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轨迹(光之轨迹)

00:00
03:10
听完整版
大家都在听
埃尔曼《最爱的克莱斯勒小品集》
埃尔曼《最爱的克莱斯勒小品集》
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曾这样评论本世纪的两大小提琴家:海飞兹像银色的月光,完美却不可接近;而克莱斯勒则像温暖的阳光,他的琴声能把你整个身心全部融化。 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如今已很难从克莱斯勒那些古旧的录音中完全体会他杰出的小提琴技巧和音色。但他自己创作的众多小提琴作品却也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他和蔼可亲的性格和身上闪烁的光辉。他本人有一个单声道的录音,可惜旧了点。专辑除了录音相当Hi-Fi,远超克莱斯勒版之外,其权威性也是仅次于克莱斯勒版之后的。爱尔曼是海飞兹和米尔斯坦的师兄,凭借他独特的“爱尔曼之声”,在乐坛屹立几十年不倒。他又是克莱斯勒的好友,本片中的“贝多芬主题回旋曲 ”就是题献给他的。 这些小品虽然都十分短小,但却非常甜美悦耳,富有歌唱性,片中除了最著名的《爱之欢乐》、《美丽的罗斯玛丽》等,最后一首《斯拉夫幻想曲》原来就是德沃夏克那首《母亲教我的歌》的克莱斯勒改编版。 发烧名厂对这些老录音的再制当然十分精良,不信听听这张唱片的胆味十足就了然于心!录音出色至极,琴声录得干净,泛音相当醉人。很完美地捕捉了大师的情感起伏,虽然音场不大,却有着浓郁的松香味,时淡时浓的小提琴线条中散发出的不正是大师对童年时代甜蜜的回忆吗?
26
16
伊曼纽尔·塞格雷《西班牙吉他作品集》
伊曼纽尔·塞格雷《西班牙吉他作品集》
这张唱片的演奏者伊曼纽尔·塞格雷(Emanuele Segre),英国古典吉他杂志是这样评价他的:不论你相信与否,他演奏的一切,都成为精品。伊曼纽尔·塞格雷生于1965年,在米兰音乐学校师从Ruggero Chiesa,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位。他还曾参加过Julian Bream和John Williams举办的大师班,并学习作曲与小提琴演奏。在他初次登上美国舞台时,就曾被《华盛顿邮报》高度评价为前景无限的音乐家”。 有着甜蜜笑容的伊曼纽尔·塞格雷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童话故事中的白马王子,而更为神奇的是这位王子还弹奏一手迷人的吉他,这恐怕是童话中都令人神往的传奇了。在西班牙人独当一面的吉他世界,人们很难不关注这位来自亚平宁半岛的音乐家。 作为吉他独奏演奏家,伊曼纽尔·塞格雷曾与俄罗斯中提琴巨匠巴什梅(Yuri Bashmet)同台演出,并与由阿卡多指挥的英国室内乐团、鹿特丹爱乐管弦乐团、欧洲室内管弦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合作。著名法国作曲家Jean Frangaix还为他贡献了吉他管弦乐协奏曲,随后伊曼纽尔·塞格雷将它们收录并制作成辑。Jean Frangaix在赠言中深情地写道:你细腻的演奏、你的才华与敏锐,让我所有的朋友都为之感动。” 聆听伊曼纽尔·塞格雷的演奏就仿佛在欣赏诗人的创作。音符和富有寓意的停顿交错成为他的音乐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所有这些在他的指尖弹拨下演变成旋律多样而跌宕起伏的弦乐,令人神魂颠倒,而且具有改变周围空间的神奇力量。
18
28
(第64期)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第64期)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这张唱片是大提琴家麦斯基与钢琴家阿格丽奇合作,演奏贝多芬的三部《大提琴奏鸣曲》。两位音乐大师在演奏中相辅相成、琴瑟和谐,在乐曲的展开过程中心灵相通、默契如一。他们演奏的歌唱性特别好,乐器的音色极为美妙。聆听这张唱片,他们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内心交流,让人难以忘怀。 《A大调第三大提琴奏鸣曲》,作品69,作于1807年。此曲是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鸣曲中,名声最大的一首。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大提琴的抒情性在第一主题中充分展现。 第二乐章,谐谑曲,很快的快板,a小调。 第三乐章,如歌的慢板,转活泼的快板。两件乐器的对位产生了如歌的主题,紧接的快板是标准的奏鸣曲式。 《G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一首,作于1815年。此曲结构极其自由,由5部分构成,是单一乐章形式的幻想曲风格。乐曲有时表达抑郁,有时表达苦笑,有时表达幽默,是贝多芬晚期作品的开端。 第一乐章以行板开始,由大提琴占据首要位置,接着乐曲的节奏加快,变成活泼的快板,旋律棱角分明,体现出贝多芬耿直、永不妥协的个性。 第二乐章,引子过后,乐曲短暂的回顾了第一乐章行板的旋律。接着的快板,是短小精悍的奏鸣曲式。发展部之前,大提琴奏出的五度和声,几次被钢琴乐句打断,扰乱了乐章的和声走向,制造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 《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二首,作于1815年。此曲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末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方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是五首大提琴奏鸣曲的巅峰之作。 第一乐章,开始的快板明快爽朗,开门见山的进入第一主题,紧跟着是表现幅度更大的第二主题。 诗意盎然的第二乐章,是所有五首奏鸣曲中唯一的慢板乐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主题,是钢琴和大提琴之间的一段对话;第二部分则是另一段对话,两件乐器在摇摆的伴奏音型陪衬下,细腻缠绵的对唱。乐曲不间断的进入末乐章,这是一首雄健的三声部赋格,到乐章过半时,出现一段温柔的旋律,与之前的赋格对比强烈,但稍纵即逝,很快又被赋格取代。
--
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