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Fun 模范音乐
12

More Fun 模范音乐

主播:DJ王哲
《More Fun 模范音乐》是FM104.1河南交通广播每天晚上21点-22点的一档潮流音乐节目。DJ王哲、MC何瑶等待与你一起分享好音乐!(新浪微博搜索关注@_王哲、@MoreFun模范音乐 ​等你推荐好音乐!一起躁起来!)
节目(44)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DJ王哲

DJ王哲

FM104.1河南交通广播《More Fun 模范音乐》节目主持人
关注
More Fun 模范音乐
12
《More Fun 模范音乐》是FM104.1河南交通广播每天晚上21点-22点的一档潮流音乐节目。DJ王哲、MC何瑶等待与你一起分享好音乐!(新浪微博搜索关注@_王哲、@MoreFun模范音乐 ​等你推荐好音乐!一起躁起来!)
他们的轰趴
30
《他们的轰趴》是FM104.1河南交通广播每天晚上22点-24点的一档娱乐访谈脱口秀节目。李根、王哲等待与你一起Home Patry!(新浪微博搜索关注@李根host @_王哲 @他们的轰趴 一起躁起来吧!)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朗帕尔《长笛演奏录音(第一辑)》
朗帕尔《长笛演奏录音(第一辑)》
这套10CD合辑收录了长笛演奏家让-皮埃尔·朗帕尔1954-1963年间的全部录音。 让-皮埃尔·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1922-2000)法国长笛演奏家,是蜚声四海的大师级人物。他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巡演,也是法国管乐五重奏团和巴黎巴罗克合奏团的创始者。1947年朗帕尔在日内瓦国际比赛获大奖,被聘为威西歌剧院乐团的首席长笛。后前往美国,与美国许多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博得一致赞赏。1956-1962年任巴黎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长笛。在著名的长笛大师中,朗帕尔具有几个最大的亮点,一是他为全面发展长笛演奏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除古典曲目外,他也涉足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 2000年5月20日,朗帕尔在巴黎去世。小提琴家斯特恩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使得全世界重新以独奏乐器的角度来重视长笛。”朗帕尔是历史上第一位使长笛获得国际地位和广大听众的长笛演奏家。他和著名的钢琴家和弦乐演奏家一样,赢得了无数乐迷的追捧。他在全球有许多忠实的乐迷,人们津津乐道于他那种独特的微妙音色。1989年,朗帕尔在自传《我钟爱的音乐》(Music,MyLove)中写道,在1940年代,一位长笛演奏家如果不是某个乐团的成员,几乎不可能与乐队合奏协奏曲。从演奏生涯的开始,他就特别注重复兴长笛的地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让这种做法成为现实。除了过人的天赋,朗帕尔还有着充沛的精力,他为推广长笛音乐做出了许多努力,使得这件乐器重新获得18世纪那样的辉煌地位。到今天,长笛独奏家能够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朗帕尔的演奏优美高贵、温馨而洗练,音色质朴醇厚。在长笛演奏上,只要一提起“美声”,人们的脑际里就会立即浮现出郎帕尔那光辉、高贵又美丽悦耳的笛声。再加上他那惊人的吹奏技巧,温馨而洗炼的表情,使人们聆听后,无不有绕梁三日之感。他对巴洛克音乐的掌握尤见功力,除古典曲目外,他也涉及爵士乐、英国民歌、日本和印度音乐等。许多当代作曲家为他创作过作品,如普朗克、让·弗朗赛、让·马蒂农以及皮埃尔·布烈兹等。他是一位知名的巴洛克音乐大师,对此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古代音乐中的长笛》一书。他发掘出不少失传的作品,编订了许多长笛曲,包括海顿、维瓦尔第和勒克莱尔等人的作品。此外他还将一些小提琴曲改编为长笛曲,丰富了长笛曲目。
82
209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布伦德尔《Vox、Vanguard录音》
这套35CD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年-1975年间在Vox、Turnabout和Vanguard唱片公司的全部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Brilliant Classics汇编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在加盟Philips唱片公司,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在Philips公司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157
407
拜农《1948-1953录音集》
拜农《1948-1953录音集》
