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梅罗家族《最喜爱的西班牙吉它音乐》
173

罗梅罗家族《最喜爱的西班牙吉它音乐》

一位西斑牙吉他演奏家,只手开创了吉他演奏史上的一个神话,缔造起一个被誉为“吉他王国的皇室家族”的王朝,这便是在吉他领域家喻户晓、声名赫赫的罗梅罗家族。 塞列多尼奥·罗梅罗(Celedonio Romero )是家族王朝的奠基者。他1913年3月2日出生在古巴的港口城市锡恩富戈斯。塞列多尼奥自小对音乐就有着极高的悟性。可以说他的吉他演奏基本上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材的。十岁那年,塞列多尼奥就在当地举行了首场演奏会,其艺术才华博得了听众的首肯。 罗梅罗们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或以二重奏、三重奏和四重奏的形式出现,或以与管弦乐团合作协奏曲的形式出现。由于演奏形式的灵活多变,现成吉他曲目便显得日益捉襟见肘了。事实上,正是由于“罗梅罗们”,吉他文献曲库中才平添不少后来成为经典的名曲妙品。如果说塞列多尼奥漫长的艺术一生可以分作两个阶段的话,那么他在西班牙时期的成就无疑以他的独奏艺术为主.而到美国后,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亲身缔造了罗梅罗家族和吉他四重奏,并使他们的声誉迅速传遍世界乐坛。正如他的子孙们所说的那样:“他是吉他四重奏的灵魂。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家所有的音乐会都是为他而开,为了纪念他。”
节目(22)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米凯兰杰利《1973年东京演出现场录音》
16
这张专辑是米凯兰杰利1973年10月29日在日本东京文化会馆的演出现场录音。音乐会上米凯兰杰利演奏了舒曼《维也纳狂欢节》、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拉威尔《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夜之幽灵》。 舒曼钢琴套曲《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舒曼最后将此曲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另一个场合,他使用了“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这样的措词。题目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此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首乐曲记录了一八三八年舒曼维也纳之行的观感,舒曼去维也纳时,曾想把他的《新音乐报》迁往维也纳出版,但是遭到梅特涅当局的无理拒绝。为了抗议这种压制出版自由的行径,舒曼把当时象征革命的“马赛曲”放到维也纳狂欢节中,含沙射影地讽刺梅特涅的倒行逆施,暗示维也纳将掀起推翻梅特涅政权的革命风暴。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作于1837年。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脸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 拉威尔《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1911年5月由路易·奥贝尔隐去作者姓名的情况下作为钢琴曲首次上演,它的公演引起了听众对作曲者的猜测,从萨蒂一直猜到科达伊,但没人猜到是拉威尔。此曲由八首小圆舞曲组成,性格各异。和声上有许多创新,使用未解决的不协和和弦,大量增五度和弦,七、九、十一和弦以及倚音。此曲极富特色,八首乐曲的结构都较为方正,可见其古典美;有着印象主义风格的和声,又有明显的法国传统音乐特征:典雅古朴、简洁精炼。乐曲本身几乎没有什么技巧上的负担,音符很少。 拉威尔《夜之幽灵》,完成于1908年,是一部包含了三首钢琴音诗的组曲,包括《水妖》、《绞刑架》、《幻影》。这三首作品是拉威尔根据法国十九世纪诗人布朗特的诗歌改编的。同名原著诗歌中的原文来自古老波斯语的“魔鬼”或者“幽灵”,根据诗人布朗特所说,他这套诗歌集里的 神话都是夜深人静时“幽灵”现身向他叙述的。而拉威尔这套音乐同名作品开辟了钢琴演奏技巧的新天地,成为他最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
约瑟夫·凯尔伯特《战后德律风根录音》
33
这套合辑收录了指挥大师约瑟夫·凯尔伯特1953年至1963年在德律风根公司的录音,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布鲁克纳的著名交响乐作品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与波尔卡、理查·施特劳斯的几部交响诗。演奏是由班贝格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汉堡爱乐乐团完成。 2018年7月20日是凯尔伯特大师逝世50周年纪念,这位被忽略的大师的录音,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套合辑以及后来Profil发行的现场录音一起,勾勒出大师存世录音作品的完整轮廓,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交响曲这些基本曲目演绎出色,最突出亮点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约瑟夫·凯尔伯特(Joseph Keilberth,1908年4月19日生于卡尔斯鲁厄-1968年7月20日卒于慕尼黑)德国指挥家。
米凯兰杰利《肖邦作品音乐会》
37
这张专辑是米凯兰杰利1967年6月28日在意大利普拉托市梅塔斯塔齐奥剧院的肖邦作品音乐会现场录音。音乐会上米凯兰杰利演奏了肖邦的《幻想曲》、《前奏曲》、《第二钢琴奏鸣曲》、4首《马祖卡》、《叙事曲》及《华丽的大波兰舞曲》等作品,米凯兰杰利诠释的肖邦一直被列入最优秀的钢琴演奏之列,是完美无隙的技巧、优雅的精确度、理性的思考、和纯净透明的音色的完美结合典范。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麦景图《试音天碟》
麦景图《试音天碟》
