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是别离时 才知爱有多深

00:00
05:46
主播信息
莫珣

莫珣

庆幸,与您一起倾听世界的声音
关注
纯音与远方
179
生活不只眼前苟且还有【纯音与远方】有时脆弱的可以因为听到一段纯音而稀里哗啦落泪,却在后知后觉回眸间发现已经咬牙坚持走了那么远。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耳畔回旋的纯音和心中那片海不顾一切奔向远方。
跟你走吧,管它去哪啊
--
恋军的女孩,你们的快乐常人不懂;恋军的女孩,你们的幸福常人不懂;恋军的女孩,你们的固执常人不懂。爱那职业爱那赤子之心,爱那坚守爱那责任。爱那军装下的他
【限量版时光】
229
在生命中,再无聊的时光,也都是限量版。幸福是从听见美妙的声音开始。人生说短不短,长寿者亦能活到百岁;说长不长,弹指一挥间。只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若是待走到生命的终点,才后悔所走过的人生,就为时已晚。与其到那时后悔不如今天多做一点,至少回首之时苦乐参半,眼泪与笑脸并存。少一分遗憾就多了一分回味。时间是单行道,过去了回不来;一路走来,请记得,你的时光是限量版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海菲兹《重见天日》
海菲兹《重见天日》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海菲兹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未被发表过的“新”录音。其中包括有一些大师未同意出版的音乐会实况的几个曲目,例如他在青春期拉奏的五首短曲、20年代和钢琴家Isidor Achron联合演奏的西班牙乐曲《Valencia》、格里格的《c小调第三奏鸣曲》和勃拉姆斯的《G大调第一奏鸣曲》等都是市面中非常少见的海菲兹演奏录音。这张专辑的母带虽然是留声机时期的单声道录音,但经过录音师精心制作,小提琴中蕴含的深刻感情也尽释眼前,令人更加怀念这位一代小提琴宗师。专辑的录音质量一流,是小提琴爱好者的必备参考。 亚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01年2月2日-1987年12月10日),犹太血统的美籍俄国(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海菲兹的演奏技巧准确而辉煌,音色纯净而优美、圆润而饱满,富有激情 ,具有动人心弦的特殊魅力。他的力度和色彩变化非常丰富,那绝妙的韵味常常使人陶醉其中。 海菲茨的运弓,充满弹性和力度,他对弓子的压力很大,发出极宏亮的声音;与此对应的是左手有力揉弦带来的辉煌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速度相应都比较快。海菲茨的演奏曲目极广,1925-1948年,在他的艺术巅峰期,对各种类型的作曲家他几乎都留有录音,其中最为出色者还是民族乐派的作品,这类作品最能适合于他表现其激情的需要。
30
12
章红艳《十面埋伏》
章红艳《十面埋伏》
这张专辑是琵琶演奏家章红艳的演奏录音,收录了九首经典琵琶作品,包括《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霸王卸甲》等名曲。这张由章红艳倾心演奏,在音乐厅而非录音棚里录音的唱片,实为一款不可多得的录音精品。这是录音师加雷德首次录制中国民族器乐独奏,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琵琶这种乐器。它最初担心的是“天哪!整张唱片都是琵琶独奏,会不会太枯燥和单调”。等录完《龙船》、《飞花点翠》和《十面埋伏》三首曲子后,加雷德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好神奇!好神奇!结构如此简单的一件乐器竟然可以发出那么多种声音”。看着章红艳娴熟和炫技的演奏,他更是兴奋不已,不断来回跑动在监听室和音乐厅舞台之间,口里自言自语的说:“太精彩了!全世界都会喜欢这张唱片。” 由于演奏家章红艳老师是一位非常职业化的优秀演奏家,录音进行得很顺利。演奏家对自己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录音师的要求,录音师可以说是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按动几下开关就录完了这张唱片。只看看录音的无损音乐专辑曲目,你也许会觉得这不过又是老调重弹,有一款相同无损音乐专辑曲目不同演奏者的录音。当你听听这款录音时,你会身不由己地听下去,觉得这音乐越听越想往下听,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客观地说,除了是现场演出录音,在没有观众的音乐厅为一件民族器乐独奏录音是很罕见的。加雷德之所以坚持要在音乐厅录音就是要那现场感。所谓演场感就是音乐家进入演奏和表演状态时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才有音乐。只有有音乐的演奏才能打动人。
278
9
闪亮的古典小品(第一辑)
闪亮的古典小品(第一辑)