这套5CD合辑收录了指挥家爱德华·冯·拜农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48-1953年间的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普罗米修斯》、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浮士德的天谴》、巴托克《钢琴协奏曲》、威廉·派佩尔《第三交响曲》、迪彭布罗克《马西亚斯组曲》、莫扎特《第35交响曲》、舒伯特《魔竖琴》序曲、《第四交响曲》、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软梯》序曲、《赛密拉米德》序曲、《鹊贼》序曲、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爱德华·冯·拜农(Eduard Van Beinum,1901年9月3日-1959年4月13日)荷兰著名指挥家。1931-1938年任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第二指挥,后任门盖尔贝格的副手;1945年门盖尔贝格因二战期间的表现而受罢黜后,他接任为首席指挥,并常在伦敦爱乐乐团任客座;1956-1959年任洛杉矶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拜农的指挥注重传统风格,稳健扎实、自然庄重,追求自然、优雅、浪漫、色彩柔和地对作品进行中性诠释,是一位极具风格的指挥家。 拜农是连接威廉·门格尔贝格强烈的主观性和伯纳德·海廷克多种风格的桥梁。他既不像以前的指挥家一样有大批跟随者,也没有广泛的作品陈列。多亏LP和CD的发明,有一些作品保存下来。如今他的作品存留在CD上的很少。但是这并不能动摇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指挥家的地位。这套合辑也证明了他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拜农是一位非常谦虚的指挥家,而这在指挥界中是罕见的。他经常将自己比喻成为“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桥梁”,尽量避免作品被乐团夸张地理解和表现。他的艺术才能涉及也非常广泛,从巴洛克时代到今天这个时代的音乐。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感觉得到他与著名的指挥大师马勒和布鲁克纳一样出色。如果他也能够活到这样录音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他的作品肯定也能家喻户晓。 这套合辑中的许多演奏是属于保守型的,但演奏效果一点也不令人乏味。柏辽兹被诠释成为爱情的描绘者,拜农对作品每一处变化的情感非常敏感,而且诠释得恰到好处,结尾也清晰而不混乱。巴托克的协奏曲是乐团的保留曲目。拜农是第二位为它录音的指挥(莱纳是第一位),而他的录音因精巧的节奏和幽默感而著名。
19
50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亚当·拉罗姆《勃拉姆斯·钢琴小品辑》
这张专辑是法国钢琴家亚当·拉罗姆演奏勃拉姆斯的几部《钢琴小品》,包括《为原创主题而作的变奏曲》作品21之1、《钢琴小品集》作品76、《狂想曲》作品79、《间奏曲》作品117。 勃拉姆斯晚年的创作删繁就简,以钢琴小品的方式,继续为克拉拉·舒曼谱曲,抒发隐秘的爱慕。这种私密的爱慕早在他盛年大作品的慢板乐章中其实也能略窥一二,而在《间奏曲》作品117中更得到充分的展现。 勃拉姆斯的传记里提到,一直致力于推广勃拉姆斯作品的克拉拉曾致信道歉,因为身体状况已经无法继续胜任勃拉姆斯的大作品,或许这也是勃拉姆斯晚年专注小品的原因之一? 勃拉姆斯将三首行板风格的《间奏曲》放在一起,打破了通常组曲在速度上的对比习惯,选择一步步向内延伸,将私密的心理感受充分展现。虽然作曲家本人谱上写的是《间奏曲》,自己对出版社却声称这是“三首悲伤的摇篮曲”,但实际上除了第一首还带有些许摇篮曲的特征,二三首和传统摇篮曲的风格还是相差很远的,特别是第三首甚至采用了四二拍。明显勃拉姆斯已经不在意传统对体裁的定义,也不再是在音乐层面上追求自我实现的野心和抱负,或者继承前人的“历史使命”,而只剩下对恋人纯粹的爱,还有为之半生未见的无可奈何。
27
14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3)》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肯普夫(3)》
这张专辑收录了威尔海姆·肯普夫的演奏录音,包括舒伯特、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舒曼、福雷的钢琴作品。 莫扎特1776年完成的《第八钢琴协奏曲》K246。就像布伦德尔在评论《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所说的,1990年代已经听不到这样的莫扎特了;整部曲子听来就是那么简单、顺畅,完全不在谱面上添加任何东西,而可能是莫扎特拿来做为教材的《第八钢琴协奏曲》K.246,更不是一部要让人产生窥探他往后协奏曲创作风格用意的作品。肯普夫完美地以无忧、精力充沛的方式来诠释这部作品。与听众分享他所喜爱莫扎特作品中高贵、优雅与幽默。《第八钢琴协奏曲》与《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同样与指挥莱特纳合作。 莫扎特改编自葛路克歌剧的主题与变奏录音有另一个故事。首先,1783的莫扎特已经进入创作成熟期阶段,他喜欢站在听众面前,喜欢为他们即兴演出。据说这首曲子是莫扎特是在音乐会上即兴演奏后立刻写下的作品。当时年近七十的葛路克是是歌剧界大佬,他在1783年参加莫扎特在维也纳的两场音乐会,莫札特于其中一场音乐会中即兴以这首作品做为这位贵客的颂歌。这是一首可爱且旋律匀称的作品,但是莫扎特让它的内容更丰富而且更适于以钢琴来演奏,音乐也传达出莫扎特当时的快乐。故事到此为止。肯普夫的确抓住莫扎特作品中兴奋与在群众面前演出的歌声,这是他在1956年的现场录音。对肯普夫来说,这首快乐的小曲与第八或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完全不同,或许肯普夫的表现稍微鲁莽了些,但是那种精力充沛而又带点冒险性的感觉却是在录音中听不到。 无论是在录音室或音乐厅里,贝多芬当然是肯普夫生命:他第一次录音的曲目就是贝多芬的钢琴小曲(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唱片存在),他在不同的时间陆续录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两次)与五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两次),和傅尼叶、梅纽因也留下珍贵的室内乐录音。这里选出的两首钢琴奏鸣曲:第二号、第十一号表现出肯普夫最好的一面。肯普夫的演奏爽朗明快而且抒情,每个音符都恰如其份,有人赞美他不在音乐里加入过多个人情感或物质上的负荷,他从生活与个性上得到灵感,让经常被忽略的《第十一钢琴奏鸣曲》出现优美自然的音乐语言。
27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