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雅莲

迷雅莲

最近节目(10)
作品列表(22)
诵读《老老桓言》|浅近易行
《老老桓言》由清代曹庭栋所著,是一部老年养生学专著。曹庭栋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字楷人,号六圃,浙江嘉善魏塘镇人。他一生淡泊名利,以读书为乐,在当地享有孝名。他曾为了给母亲祝寿,在自家花园挖土为池,累士为山以奉母,名之曰慈山,自号慈山居士。他晚年为读书写作,不下楼者三十年,所坐木榻穿而复补。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宋百家诗存》《产鹤亭诗集》《易准》《昏礼通考》《孝经通释》《逸语》《琴学》。曹庭栋自幼身体羸弱多病,对养生之学颇为留意。七十岁时由于“薄病缠身”,参考《周易》《唐会要》《本草纲目》《伤寒方》《欧阳文忠公集》等三百零七种古书,并结合自己的养生经验写成《老老桓言》。《老老桓言》一书传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广泛收集历代养生学著作的精华之处,但是并不盲从这些观点,而是亲身实践,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养生观点。本书紧紧围绕老年人长寿养生这一主题,不务空言,不近丹药,不求仙方,而是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慎起居、节饮食,切切于日用琐碎,浅近易行,告诉人们衣食住行皆可养生,行走坐卧均有学问。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诵阅《论衡》|衡量言论价值
《论衡》是东汉著名的无神论作品。“衡”本指天平,《论衡》就是衡量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论衡》的作者王充(27-约100),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论衡》带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批判了仙术、占卜等迷信思想和行为,采用自然主义和经验观察的世界观,是中国无神论史上的一座丰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精读《庄子》|学返璞归真客观自然规律
庄子名为庄周,出生年不详,宋国蒙人,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吏,生活在战车时代前期。其实《庄子》最早被记录在《汉书*艺文志》中。庄子的思想观点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和变异,但在核心思想上,对“道”的认识是一致的。两者所谓的“道”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指宇宙的本源,二是指自然客观规律。庄子的哲学思想以“无为而治”的特性,由自然层面扩大到社会层面,使其思想部分呈现出消极和片面的倾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解读《菜根谭》|修养处世出世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初道人,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这些箴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养、处世、出世等全球化人方面的人生哲学,只要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精阅《论语》|修身明德智慧结晶
《论语》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著作,记录了儒家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之一,不仅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后的智慧结晶,而且是道德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解读《忍经劝忍百箴》|忍的智慧
古人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乃能为人之所不能为”,佛家也讲“六度万行,忍为第一”。可见,“忍”是成大事者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成大事必须遵从的原则。如果我们处事时学会忍让,便能风平浪静,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处理好事情,解决好问题,从而消除误会,排解困难,渡过难关。如果不能忍,那么,你就可能失去一段友谊,一份真情,一个工作,一场谈判的胜利机会,甚至是人生最终的成功。无论面对生活还是工作,无论面对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无论是与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相处,将“忍”字放在首位,忍常人所不能忍,少去计较那些冒犯自己的话语和行为,人生便会有更多开怀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因此大大缩短,收获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多。忍得了一时的委屈与屈辱,忍得了一时的愤怒或者轻视,就能够迎来苦尽甘来的转机,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忍经》和《劝忍百箴》是古人关于“忍”的智慧总结,问世之后,虽然流传并不算广泛,但是其所倡导的道理值得后世传扬、学习。
细读《贞观政要》|励精图治
《贞观政要》是由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分史书,其内容以记言为主,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专题形式进行分门别类的排列。
通读《处世悬镜》|修身处世
《处世悬镜》,是一本关于修身和处世的古书。它的作者为南北朝时期的傅昭。傅昭,字茂远,六岁时,其父因受大案牵连而被杀,傅昭的内心深受震动,从此养成内敛寡言的性格,也逐渐练就一双洞察世事的慧眼。他之所以能成为乱世中传奇般得以善终的士人之一,与他一生潜心研究处世修身之学是分不开的。“识”“行”“止”“藏”“忍”“信”“曲”“厚”“舍”,这是傅昭晚年基于阅历提练而出的“九字箴言”。其中每一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世人能做到十中之六七,就已经非常难得。《处世悬镜》全书体例也基本按照这九字箴言编撰而成,其中识之卷论述学识和胆略的关系,推崇有勇有谋、内外兼修;行之卷鼓励人在有识的前提下保持自信、勤勉和持之以桓的精神品质;止之卷劝人看清事物发展形势和自身所处环境,做到安、徐、正、静;藏之卷让人保持谦卑,对身上的光芒有所收藏;忍之卷教人懂得忍耐,积淀自身实力,待时而动;信之卷强调以信服人,推崇拙诚的智慧;曲之卷劝人像流水一样随圆就方,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业;厚之卷旨在去除私心,以仁爱之心赢得人心;舍之卷让人懂得割舍,以退为进,以舍为得。
透析《黄帝内经》|古典医学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它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素问》偏重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有则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等理论阐释,《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穴位针灸等说明。作为中医之源,《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医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蕴藏着深刻养生的智慧的若有巨著。它以天人相应的观念和阴阳五行的理论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改善自我体质、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维护健康的养生方法。通过阴阳调和、四时顺养等养生理论,指导人们走向养生长寿的最高境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因此,《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中医学之宗,还是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的健康法则,更是使人们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
