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燚轻音乐馆
24

火燚轻音乐馆

本节目由名为 hyzyk(火燚资源库首字母的缩写)的淘宝店冠名制作,官方qq交流群:482042296,加群有惊喜哦!
节目(2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欢迎加入火燚轻音乐馆,QQ群号码:482042296
关注
火燚轻音乐馆
24
本节目由名为 hyzyk(火燚资源库首字母的缩写)的淘宝店冠名制作,官方qq交流群:482042296,加群有惊喜哦!
火燚美女读诗
--
火燚美女读诗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布伦德尔《舒伯特·钢琴作品》
布伦德尔《舒伯特·钢琴作品》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演奏的舒伯特钢琴作品,这是他在1987-1988年间的数码录音版本。布伦德尔演绎的舒伯特作品,总体来说是他的最高成就。如果只听他弹一个作曲家的话,就应该听他的舒伯特。他专注于舒伯特1822年以后的作品(1822之前的只录过D.537,D.575和D.664,并且也分别只有一个录音),绝大多数的录音都是极佳之演绎。 布伦德尔曾说:“舒伯特的奏鸣曲很像马勒的交响曲,没有一种安全感。贝多芬这位古典风格的大师总是告诉听者音乐的走向,而且总是充分证明为什么朝那里走,他从头到尾交待的清清楚楚。舒伯特作曲可不是这样,马勒也不是这样。他们是在漫游。我听他们的作品时有一种小孩子在森林里迷路、听任无法控制的种种力量摆布的感觉,犹如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周围全是些不容易解决或者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多悲观有多悲观。这些乐曲中提出的质问和凄凉的转调似乎同这个时代密切相关。舒伯特不仅是人们心目中飘游的浪漫派抒情诗人,也是一位独具一格的结构天才,和贝多芬一样。” 作曲家舒伯特因为他无可怀疑的音乐道德被布伦德尔全力拥护。尤其是两组被称为《即兴曲》的作品似乎在布伦德尔很年轻时便与奏鸣曲一样掳获他的心,本就是完美的作品,也无疑它们的音乐价值可以永存。这些作品实际上已示范了舒伯特的所有技巧及不同情感的表达,布伦德尔的触键可以毫无阻碍地从轻柔转变成傲慢与戏剧性,他可以在中低强弱的范围将钢琴演奏出木管或弦乐的效果,还有他发展出对器乐舞曲与歌很好的脉动感,这都注定他能够将表面上世俗的轻盈底下隐含的骚乱述说出来。布伦德尔曾为一些当代著名艺术歌曲演唱家伴奏,这意味着他了解舒伯特《冬之旅》与人际孤绝的寒凉之间的紧密连结,以及即使在《即兴曲》D.899与D.935一些开头的温柔旋律对话都能在他手下冻结。
182
53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这套35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年-1975年间在Vox、Turnabout和Vanguard唱片公司的全部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Brilliant Classics汇编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在加盟Philips唱片公司,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在Philips公司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45
407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2》
布伦德尔《莫扎特·杰出的钢琴协奏曲·2》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伦德尔与马里纳爵士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最杰出的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企鹅唱片指南》评价三星带花。评语:看到这组由布伦德尔和马里纳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不禁使音乐迷怀念起LP的美好时代;但今日竟以中价版复出,新一代乐迷真是太有耳福了!这些钢琴协奏曲并非古乐形式,节奏与表情都很爽朗明快,刻画出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布伦德尔他强烈的流动感也表现出鲜明的古典情韵。就算你有再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录音,哪也不能独缺这套。 只有聆听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你才会知道生活中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存在。那弦乐的庄重宽广、钢琴的清脆委婉、加上管乐的温暖浑厚,可能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动的。布伦德尔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丝丝入扣的合作,几近天衣无缝。布伦德尔的演绎经过深思熟虑,思绪连贯、手法细致。他的表现精雕细琢,乐团又衬托得恰如其分。听《第23协奏曲》第一乐章,留意木管与钢琴的和声效果,就知道这些演奏绝非凡品。总的来说,布伦德尔较少“个人色彩”,一切都是中规中矩,但是你却永远无法再加挑剔,也无法要求更多。 专辑的演奏家与指挥、协奏乐团均是莫扎特作品的最佳诠释者。这套专辑当时曾经是其当家作品,录音水准极高,音色温暖、定位准确,钢琴的声音真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值得珍藏、聆听。 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成就的体裁,假如18世纪没有莫扎特,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他那个时代,他在钢琴协奏曲领域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海顿。