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唱歌必修曲目

00:00
06:52
主播信息
闪亮

闪亮

最酷的古典音乐,最酷的巴赫,尽在摇摆巴赫
关注
摇摆巴赫
47
最酷的古典音乐,最酷的巴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妮寇拉·本内德蒂《巴洛克》
这张专辑是苏格兰裔意大利小提琴家妮寇拉·本内德蒂与本内德蒂巴洛克乐团携手,2020年12月在伦敦录制的。她给专辑起了个简洁明了的名字《巴洛克》。妮寇拉·本内德蒂说:“演奏这些音乐的挑战在于要做到极致,还要有做到极致的勇气。”她表示,在十八世纪的威尼斯、那不勒斯和罗马,热烈、激情和美是世俗和宗教音乐的基石,在那个画家、作曲家和建筑师们把想象力推至极限的年代,巴洛克音乐代表着一种“表达的放纵”。 维瓦尔第写了很多D大调协奏曲,他总是会以一种很明快的方式使用这个调式,妮寇拉·本内德蒂介绍其中一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211》采用了典型的三乐章形式,第二乐章很有亲密氛围,第三乐章则更有追逐感,有很多奔驰的十六分音符,更加轻盈、富于技巧。”在《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386》中,维瓦尔第写了很多装饰音、琶音和模进,包括反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但第一乐章里距离结束一分钟左右的时候,时间似乎停止了。然后,突然之间,我们闯进了一个最戏剧化、最激烈的音乐与鼓点共同构成的世界,几乎有种流行乐的感觉。” 另一首《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RV 583》,妮寇拉·本内德蒂曾听过意大利小提琴家朱里亚诺.卡米诺拉演奏的录音,她感慨:“我觉得自己无法达到他的水平,但我真的尽力了。我打心底里喜爱这个乐章。它基本上是主题与变奏的形式,但美妙绝伦,犹如来自天使灵魂的声音。” 这张专辑除了展示维瓦尔第的四部小提琴协奏曲,还有另一位作曲家弗朗切斯科·吉米尼亚尼的《大协奏曲》(改编自阿尔坎格罗·科莱里创作的一组主题与变奏曲。“很多学琴的年轻人都很喜欢科莱里的作品,”妮寇拉·本内德蒂说:“但吉米尼亚尼的版本会把你带向科莱里不曾达到的极端,远比原作更为大胆。” 《d小调大协奏曲, H.143 “佛利亚舞曲”》是根据一段历史悠久的低音和弦行进改编的主题与变奏,在低音基础上演奏的西班牙萨拉班德舞曲式,其主题有种非常晦暗的感觉,妮寇拉·本内德蒂难以抑制地称赞道:“吉米尼亚尼在这部作品里触碰了变奏曲的极限,再多走一步,它就无法被称为那段主题的变奏了。”
12
11
拉罗查《舒曼钢琴作品》
拉罗查《舒曼钢琴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舒曼几部著名的钢琴作品。 《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 ,作于1839年,题献给莫南德·席勒,舒曼认为此曲是“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其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马赛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了解内情的人知道,此曲记录了1838年舒曼维也纳之行的观感,舒曼去维也纳时,曾想把他的《新音乐杂志》迁往维也纳出版,但是遭到梅特涅当局的无理拒绝。为了抗议这种压制出版自由的行径,舒曼把当时象征革命的“马赛曲”放到《维也纳狂欢节》中,含沙射影地讽刺梅特涅的倒行逆施,暗示维也纳将掀起推翻梅特涅政权的革命风暴。 《b小调快板》作品8,作于1831年。1831-1832年的整个冬天舒曼都在专心致志于《快板》的创作,起初是作为一首b小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他希望能将全曲献给莫舍勒斯,结果1833年时他只出版了这一个乐章,题献给埃内斯汀·封·弗立肯,是舒曼当时爱上的一位年轻女性,舒曼曾说:“埃内斯汀简直是我童年梦想的化身!”从初稿上可看出《b小调快板》给他带来很大麻烦:他自己后来也说它“除了有好的意图外别无其他可说”。试图将如此狂热的素材组织在一个奏鸣曲式的结构内,舒曼事实上是在试做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想找出完整的东西的意图是很清楚的:在这个离题情节中究竟有多少可追溯到引子,去发现这个情况是很有趣的。在结束时将其激动的b小调起始曲转入宜人的炽热的B大调是非常美的。主题材料被即兴想像的长河带着走而并未真正展开,然而,舒曼在中间部分不定的等音转调肯定产生令人叹为观止的五彩缤纷的颜色。 《升F大调浪漫曲》作品28第二首,作于1839年。为强调开端的中音区和反复简单而又感人的歌曲旋律的重要性,舒曼使用了三行谱表,这可能是为表达对他比利时朋友西莫南·德·席勒的惊异而采纳了他在自己作品中喜用的办法。此曲是以简单的三段体写的,有尾声,类似《为什么》和《梦幻曲》,是简练和干净利落的典范,没有一个音符是多余的。
