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谈第156期《兰陵王》

00:00
22:16
主播信息
中国古筝网

中国古筝网

中国古筝网最新推出的短播客—弦。
关注
天天古筝曲
1452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中国古筝网—弦谈
37
中国古筝网最新推出的短播客—弦·谈 关于古筝,这可能是最有态度的播客。 说起古筝,我们总是会想起古风浓郁的几首曲子,好听,舒心。但正如其他成熟的学科,古筝更有着厚重且丰富的内涵。前辈曹正说,古调独弹和夜郎自大,是对古筝身价的辱没。我们不做夜郎,也不愿独弹,从今天起,弦谈将与您分享对筝乐的理解与爱。 一个有趣、有料的古筝短播客,每周四,与您一同说筝。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碧涧流泉
碧涧流泉
碧涧流泉 谢导秀(古琴) /饶宁新(古筝) /刘国强(箫)/中国音乐家大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琴艺术 岭南琴派 岭南派古琴大师谢导秀 古琴传谱及演奏 饶宁新筝弹奏 刘国强箫吹奏 当代古琴艺术大师谢导秀师承岭南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并以继承和发展岭南派古琴艺术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早在1975年,他便与老师杨新伦合力着手对岭南派琴曲【古岗遗谱】进行重新整理与记录,并编印成册以便推广流传。 岭南派古琴艺术发源于南宋,「古岗」即古代岗州地方(今广东省新会县).南宋末年,中原琴学随宋室南迁向南流传,其后数百年间,广东琴学昌盛,琴人辈出,而且藏琴甚丰。在琴学论着方面以黄景星将【古岗遗谱】三十首琴曲与其他琴曲共五十首所汇编成的【悟雪山房琴谱】对后世琴学影响最大;岭南派古琴演奏刚健、爽朗、明快,传统曲目也是其他琴派和刊本中少见:如《碧涧流泉》迄今未见诸其他琴刊。在2008年颁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录了岭南派古琴艺术,并以谢导秀大师为该非遗项目传承人。 为使岭南派古琴后继有人,谢导秀大师不但极其重视对后进的培养,而且带着他的古琴踏遍大江南北,努力传播岭南派古琴艺术。其门生有自七旬老者至九岁童稚;更有远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慕名而来的习琴者,谢导秀大师通过五十余年在琴坛上的艺术实践,已经用他极其专业而成熟的演绎将岭南派独树一格的古琴演奏艺术得到充分体现!
20
13
希拉里·哈恩《巴黎》
希拉里·哈恩《巴黎》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与米柯·弗兰克指挥的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合作,于2019年录制的,收录了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包括:肖松《音诗》、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劳塔瓦拉《两首小夜曲》(为希拉里·哈恩所作)。其中由米柯·弗兰克委约芬兰作曲家劳塔瓦拉创作的《两首小夜曲》是全球首演;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23年在巴黎首演。 希拉里·哈恩以这张专辑向巴黎这座城市(在她职业生涯中一直与她心心相印),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致敬。哈恩说:“巴黎是关于表现力的,关于情感的,关于城市感触和文化交汇的,无论对演奏者和听众都有某种启发性,并且一路可见巴黎式的痕迹,也是我职业生涯弧度的一个重要坐标。我从十几岁开始就不间断地在巴黎演奏,几乎每次在这里与乐队合作演出,都是与法国广播爱乐乐团。” 专辑《巴黎》的最初想法源于哈恩在2018/19乐季作为法国广播爱乐乐团驻团艺术家期间。2014年与弗兰克合作演出劳塔瓦拉的《小提琴协奏曲》后,她问指挥家,他的朋友和同乡劳塔瓦拉是否会考虑创作第二首协奏曲?弗兰克和劳塔瓦拉讨论后,有了创作一套小夜曲的想法,但因为劳塔瓦拉的健康状况不佳而没能立刻着手。2016年7月,作曲家87岁高龄去世,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劳塔瓦拉的遗孀向米柯·弗兰克展示了为小提琴和乐队创作的一首美妙哀伤的近乎完整的小夜曲手稿时,他感到非常震惊。 哈恩回忆说:“米柯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我们的作品。”法国广播爱乐乐团于是委托曾与劳塔瓦拉一起学习的芬兰著名作曲家Kalevi Aho完成这部作品的配器。“我们的录音来自2019年2月的世界首演,它以一种情绪化和尖锐的历史性演出成全了作曲家的创作生涯。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之后,米柯将乐谱举向空中,仿佛昭示着作曲家的在天之灵。” 在选择其他作品加入这张专辑时,哈恩挑了两部植根于巴黎的作品。哈恩将肖松的《音诗》描述为 “极富表现力的作品”,充满了强烈对比。“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它是一种预示,是作曲家个人的安魂曲,但也是诸多欢乐的典礼。它描绘了最细微的差别和最夸张的姿态。”
22
6
(第58期) 霍洛维兹《李斯特作品》
(第58期) 霍洛维兹《李斯特作品》
唱片收录了钢琴大师霍洛维兹,1950年至1981年间演奏的李斯特作品录音,时间横跨他中年到晚年。李斯特作品简直是太适合霍洛维兹了,这些作品大多炫技,可是要论炫技,霍洛维兹是完全不含糊的。在这张唱片中收录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霍洛维兹在中年,技术颠峰时期的演奏,非常完美,他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大的、壮丽的、瞬息万变的景象。他的力度不是砸,是一种“内力”,让他的演奏,可以快、可以狠,但是精致程度毫无含糊,绝不粗糙、也不暴力 。霍洛维兹从这首作品中,挖掘出别人难以洞察的深度和丰富的内涵,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首30分钟的奏鸣曲,而是整个从天堂到地狱、宇宙般的广阔景象…… 《b小调第二叙事曲》S.171 ,作于1853年。此曲是一部结构宏大的史诗性作品,音乐发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且有强烈的戏剧性,感人至深。犹如远方的雷鸣,音乐以低音部半音阶开始,然后是高度技巧性的部分,李斯特以其特有的手法,将抒情柔和的部分与半音阶巧妙地混合在一起,描绘出色彩斑斓的诗般意境。 《降D大调第三安慰曲》S.172第三首,作于1849年。这是六首安慰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在纯净的琶音之上,盘绕着一条婉转的旋律。这种风格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肖邦的“夜曲”,它带有冥想的意味,却没有一丝躁动。李斯特的这类作品向人们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超凡脱俗的、对彼岸世界的神往,对至真至美爱情的歌唱。 《诗与宗教的和谐》S.173第七首《葬礼》,这是唱片中唯一的单声道录音。霍洛维茨的演奏,显然带上了不可想象的暴力色彩,左手的八度简直可以砸碎一座高山。 《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S.514 ,作于1861年,取材于李斯特最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歌德的《浮士德》,这个故事详细地写在李斯特的乐谱上,大致内容是:浮士德和梅菲斯特进入了一家乡村酒馆,当时那里正在进行婚礼。浮士德被黑眼睛的美人迷住,梅菲斯特抓过一把小提琴演奏。舞者沉醉在这魔鬼般的音乐中,婚礼集会成了狂乱宴会,疯狂的舞者跌倒在草地上,李斯特以双音的颤音表现了梅菲斯特回荡在空中的笑声。最后,夜莺的歌声唱起,强烈的欲望将他们击垮,他们被淹没在像大海一样的汹涌澎湃的感情之中。
--
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