”项羽至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也许这才是项羽。在《十面埋伏》高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2004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上映,影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两个捕快与一个歌妓的爱情故事。原本歌妓喜欢的是刘捕头,但后来经过一番周折,歌妓发现自己最爱的竟是金捕头,刘捕头则因爱生恨,萌发了杀死歌妓的念头。最后歌妓为了保住金捕头的性命,与刘捕头同归于尽。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2004年全球十佳电影,将《英雄》和《十面埋伏》并列为第一名。 

 (电影《十面埋伏》剧照) 

【大紧语录】

 1、我小的时候,必须得受琴棋书画的教育,所以西洋古典音乐要听,中国古典音乐要听,这是我的成长。

 2、中国自古以来音乐乐师、音乐人就不太受尊重,不像西方给人树碑立像,到处都是贝多芬、莫扎特的塑像等,中国都是零工。所以也不知道谁写的,也没有作曲家名字,作词的倒传下来很多,但是作曲的经常就淹没掉了。

 3、王昭君跟蔡文姬都是出塞嫁到匈奴去的,一个是因为她的身世留下了著名的《汉宫秋》,后来派生出来《汉宫秋月》,一个是自己写了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

展开
大家都在听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