11
10
德彪西、普朗克《大提琴与钢琴合奏作品》
德彪西、普朗克《大提琴与钢琴合奏作品》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让-吉恩·凯拉斯与钢琴家亚历山大·萨洛合作,演奏德彪西、普朗克的大提琴与钢琴合奏作品。包括:德彪西《第一大提琴奏鸣曲》、《甚慢板圆舞曲》、《谐谑曲》、《间奏曲》;普朗克《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d小调小品》、《小夜曲》、《法兰西组曲》。 德彪西《d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作于1915年。这是他与身体的病魔和精神的苦恼斗争中,完成的独特而新颖的奏鸣曲,此曲燃烧着巨人般强烈的求生意志与澎湃的热忱,表现出独特的奋斗精神。有人说这部作品受到舒曼的直接影响,但在此曲中所欲表现的灵性则是更加直接地流露,具有简洁纯净的美感,与鲜明的色彩对比。此曲使两个世纪以来,彷徨停滞的法国器乐传统以新的姿态与生命复活起来,同时它也成为二十世纪大提琴文献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德彪西《甚慢板圆舞曲》作于1910年,是他晚年创作的作品。德彪西的音乐常常像加了一层弱音效果,沙龙小品般的《甚慢板圆舞曲》不仅表现了沙龙里空虚如泡影一样的迷离气氛,更是添上了一层忧郁阴暗的色彩。 普朗克《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143,此曲是古典与二十世纪创作技法的结合,运用二十世纪新的和声手法与传统的创作方式,将大提琴演奏技巧发挥地淋漓尽致,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普朗克《法兰西组曲》作于1944年,源于对故乡法兰西普罗旺斯的美好童年回忆。
17
19
世界伟大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
世界伟大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
这张专辑收录了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的代表性录音:1、由海廷克指挥演奏的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交响曲》、贝多芬《埃格蒙特序曲》、舒曼《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第一乐章、马勒《G大调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2、由多拉蒂指挥演奏的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3、由钢琴家达维多维奇演奏、雅尔维指挥的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Concertgebouw Amsterdam)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由于对建筑声学的高度重视,因此与波士顿交响乐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同被视为是世界上最佳的音乐厅。音乐厅的建筑师为阿道尔夫·理查德·凡·亨特(Adolf Leonard van Gendt),其灵感来自于两年前建造的莱比锡新布商大厦(NeueGewandhaus,毁于1943年)。1883年,音乐厅开始动工,地点位于当时阿姆斯特丹市外新阿姆斯特尔的一片牧草地。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建筑物之一,它是音响效果突出的音乐殿堂。在建造音乐厅的年代,声学被视为某种“黑魔法”。设计者是根据在过去尚未了解的科学(即使在今日依旧没有完全了解)来绘制。音乐厅完工之后,由于声学的表现不佳,因而投入大量心力去微调听觉氛围。在之后的整修工程中,会特别去注意不要修改过去内部装潢所使用的素材。1980年代,在发现音乐厅正在缓慢下沉后,开始筹措资金以进行更新。音乐厅扩建工程的建筑师由Pi De Bruijn担任。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这支令无数爱乐者眼睛发亮的“古董乐团”位列世界十大管弦乐团之一。在现任首席指挥马里斯·杨松斯之前,乐团已经走过了四位大师的时代,每一次接力棒的交接几乎都会创造一项新的纪录,使乐团的地位与声望不断飙升。1988年,乐团在纪念一百周年活动中被封为“皇家”的称号,以示其地位之尊。可以说,享誉世界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是久经历练的“百年老团”,是环绕着“皇家”光环的音乐使者,更是享誉世界的“音乐梦之队”。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奏音色优美,独奏部分赏心悦目,那“天鹅绒般的弦乐”、“金质的铜管”和“最具典型荷兰特色的木管”,将为乐迷呈现“风车王国”的独特情韵。