这两张专辑《闪亮的古典小品》, 其中收录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录音的手法相当细腻,同时对于各种乐器的音色和音质,拿捏的十分准确,低频潜的很深。尤其是弦乐群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如同身临现场,可谓是十分考究的。这是因为他们都是由世界最著名的录音师威尔金森和他的录音小组录制的。 举世无双的威尔金森之音: 1、所有的威尔金森录音都展现出一个极为宽阔的舞台。威尔金森录音时习惯把法国号摆到左后方,小号、伸缩号放在右后方,某些录音你甚至会觉得舞台太宽了,甚而超出聆听室的范围; 2、深度感十分惊人。在国家音乐厅是绝对不可能听到这么又深又雄伟的场面,有时我会认为这是不是真的﹖很多录音拥有宽阔的音场,不过是平面的,而威尔金森却兼得两者之长; 3、有极佳的定位感与实体感。老一辈的发烧友闲话录音时常说Robert Fine 的细节(Detail),Lewis Layton的堂音(Ambience),威尔金森的实体感(Body); 4、有非常大的空间感。不尽是整个录音地点的空间感与堂音非常清楚,就是乐器间的空气流动也一样历历在目; 5、有富丽堂皇的音色。弦乐听来都很有弹性,而且色彩瑰丽,铜管威力十足却仍保有适当的肉感,与EMI 的清丽、RCA 的浑厚刚好是几种不同的对比; 6、有惊人的动态比和最佳的平衡度。 上世纪90年代初,发烧友开始对数码时代的录音产生疑问,于是一些发烧唱片公司将模拟时代的优秀录音重新制作转录成CD,以满足大家对模拟时代的怀念。这两张《闪亮的古典小品》就是推荐专辑之一,据称可以让人听出黑胶唱片的感觉。
26
15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海景”》
杜普蕾《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海景”》
这张专辑是著名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演奏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杜普雷版《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堪称埃尔加最完美演绎版本。天才大提琴家杜普雷逝世三个月后,在专场纪念音乐会上,祖宾·梅塔指挥到一半就泪如雨下,无法继续。为纪念杜普蕾,祖宾·梅塔宣布他以后不再指挥埃尔加:“不堪回首的第一主题又在我耳边响起,那是杜普蕾拉给自己的宿命之歌。 这支曲子据说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作曲家毕一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爱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整支曲子情感起伏很大,真挚,同时又充满哲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很难掌握,因此演来难度颇大。杜普蕾用尽了一生的才华,演绎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支曲子的很多版本,卡萨尔斯的版本,琴声质朴,文化底蕴深厚,但却有些暮气,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录音, 压抑又充满激情,但却极富夸张,马友友的版本,抒情,优美,但却有些贵族气,不是特别投入(尽管他目前使用的是杜普蕾的那把琴),只有杜普蕾是全身心投入,甚至有些奋不顾身,既充满朝气,又不是女性的细腻表情,但并不是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情感,显得颇有大度。实际上听她的演奏,那些所有的技巧、音色,音准等在其巨大感染力面前,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提琴质感非常好,音色超卓,泛音很美,再加上巴比罗利的坚强有力,富有激情的烘托,使整个音场宽广宏大。在慢板乐章中与杜普蕾一唱一和,互诉衷肠,极具感染力。另外这张唱片中还有英国著名歌唱家贝克(BAKER)演唱的“海景”(sea picture),同样是精彩万分的演绎。
171
9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施奈德汉《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享誉全球的正统德国学派小提琴大师沃尔夫冈·施奈德汉与钢琴家卡尔·西曼合作,演奏莫扎特三部《小提琴奏鸣曲》。施奈德汉和西曼各自都以对莫扎特的演绎见长,二人也合作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专辑的演奏是纯正的德奥风格,内敛、平和,不事炫耀,严谨优美。两名艺术家录制这张专辑正值壮年时期,无论技巧与艺术性都处于最高峰,具有五、六十年代注意音乐诗情的典型风格,以尽量客观的手法来诠释莫扎特,但是至今听来依旧有迷人的魅力。 《降B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454,作于1784年。此曲是莫扎特为了他和年仅20岁的意大利女小提琴家瑞金娜·斯特里那隆奇的一次同台演出而作的。写作的时间非常仓促,在音乐会的前一天晚上,莫扎特才将奏鸣曲的小提琴部分的乐谱交给女小提琴家,钢琴部分没有时间写在乐谱上了,虽然这已经全部在莫扎特的脑中。在音乐会上,莫扎特没有钢琴谱,仅仅带着一份提示性的草稿,凭借记忆和即兴演奏的天赋弹奏钢琴部分。音乐会很成功,新的奏鸣曲受到了听众的喜爱。 《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481,作于1785年。此曲被称为“莫扎特风格抒情的杰作”。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526,作于1787年。此曲既是莫扎特最后一部小提琴奏鸣曲,也是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丰富而强烈的感情远远超出宫廷艺术的典雅和朴实无华的青春精神这些范畴。
278
9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