解析《六韬.三略》|战略战术
《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唐代的黄滔在《全唐文.祭南海南平王》中记载,“天生大贤,浚六韬三略之才谋”。《六韬》通篇为周文王、武王和太公的问答之辞,讲述治国、治军的策略和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受到历代兵家武将的重视,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一般认为《六韬》成书于战国中晚期,成书在太公故地齐地。《六韬》以政治战略为主,兼顾军事战略,是军事战略和实战经验珠总结,对前代兵法兵书也有所借鉴吸收。其中《龙韬.论将》中“将者,国之辅”的说法即来源于《孙子兵法.谋攻》;《犬韬.教战》中“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一段,与《吴子.治兵》和《尉缭子.勒卒令》等相关内容大致相同。《六韬》对儒家的民贵君轻、道家的无为而治和法家的赏罚分明等思想都有所杂糅借鉴,同时对朴素的民本思想亦多有涉及,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诵读《古文观止》|文以载道
《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自问世以来,雅俗共赏,影响相当深远。“古文”一词出自唐代文人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与六朝时期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的概念。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流行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文风,韩愈又提出“有道即有文”“文以载道”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精读《素书》|学智慧谋略
《素书》相传为战国黄石公所撰,为一部谋略奇书。相传黄石公设下著名的“圯下进履”之计,以试张良人品。张良不负黄石公期望,胸怀开阔,能忍人所不能忍,黄石公遂以《素书》相传。张良在得《素书》后仔细研习,最后运用其中的智慧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于是后人称读《素书》“可为帝王者师”。《素书》包含了作者修身正己、为人处世、领导谋略、治国安邦的四大思想体系。但无论它为世人提供了多少经世致用之术,其根本都在于个人的修养与顺应世事规律。正如书中所言,“德足以怀远”,“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想要在世间立足,除了要有智慧、懂谋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个人修养。《素书》将“道、德、仁、义、礼”作为美德养成的五大要素,认为要提高个人修养必须从领会“道、德、仁、义、礼”五种品德开始,一点点地积累、培养。
诵读《礼记》|礼制和礼仪修身
“礼”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内容。人类组建家庭、成立部落之后,为了适应随之而来的群居生活,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用来维系人际生活交往的原则。《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这部书记载和论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和礼仪,孔子和弟子之间的问题,以及儒家修身养性的行为准则。从当今的实用意义来说,《礼记》一书中还保存着一些让人深思并遵循的处世之道和个人修养的基本准则。都是一些很人思辨性的人生智慧的核心理论,同时,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技能。
通读《资治通鉴》|学处世之道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历时十九年完成。《通鉴》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从此历史发展脉络上,我们可以看到秦、汉、隋、唐等统一王朝和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过程,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中旋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正所谓:“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要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身必至于辱先,做事不足以垂后。”
解析《史记》|学立德立功立言之精神
它是中国无可超越的史学著作,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纵横万端,包罗万象,同时渗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有立德、立功、立言的入世精神,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有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也有提倡仁政、批判暴政的人道精神,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伟大著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研读《道德经》|学仁者见智者
《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其视为一门必修课而加以研读。历史上对《道德经》一书注解有千家之多,然而由于注解者所处的朝代、生活背景和思想观念各不相同,所以这些注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战国策
听战国,知春秋,解军事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解读《孙子兵法》|剖析战略思维处世之道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素有”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之美誉。同时,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还蕴含了许多哲学道理,不仅可以应用于行军打仗,对于人们为人处世、开阔眼界亦有帮助。虽然成书数千年,但其并未过时,于今天的我们仍多有启发。教你战略思维,为人处世之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解读《智囊》|读懂智慧故事
《智囊》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其中讲述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智慧故事,辑录了一千多则,是一部反映古人运用智术计谋排忧解难、克敌投影胜的奇书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
犹太人智慧集结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犹太人口在世界所占的比例仅仅为0.3%,却掌握着世界经济命脉。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竟然占到一半?为何如此?原因就在于,金钱于犹太人而言就是上帝,而他们赚钱的智慧商道也在这里!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