37
6
内田光子《舒伯特钢琴作品》
内田光子《舒伯特钢琴作品》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内田光子演奏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包括12部钢琴奏鸣曲、《音乐瞬间》、两部《德国舞曲》、两部《即兴曲》和钢琴小品。内田光子的演奏琴声如诉,可以瞬间触动你的心弦。内田光子的音乐性深刻而又有明晰的理智,善于营造深邃细腻的魔力,散发出有如陈年佳酿般的芳醇。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划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除了歌曲之外,舒伯特在室内乐与器乐演奏的量方面也相当丰富,21部的钢琴奏鸣曲浩浩荡荡也算是一大成就。 其中后三部奏鸣曲公认是舒伯特器乐作品当中的珠玉之作,而《第21钢琴奏鸣曲》的特色除了在歌唱性的表现相当与众不同之外,大小调之间的变换也相当耐人寻味,这两项舒伯特器乐作品的特质在此曲当中发挥到了。至于《音乐瞬间》六首小品也是一幅小天地,各有各的节奏与情绪,成为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当中相当流行的乐曲。 东方钢琴家能打入国际乐坛的不多,尤其是容易被轻视的女性,举目望去,能数出来的没有几个,而像内田光子这样能够在国际乐坛占有一席之地,并普遍得到推崇与追捧的,更是寥若晨星。内田光子,1948年出生于东京,1961年到1968年师从豪瑟,1969年得到维也纳贝多芬钢琴大赛首名后,曾经短暂跟随肯普夫与阿什肯纳齐学习,1970年得到华沙肖邦钢琴大赛第二名,1975年获得里兹国际钢琴大赛首奖,1972年起定居伦敦。内光田子于1982年在东京演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1984年首度与柏林爱乐合作,1985年第1次在纽约演出。1985年到1986年音乐季,内田光子自任指挥与独奏,与英国室内乐团合作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1994年到1995年,在伦敦、纽约、东京、阿姆斯特丹、维也纳与萨尔兹堡等地的音乐会,内田光子则把焦点放在舒伯特与勋伯格。 内田光子已证明她有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诠释力,表现出浓烈的个人风格及不流于俗的艺术家风范。她扬弃过分雕琢的演出方式,转而把焦点放在音乐本身,要在乐谱中找出合于逻辑的诠释方式,并以纯粹的声音表现出来。她说:“我必须弹出自己确信能表现出乐曲本质的乐音,并揭示作品内在的意义。”
50
78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钢琴小品》
拉罗查《格拉纳多斯·钢琴小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格拉纳多斯的几部著名钢琴小品集。 《六首西班牙民谣小品》是以西班牙民间音乐元素为创作特色的组曲,旋律优美流畅,既有巴斯克民间舞曲节奏的运用,也有吉他拨弦乐器的模仿,充满了浓郁的西班牙风情,曲风热情洋溢、生动活泼。 《升C大调音乐会快板》作于1903年,是格拉纳多斯应马德里音乐学院校长的要求,应征音乐学院学生的钢琴比赛用曲而创作的。此曲在当时获得了优胜奖。这是格拉纳多斯钢琴作品中的艺术珍品,是他最为华丽和难度最大的作品。虽然它的演奏技巧非常难,但也不能阻挡人们对它的喜爱,多次被钢琴家们灌录在唱片中。 《浪漫场景》作于1903年,并于1904年11月20日首次公演。这部作品是格拉那多斯最著名的钢琴组曲之一,在创作期间受到肖邦及同时期浪漫派音乐家舒曼、李斯特等人的影响,和早期的音乐创作相比,这个时期的作品有了很大变化,其演奏技巧加难,音乐中无不充斥着快速琶音、多声部的音乐织体,作品无论从技巧还是音乐表现力上都更具张力。此时的音乐创作,格拉那多斯将浪漫派技法融入到西班牙民族艺术文化中,其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审美趣味。该作无论在深度还是艺术手法上都拓展了其晚期杰出作品《戈雅之画》,著名钢琴家拉罗查曾说“自从发表《浪漫场景》以来,作品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在于洋溢的浪漫主义”。
13
14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