著名音响厂牌麦景图为记念建厂50周年,推出最具纪念性金装版C2200 Gold Tube前级及MC2000后级,并同时推出试音天碟。内容以管弦乐及合唱音乐为主,尽皆雅俗共赏的古典名曲之作,可称为近年最高素质可供入门古典及发烧测试的CD唱片,虽然价钱昂贵,但对于发烧友来讲,这张唱片确是必备之碟。 有许多朋友问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激发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觉得,如果你无法经常光临音乐厅的现场,那么,有一套较好的音响系统,或一张合适的唱片,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要知道,如果用失真严重的音响来完成和古典音乐的初恋,其结果,可能让你觉得恐惧或索然无味,因为你的耳朵会受不了那一大堆的乐器发出的庞大声音。你会失望于自己听到的不是美妙和丰富,而是繁杂和刺耳。同样的,在开始时,就尝试聆听那些艰深得让你觉得枯燥和不知所云的音乐,不管作曲家多么伟大,你也可能就此止步于古典大门之外。而和你“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若是那些迷人优美、引人入胜的作品,情况则可能相反。因为,感官总是比认识先行,轻松而好听的声音,会将你的神经牢牢牵住,然后让你头也不回地踏上爱乐之路。 这张试音碟的选曲悉数来自美国发烧录音厂家的录音母带;内容则完全以古典音乐中精华乐段为主,分别来自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比才《卡门组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科普兰的《牛仔比利》、维瓦尔弟的《四季》等热门的作品,想必专门编辑一份古典音乐入门的教科书,也不过是选取这些乐段做示范。音乐之好听,我不敢说百分之百的人都无法抗拒,但至少我的一个从来不听古典的朋友听到之后,就抢去听了好久都不肯归还。
318
15
吉列尔斯《钢琴演奏录音辑》
吉列尔斯《钢琴演奏录音辑》
这套9CD合辑是钢琴家吉列尔斯,1954-1972年间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爱乐乐团、新爱乐乐团合作的演奏录音。 CD1-3收录了吉列尔斯1968年4月29日-5月4日在克利夫兰赛佛伦斯音乐厅,与乔治·塞尔指挥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5部钢琴协奏曲。一位是看起来内敛,实际上拥有钢铁般意志力的钢琴演奏家,另一位是以训练要求严格著名的指挥,他们二人相遇之后,会激荡出什么火花呢?在这个录音中,吉列尔斯没有采用早年注入凶猛的火力的演奏,而是偏重在音色的平稳度与抒情的灵性上。吉利尔斯经常强调的“自然”并不是光指音乐的自发性而已。在固定的节奏之外,谨慎的思考可以为乐曲增添不同的效果,就像这个录音中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他把崇高威严的气势带进这部协奏曲。 CD4收录了吉列尔斯1957年4月30日-5月1日在伦敦阿比路第一录音棚,与利奥波德·路德维希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路德维希是位奥地利指挥,对音乐的处理工整严谨,吉列尔斯在这个录音中一反他在演奏俄罗斯作品时那种激昂奔放的手法,稳健的速度、遒劲的触键、绵密的结构将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贝多芬音乐中的雄浑崇高铺排得丝丝入扣。 CD5收录了吉列尔斯1957年6月1-2日(贝二)、6月19-20日(贝一)在巴黎瓦格拉姆音乐厅,与安德烈·范德努特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一、二钢琴协奏曲》。这个录音是吉列尔斯正值壮年录制的,他以高超的技巧与丰富的情感变化,细腻地诠释了贝多芬这两部早期钢琴协奏曲。 CD6收录了吉列尔斯1954年3月9-10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与安德烈·克路易坦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1954年3月12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独奏莫扎特《第十六钢琴奏鸣曲》。 CD7收录了吉列尔斯1954年3月11日(拉三)、1955年6月13日(圣二)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与安德烈·克路易坦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1955年10月19-20日在纽约Capitol Studio独奏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与赋格》的第五首和第二十四首。
140
91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克拉拉·哈丝姬尔》
20世纪伟大钢琴家《克拉拉·哈丝姬尔》
这张专辑收录了克拉拉·哈丝姬尔的演奏录音,包括莫扎特的五部《钢琴协奏曲》。哈丝姬尔的名字将永远与莫扎特连在一起。不过,如果说哈丝姬尔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就有“莫扎特专家”的地位是不妥当的。直到1960年代,莫扎特的作品对爱乐者与音乐家而言,都还不全然是钢琴的标准曲目。在早期的录音的曲目里,莫扎特二十多首钢琴协奏曲以第二十、二十四号这两首最受青睐,而奏鸣曲、变奏曲与钢琴小品的录音只有一点点(如:八与十一号钢琴奏鸣曲、D小调幻想曲与动听的C大调变奏曲)。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尔兹堡音乐节的听众才有机会聆听几乎和“首演”没什么两样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而这一切都感谢生意人的头脑以及音乐学者、教师与萨尔兹堡音乐院合奏团创办人,也就是著名的指挥贝尔纳德·包加特纳。包加特纳发掘了莫扎特早期交响曲、嬉游曲、组曲、小夜曲与舞曲里的活力与才气,并在萨尔兹堡的音乐会里演奏。也是经由包加特纳一曲又一曲的推广,群众才会注意到莫扎特这些钢琴协奏曲,这些作品也才不至于被演奏者遗忘。 在与包加特纳合作的莫扎特协奏曲录音里,可以听到哈丝姬尔是个有洞察力、全心奉献给音乐的音乐家。她每天的职责、她的才能智慧与技巧都是为了发掘这个还不为人知的莫扎特。在音乐生涯最后的十或十二年里,哈丝姬尔的身体已经没有办法让她完成协奏曲全集与两首回旋曲(K.382和K.386)的录音。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人会怀疑这是因为哈丝姬尔对录制全集不感兴趣的缘故。在她与保罗·沙却、包加特纳、弗利克赛克与马克维契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即使健康状况对音乐不无影响,但是却全然的呈现音乐内在精神。哈丝姬尔的诠释不以奇巧取胜,能在不知不觉里忠于作品并探触到作品的深处,以声音、和声、作品结构及作曲家的意念来传递迷人的美感。当哈丝姬尔的琴声在乐团导奏后出现时,她的音乐语言就像说话般的自然,直入她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与诠释方法核心,随着音乐的情感波动,让人觉得似乎再也不可能有第二种诠释方法。
2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