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该了的都了吧

00:00
25:1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叶子3830

叶子3830

一场欢愉的梦藏尽多少悲欢离合;一首多情的歌写尽多少故事人生。gongzhonghao:叶子
关注
民族英语风
--
欢迎关注叶子电台公众号:搜索【叶子电台】或【shentongerhao】那些好听到不行的中英文歌曲,有中文翻唱英文的,也有英文翻唱中文的。
泰戈尔散文诗全集
11
欢迎关注叶子电台公众号:搜索【叶子电台】或【shentongerhao】我在路边行走,也不知道为什么,时忆已过午,和竹枝在风中簌簌作响。横斜的影子伸臂拖住流光的双足,布谷鸟都唱倦了。一首诗,一段救赎灵魂的音乐。
听着你入眠
72
欢迎关注叶子电台公众号:搜索【叶子电台】或【shentongerhao】一场欢愉的梦藏尽多少悲欢离合;一首多情的歌写尽多少故事人生。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亚当·拉罗姆演奏勃拉姆斯的几部《钢琴小品》,包括《为原创主题而作的变奏曲》作品21之1、《钢琴小品集》作品76、《狂想曲》作品79、《间奏曲》作品117。 勃拉姆斯晚年的创作删繁就简,以钢琴小品的方式,继续为克拉拉·舒曼谱曲,抒发隐秘的爱慕。这种私密的爱慕早在他盛年大作品的慢板乐章中其实也能略窥一二,而在《间奏曲》作品117中更得到充分的展现。 勃拉姆斯的传记里提到,一直致力于推广勃拉姆斯作品的克拉拉曾致信道歉,因为身体状况已经无法继续胜任勃拉姆斯的大作品,或许这也是勃拉姆斯晚年专注小品的原因之一? 勃拉姆斯将三首行板风格的《间奏曲》放在一起,打破了通常组曲在速度上的对比习惯,选择一步步向内延伸,将私密的心理感受充分展现。虽然作曲家本人谱上写的是《间奏曲》,自己对出版社却声称这是“三首悲伤的摇篮曲”,但实际上除了第一首还带有些许摇篮曲的特征,二三首和传统摇篮曲的风格还是相差很远的,特别是第三首甚至采用了四二拍。明显勃拉姆斯已经不在意传统对体裁的定义,也不再是在音乐层面上追求自我实现的野心和抱负,或者继承前人的“历史使命”,而只剩下对恋人纯粹的爱,还有为之半生未见的无可奈何。
77
14
Heaven Vol. 1
Heaven Vol. 1
长期以来MONO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中汲取同样的音乐灵感。诞生出来20多年的音乐动荡和旋律上的超越。Heaven Vol. 1 LP 标志着乐队的新年传统:每年圣诞节发布一张新EP。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被爱的人包围,日历的轮转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希望。 Heaven Vol. 1由Takaakira ‘Taka’ Goto 在他位于日本的家庭工作室录制(鼓由 Amak Golden 在布拉格的 Golden Hive Studio 录制)——由 Rafael Anton Irisarri 和 Jeremy deVine 在纽约的 Black Knoll Studio 混音——Heaven Vol. 1 三首歌充满了希望非常具有电影感。对于 Heaven Vol. 1这三首歌,MONO 乐队的想说: 《Lucia》 “这首歌是在我们挚爱的长期合作伙伴 Jeremy(我们美国厂牌 Temporary Residence Ltd. 的所有者)迎接他的第二个孩子时创作的。这首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庆祝新生命的诞生,第二部分走向梦想和希望。我们写这首歌的感觉,就是圣诞老人驾着雪橇穿越暴风雪,面带微笑,跳进纯白光的漩涡,承载着许多梦想。” 《Smile》 “我们借鉴了小时候经历过的圣诞节的雪景。你呼出的气是白色的。你的心在一望无际的银白世界里翩翩起舞,当你手抓雪准备转身时,父母笑眯眯地回头看着你。我们在回忆这样的时刻的同时写下了这首歌。” 《Silent Embrace》 “时间过去了,我们都长大成人了。人生就像翻山越岭,但我们还能继续走下去,是因为我们所爱的人、同事、朋友和家人默默地站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勇气和力量。我们想用这首歌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39
3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霍尔绍夫斯基《肖邦、莫扎特、巴赫》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霍尔绍夫斯基演奏肖邦、莫扎特、巴赫的钢琴独奏作品,录音时他已经年过九十,偶尔有些跑动不很清楚,但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年纪摆在那里,让人惊叹不已的是钢琴家演奏中仍旧耸立的东西。包括那明净的触键风格,立体的声部塑造,或许是源于莱谢蒂兹基的歌唱性,以及那个施耐贝尔、费舍尔活跃的年代里,典型的综合智性与灵感的风格框架。聆听他演奏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在慢乐章中,钢琴家力求将每一指触都立稳,由此呈现他的歌唱思维,又在若隐若现的一些岁月痕迹中,将原作的抒情性表现为强烈的渴望,确实带给人非常特别的聆听体验。 米奇斯瓦夫·霍尔绍夫斯基(Mieczyslaw Horszowski,1892-1993)俄罗斯钢琴家。如果有人可称作天生奇迹,霍尔绍夫斯基当之无愧。他的演奏生涯是表演艺术界最长寿的。1993年5月22日(101岁)去世时,他的老师,著名教师莱谢蒂兹基的最后一个传人走了。莱谢帝兹基是贝多芬的高徒车尔尼的学生,活到八十五岁,在1915年去世。老师死后,学生又活了将近80年。在霍尔绍夫斯基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依然活动频繁,对如此高龄的人来说难以想象。他名副其实地一直演奏,教学到死。听众对他的音乐修养和诗情画意敬仰备至,他们多么希望抓住这个小个子,不让他走。永远令人难忘的是他那美丽纯净的歌唱音色,那是莱谢蒂兹基的教学标记。要领略霍尔绍夫斯基的纯净音色,请听他演奏的肖邦《降D大调夜曲》,录于他的晚年,是录成唱片的肖邦夜曲的最佳演奏。或者请听他在赫尔辛基弹的莫扎特奏鸣曲的现场录音,那些奏鸣曲到他手上都变成了小型歌剧。霍尔绍夫斯基是得天独厚的艺术家,几乎从孩提时期起,这个“当代的莫扎特”(人们常这样称他)便一直以其独奏曲目的演绎和室内乐演奏之默契颠倒众生。
82
14
巴克豪斯《莫扎特、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
巴克豪斯《莫扎特、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巴克豪斯与伯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是1960年、1968年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现场演奏录音。巴克豪斯与伯姆的合作可谓意气相投,是非常出色的“交响乐型”演绎。在演奏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时,巴克豪斯已经是84岁高龄,而伯姆也有73岁;两个人的合作依旧默契,虽然没有了早期录音里面的气势,但是却充满温情。在这个录音之中,巴克豪斯的演奏速度有些放慢,但是在细节的刻画上却更加精巧细腻,并且也更加强调与乐队的融合。虽然这是一个单声道的现场版本,录音效果也不太理想,但是感觉比录音室的立体声版本更加出色。巴克豪斯的演奏已经达到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地步,不以表达自我感受为目的,而全心全意地正确展示乐谱上的一切内容。 莫扎特《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作于1791年1月5日。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的形式十分特殊:第一,采用协奏曲历史上罕见的四乐章形式。其次,此曲中的主奏钢琴并未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勃拉姆斯特意让钢琴与管弦乐“完全平等”,因此,此曲有时候也被后人称为“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 这部作品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部乐曲。1881年三月,勃拉姆斯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这部乐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勃拉姆斯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49
7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