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eart Radio Music Festival 宣传片

00:00
00:30
主播信息
MetroRadio

MetroRadio

More Than Music
关注
Metro Plus
37
谁说New is always better?经典不灭,Vintage永生。Metro Plus为你集中播放八九十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经典曲目,怀着对音乐前辈们的情怀和尊敬,带你回顾那个时代的音乐传奇。
Metro Live Stage
43
每天一首歌,每周一个歌手/乐队,只给你最新的、全球的演唱现场,经典的、新锐的全部包罗万象
麻雀特工
70
Metro Radio 安插在世界各地的麻雀特工,为你带来国际大都市最in最新鲜的咨询。锁定FM 94.5周一-周五8:00和18:00点时段收听。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米凯兰杰利《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米凯兰杰利《巴赫、贝多芬、舒曼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演奏录音精选第四辑,收录了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的四部作品:1、1941年6月在米兰录制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2、1948年10月26-27日在伦敦阿比路第三录音棚录制的,布索尼改编的巴赫《恰空》、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3、1957年5月12日在伦敦演奏舒曼《维也纳狂欢节》的现场录音。 米凯兰杰利是一位传奇的意大利钢琴家,拥有庞大的演奏曲目,从巴赫巴洛克式的华丽风格,到浪漫主义作品,贝多芬、舒曼和勃拉姆斯,都被米凯兰杰利精彩地展现。米凯兰杰利的录音虽然不多。但他独特的触键、柔韧的音色、纯粹的风格是很容易辨认的,这也是他被乐迷尊称为“米神”的原因。 巴赫/布索尼 《恰空》钢琴版,改编自《d小调第二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1004的第五乐章。此曲是风格庄重的三拍子舞曲,复调音乐形式,在固定的主题或一连串固定的和声进行之上作多次变奏。这首作品渗透了巴洛克时期音乐大师巴赫的杰出复调创作功底,展现出了较为娴熟的和声基础上创作复调的精湛技巧,这首作品也因此被赋予了较强的艺术内涵和生命力。后辈之秀——著名浪漫主义风格时期的作曲家布索尼在巴赫的原作基础上将这部小提琴作品成功地改编为钢琴作品,其中融入了他作为钢琴家的艺术积累和创作气质,将大量表情术语、和声等进行了重新诠释,从而使这首作品更加隽永瑰丽。 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2第三部,作于1795年。此曲朝气蓬勃、刚毅辉煌、勇猛精进,洋溢着勤奋自强、力行不怠的气概,自始至终充满欢乐。 舒曼《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作于1839年,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部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 《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其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马赛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完成于1863年。此曲是勃拉姆斯根据帕格尼尼写给小提琴的《第24号随想曲》加以变奏写成的二十八首钢琴变奏曲独奏作品。
--
18
孔泽尔《鬼屋》
孔泽尔《鬼屋》
小心你的听觉神经及音响了,当子夜来临,急促的紧张喘息尾随而至,厚重的古屋大门慢慢推开,黑猫一跃而起,在满月西沉的时刻弓起背竖直毛……这张歌颂怪诞与战慄的专辑就要征服那些不信邪的听众。大众王子孔泽尔彷彿披上了吸血伯爵的黑披风,引领人们进入这个潜意识中既恐惧又无法抗拒著好奇与快感的幽暝领域;曲目从柏辽兹等浪漫乐派巨匠的代表名作到当代科幻恐怖电影、舞台剧脍炙人口的主题音乐共同交织出这个混杂著阴沉与忧郁浪漫的奇幻空间。如临现场的戏剧特效加上透明立体的管弦乐演出,绝对让人瞠目结舌、大呼过瘾。 这张专辑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惊悚电影《鬼屋》的原声大碟,除了收录下电影中夸张而逼真的各类声音特效外,还有非常多与电影“魔鬼”主题有关的古典名曲、音乐剧序曲等。其中包括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传世之作《歌剧媚影》的序曲、著名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交响诗《荒山之夜》,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骷髅之舞》以及柏辽兹、格里格等名家的作品片断。可以看到,无论作品的风格是古典还是现代,都围绕着唱片“魔鬼”的主题,所以营造出一种诡异、神秘的色彩。 孔泽尔与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在演艺古典作品的时候显然与其他国际级指挥家演绎的版本有一些差距,但是凭借着优秀的录音品质以及整张作品统一的风格,还是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40
20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布拉格(五)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布拉格(五)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上的演出现场录音,收录了他与钢琴家弗里达·鲍尔、莫斯科交响乐团合作的普罗科菲耶夫三部作品。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9,作于1916-1917年。普罗科菲耶夫在此曲中作了颇多大胆的尝试,三个乐章不按快—慢—快结构,第一和第三乐章以柔和如歌的慢速主题为主,第二乐章不用惯常的慢板,而是快速度的怪诞式谐谑曲。同时,他更多方探索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种种可能性,发展出不少富有独创性的技法,得到异乎寻常的效果;令人头晕目眩的高速乐句与拨奏,从模糊的滑音到极度清晰,从靠近琴马的特殊奏法到无比通透的泛音,还有富有诗意的抒情咏唱,无比清新的色彩效果,都全用到这部作品中,为整部作品增添不少魅力。这些新颖技巧和音响效果,也就让这部乐曲充满各种对置对比,如美丽的幻想、大自然的崇高,与尖锐的怪诞形象对置,抒情与诙谐的对比。曲中虽有尖刻怪诞效果,但整体上,全曲仍是以抒情的音乐形象主导着发展,散发着深刻感情和乐观肯定精神。 普罗科菲耶夫《五首旋律》作品35b,作于1920年。 普罗科菲耶夫《f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作品80,作于1938-1946年间。此曲极富戏剧性,充满了尖锐的对比,以及各种情绪化的感情。作品中既有新古典主义的元素,又有俄罗斯民族音乐元素。在创作方面可谓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这是普罗科菲耶夫最阴暗艰涩的作品之一,他自己对其的描述是:“阵阵刮过墓园的风”。漫长的创作过程也让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性,这种撕裂感在第一乐章感觉最明显,尤其有小提琴特有的干涩感陪伴着。
13
1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