他的钢琴协奏曲不但确立了18世纪协奏曲的新标准,而且也是他一生全部创作活动的显著代表。莫扎特为钢琴协奏曲树立起的至高无上的标准一直影响到19世纪,无人能够超越,贝多芬也不过在这个领域与他并驾齐驱罢了。 在可以编号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后9首为其核心之作。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其器乐协奏曲的精华,协奏声部和独奏声部的和谐平衡达到完美的境界。像他的其他体裁的作品一样,虽无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但却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出人意料的转换、不同感情的对照。无论在艺术反映速度的敏捷上,还是在骤然产生的意境的明确以及急剧转换的形象的清晰上,他的钢琴协奏曲都是十八世纪即兴表演艺术的精华所在。
22
15
布赫宾德《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布赫宾德《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赫宾德演奏巴赫《第三英国组曲》、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舒曼《交响练习曲》。这是布赫宾德2004年7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现场演奏录音。布赫宾德的演奏以《热情奏鸣曲》为中心,并加入巴赫《英国组曲》和舒曼的作品,表现出同样高度的技巧和思想。 巴赫《g小调第三英国组曲》BWV 808,约作于1720-1722年,由六首舞曲组成:前奏曲、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加沃特、基格。每段都优美如歌,其中加沃特舞曲被引用得最多,可以说是史上最动人的舞曲。这部组曲的所有乐思都跟G的小三和弦有关,它的原位是前奏曲的最初几个音符;它的倒影是阿勒曼德的最初几个音;它的转位形式是库朗特等舞曲的旋律骨干;加伏特是这母题的逆行后再倒影;基格把前奏曲的轮廓线音阶化;萨拉班德的骨干音则是它的移位。 贝多芬《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7,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中期创作的杰作之一。由于此曲前后两个乐章有如暴风雨般万钧之势,充满激情的斗志和英雄的气概,出版商给与了《热情奏鸣曲》的别名,流传至今。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极有影响,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了他追求的理想目标。《热情奏鸣曲》在反映这一社会现实,表现社会矛盾冲突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结构扩展、语汇创新和布局丰富诸方面也极大地推动了钢琴奏鸣曲体裁的发展。《热情奏鸣曲》不仅是贝多芬最有代表性的杰作,也是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最高峰的经典。 舒曼《交响练习曲》作品13,作于1834年。此曲是舒曼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显露了他不凡的才华。这是他婚前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次实验性极强的创作。此曲音乐元素丰富、旋律悦耳、技术难度高,可说是代表了当时钢琴技巧的最高水平,也是以后许多钢琴家爱不释手的珍品。
42
28
保罗·施瓦茨《咏叹调·精选辑》
保罗·施瓦茨《咏叹调·精选辑》
这张专辑是Cafe del Mar旗下以歌剧与电子乐融合为主题的Aria系列精选辑,由Paul Schwartz与Mario Grigorov两位音乐人主导制作,是Cafe del Mar品牌拓展音乐多元性的重要尝试。这张专辑不仅是电子乐与古典歌剧融合的先锋之作,更代表着Cafe del Mar品牌从场景音乐向概念化艺术表达的转型,其独特的“电子巴洛克”风格至今仍被视作Chill-Out音乐中的另类经典。 Aria系列诞生于1999年,正值Cafe del Mar成立唱片公司之际。Paul Schwartz本身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造诣,他与Mario Grigorov将歌剧咏叹调、古典旋律与现代电子乐结合,创造出一种"神秘且富丽堂皇"的意境,突破了Cafe del Mar以往以海岛落日氛围为主的Chill-Out风格。这种跨界尝试获得了乐评界的高度评价,成为系列中艺术性突出的分支。 专辑以歌剧电子化为核心,重新演绎了普契尼《蝴蝶夫人》中的《Farewell》、亨德尔歌剧《塞尔斯》的咏叹调《Ombra Mai Fu》等经典段落,通过电子合成器、氛围音效与古典声乐的交织,营造出史诗般的空间感。相较于Cafe del Mar主系列的放松沙滩场景,Aria系列更强调戏剧张力与情感深度。 《Aria》是由Paul Schwartz构思、创作和表演的,是由歌剧中的经典片段变形而创作的充满现代气息的氛围舞曲。但是和其他氛围舞曲专辑不同的是《Aria》并不是仅依靠键盘和采样来完成的。专辑的音乐的出发点在于尽可能让人感觉到真实而生动,试图在听众的脑海中树立与一支大型管弦乐队共处伦敦最棒的录音棚——阿比大街——的现场一样。 专辑中的人声并非采样,而基本由百老汇如日中天的女高音Rebecca Luker录制。这些所有的真实人声使得整张专辑表现出了在该类音乐中前所未有的鲜活感和现场感。这些鲜活逼真的元素和强劲流畅的音乐结合创造出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灵魂和心脏的双重体验。
56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