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你来唱第3期

00:00
05:42
大家都在听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柴科夫斯基《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49,作于1880年。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此曲以其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作品91,作于1813年。此曲是应节拍器发明者梅泽尔(Maelzel, 1772—1838)之邀而作,当时梅泽尔发明了一种称为Panharmonicon的自动管弦乐。曲中为模仿炮声与枪声,使用大鼓和木制齿车。全曲分为“战争”和“胜利交响曲”两部分。战争中在鼓号声中代表英军的是《保卫大不列颠》进行曲,代表法国的是根据《马赛曲》作成的进行曲。在枪炮声中,又引用了《冲锋进行曲》。第二部分,D大调,以英国国歌《神佑吾皇》为序引,圣歌的曲调共反复4次,使气势愈演愈烈,尾奏中,英国国歌织入赋格曲主题,在华丽的赋格展开中结束。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28
18
基辛、莱文《舒伯特四手联弹作品》
基辛、莱文《舒伯特四手联弹作品》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基辛与莱文两人合作,2005年5月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的现场录音。这是一场出人意外的音乐会,领导大都会歌剧院长达20年的指挥家、钢琴家莱文和钢琴天才基辛的双钢琴合奏。莱文演奏钢琴并不令人意外,经常与歌唱家合作的他,钢琴演奏上的造诣早已为人认同。指挥家与钢琴家搭档双钢琴合奏也不意外,指挥家索尔蒂曾与佩莱亚合作、乔治·塞尔也曾和塞尔金合作联弹演出。但是,像这样巨星级的搭档,却是使人意想不到。这样的两位巨星,其演出酬劳高得惊人,若非在音乐上见解相当,是很难说服他们愿意同台的。果然,演出的结果让人赞叹。他们不同于其他人的诠释,将这些乐曲视为室内乐来处理,基辛和莱文以协奏曲般的宏大气势去演绎这些乐曲,让人惊叹。专辑的录音非常发烧,音场开阔、音色真实、音质细腻、动态宽广。 舒伯特的四手联弹作品是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在钢琴独奏曲上的地位不如贝多芬、舒曼和莫扎特耀眼,但他的四手联弹作品却因为有《f小调幻想曲》、《“大二重奏”钢琴奏鸣曲》和《军队进行曲》等出色的名作,为钢琴家和爱乐者所喜爱。 《f小调幻想曲》D940,作于1828年4月。这是一首“具有内省、透视力、戏剧张力和说服力的钢琴曲”。这首作品几乎是舒伯特这种体裁的晚期作品中最经常能够听到的一首,这部有着优美旋律、忧伤情绪的单乐章作品,多少年来从没有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消失过。 《a小调为钢琴四手联弹所写的快板“生命风暴”》D947,作于1828年5月。此曲被认为是舒伯特最初为其它双钢琴奏鸣曲所作的第一乐章,标题“生命风暴”是由出版商Anton Diabelli加上的。这首作品的交响性动力远远超出舒伯特早期的a小调作品,这是一个拥有激动人心戏剧性的乐章,它所蕴含超群的情感表达不亚于一首交响诗。 《D大调第一军队进行曲》D733,作于1822年。这是钢琴四手联弹曲《军队进行曲》中的第一首。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描写了士兵行进时的雄姿和人们在街头欢迎士兵的场面。
27
8
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知名乐评泰瑞·蒂侨特(Terry Teachout)在Time时代杂志中赞扬道:“希拉里·哈恩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新生代古典音乐演奏家!她的曲调轻盈甜美,她的演出创新时尚。即使是烂醉如泥,甚或是愤世忌俗的乐评家们,都要融化在她动人的音乐中。这位小提琴天才演奏家,在她如日中天的音乐生涯里,依然循著自己的步伐前进,丝毫不受压力阻扰而有所窒碍。” 经历前几张专辑演奏巴赫、贝多芬与伯恩斯坦等人的作品而声名大噪之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希拉里·哈恩听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凡的旋律,让她立即决定要在自己的专辑中演奏此曲。再加上她十岁时第一次听到便无法忘怀的勃拉姆斯协奏曲,一张深具挑战,且完美无双的录音作品就此诞生。这两首协奏曲是勃拉姆斯与斯特拉文斯基于颠峰时期完成的代表作品,希拉里·哈恩说“我一直梦寐以求,希望能有机会得以演出这么美的不可思议的大师杰作,它融合愉悦却又忧郁的曲调,深深令我着迷。”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作于1877至1878年,是他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斯特拉文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1年。此曲浓缩并实践了这一时期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上的理念和音乐审美倾向,作为古典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各种音乐现象和特征的窗口。这一作品的诞生,是继勃拉姆斯和巴托克等作曲家之后又一例作曲家与演奏家成功合作的典范。毫无疑问,《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所提供的创作经验,不论是对于斯特拉文斯基本人,还是对于同代及后代的其他作曲家来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小提琴创作精品。
17
7
(第72期) 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
(第72期) 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
这张唱片,是钢琴家孙颖迪,与张艺指挥的上海爱乐乐团合作,演奏钢琴协奏曲《我的祖国》,也是这部作品的首演现场录音。小喵祝朋友们国庆节快乐!也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它的旋律优美抒情、激情豪迈,无论何时唱起,总能唤起炎黄子孙的赤子情怀。如今,这部作品由作曲家储望华,改编成钢琴协奏曲。要将如此脍炙人口的作品改编成一部单乐章的钢琴协奏曲,并不容易。 储望华对《我的祖国》的改编有着独到见解。这部向祖国献礼的作品,延续了他的“储式”风格,以钢琴独奏和乐队协奏的形式,通过钢琴各个音区的不同音色,将曲中饱含的情感交融交织,深情地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华夏人文情怀的讴歌。 这部协奏曲基本保持着原来歌曲的旋律和基本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原歌曲的主题在新作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有所不同,有速度舒缓、抒情的,也有慷慨激昂、奔放豪迈的,力求多侧面、全方位地去表现宏伟的主题。 相较于郭兰英演唱的版本,储望华按照原作曲家刘炽的意愿,将歌唱家加入的一些装饰音去除,并在乐曲中加入符合时代的音乐元素。除了钢琴和乐队的对话,还有钢琴与其他乐器,如大提琴的对话。作曲家谭盾感慨说,这真是储望华老师呕心沥血之作。
15
1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