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格里格《小提琴奏鸣曲》
14

巴托克、格里格《小提琴奏鸣曲》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薇尔德·弗朗与钢琴家米哈里·利菲茨合作,演奏巴托克、格里格、理查·施特劳斯的小提琴奏鸣曲。在这张专辑中,薇尔德·弗朗选了最难的曲目是巴托尔《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此曲当初是献给曼纽因,他灌录后,却很少有重量级的小提琴家敢尝试,原因是太艰难且吃力不讨好。即使巴托克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都很受到小提琴家欢迎,这部《无伴奏奏鸣曲》因为音乐语言独特、再加上容易暴露出演奏家的弓法缺点,所以大家往往敬谢不敏,弗朗将此曲排在格里格非常浪漫、甜美的奏鸣曲之后,突显了两曲的时代语言强烈差异,但也更显示她对自己能让后者跟前者一样受到喜爱的信心。 而她的信心果然其来有自,不像梅纽因、甘乃迪等人,以较重的手法,在运弓时刻意保留了一种粗犷的冲击性音色,强调此曲的现代感,弗朗却是以像在处理巴赫无伴奏一样,每一个运弓都讲究优美的歌唱性,距离此曲问世半世纪后,第一次有演奏家大胆尝试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诠释此曲,让人印象深刻,也改变了对此曲的既有印象。 专辑中的格里格《小提琴奏鸣曲》,近年来几乎已被遗忘,让我们更忘了早在一九二八年时,这部作品曾是拉赫玛尼诺夫和克莱斯勒经常在舞台上合奏、甚至录了经典唱片的曲子,弗朗以挪威人的身份诠释此曲,也留下了让人难忘的旋律美。
节目(10)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詹姆斯·高威《黄金般的长笛》
65
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1939年12月8日-)北爱尔兰长笛演奏家。素有“魔笛”之称的詹姆斯·高威对古典音乐的表现拥有无人可及的高超技巧,他魅力超凡的演奏几乎超越了所有音乐上的界线。他吹奏出的独特的音色、高深的音乐修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使他成为最受尊敬和最出色的艺术家。 詹姆斯·高威是一名古典音乐家,但是他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古典音乐圈,从爵士乐到世界音乐,从电影音乐到流行,高威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一般说来大多数乐手都坚守自己的领域,因为一旦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可能因为失败的尝试而危及声誉。但是高威在古典音乐之外的尝试,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大师声望,而且吸引了各种不一样的听众群,让高威在世界各地享有超级明星般地号召力。 就像音乐家杂志所说的“毫无疑问,詹姆斯·高威,已成为长笛的传奇。”另外,CDReview的“一听就令人难忘的音乐”、FonoForum称为“黄金般的长笛”及TaleZurich说“詹姆斯·高威是少数古典乐手中真正懂得流行演奏乐的人”等称誉都再再说明,詹姆斯·高威的长笛演奏,早已摆脱乐团中配角的局面,他使长笛成为主角,并给了它多变化的角色,说他赋与了长笛新生命绝对不为过,他也将使他自己和长笛,在音乐史下留下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马兰士《High-End音响测试CD》
23
这张专辑是特别为马兰士公司成立50周年量身订制的纪念专辑。这张试音碟极有说服力,能成功在许多条件同样出众的试音发烧碟中突围,除了多元化的超卓Hi-Fi“演野”效果之外,更因选曲和演奏都动听之极。以及能够借不同乐曲和录音场地,发烧出音响器材的各种潜质,实在令人心悦诚服。 这张专辑开宗明义是试音碟,也的确具备所有试音唱片应备的元素,但大多数这类精选试音碟都会让人很有兴趣,因为往往流于表面化,且东拼西凑、欠缺连贯性,但这张专辑就不同,不同乐曲种类的编排很流畅,加上音响效果实在太突出,令人有想一听再听的冲动。重播出来的音效,以音色甜润温暖、音场深广、动态对比强烈、空气感十足等作卖点。录音成就可以说市面上同类发烧测试片中最优秀之一。无论钢琴、小提琴、牛筋或吉他。质感丰厚之余、结像力极强,而人声部分的立体感更是惊人,空间感有明显距离,高低音抑扬顿挫,总之是非买不可之选。
拉罗查《莫扎特钢琴独奏作品》
57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拉罗查1989-1991年间在纽约录制的莫扎特钢琴独奏作品辑。演奏莫扎特的钢琴作品是拉罗查的看家本领,她指下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不愠不火,简朴中蕴含着浓厚的诗意。正因为如此,她被乐迷尊称为“莫扎特夫人”。聆听这5张唱片,你能感受到她的含蓄内敛、充满诗情画意的内心世界,同时在技巧上的自信与朴素,脍炙人口的《土耳其进行曲》演奏得更是饶富趣味。K310、K330、K331、K545这四部钢琴奏鸣曲中,能感受到乐曲那如日光之七彩融于一体的,出奇的妩媚、温存和飘逸。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多加雷《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
多加雷《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罗兰·多加雷与阿连·隆巴德指挥的法国波尔多阿奎丁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肖松《音诗》。罗兰·多加雷的演奏孤傲激扬、缠绵温柔、滑爽舒畅、无比优美,将这两部旷世之作表现得高贵儒雅、令人着迷。出色的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明亮的琴声、甜美的音色尽收其中,令人激赏。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作品21,作于1873年。实质上,此曲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在拉罗的作品中,经常可看到类似本曲这样“名不副实”的现象。或许是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所以作者才有意加上这个标题的。这首乐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首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肖松《音诗》作品25,作于1896年,是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交响诗,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此曲创作灵感来自屠格涅夫一篇小说中,一位少女被梦中一把有魔力的小提琴诱惑的故事,表达肖松内心世界的一种不容易捉摸和近于病态的压抑之感。被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评价为:“洋溢着作曲家高超的技巧和灵感。”《音诗》非常富于诗意,同时又具有一些戏剧性因素,乐曲的结构稳妥合理,毫无冗长乏味之嫌,反映出作者过细的设计和特别精心的技艺。轻度的伤感,狂喜但有所克制的热情,含蓄,雅致,笔法之极度精练——所有这些都是它的特点所在。这首乐曲自始至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其中所表达的热情并不激烈,往往是在谨慎和含蓄中带点激动的柔情。
43
6
布赫宾德《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
布赫宾德《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布赫宾德与哈农库特指挥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是1998-1999年在阿姆斯特丹的现场演奏录音。布赫宾德的演奏追求简单的线条、不加雕琢的简约,展现了德奥音乐的正统诠释风格,哈农库特曾对他说:“你演奏的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有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声音。”通过这版演奏录音,布赫宾德的演奏功力受到全世界乐迷的肯定。 《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5,完成于1858年。起初是一首双钢琴变奏曲,之后有意改写成交响曲,最后却成为一首钢琴协奏曲。由于勃拉姆斯本人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同时又和天才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相互商讨才写出这首协奏曲,所以此曲要求有相当高深的钢琴弹奏技巧。它以宏伟的构思和史诗般的概括性,反映着波涛澎湃的、憧憬式的遐想。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作于1881年。此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此曲。实际上,此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346
7
德沃夏克、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巨匠罗斯特洛波维奇早期的录音,包括与阿德里安·博尔特爵士指挥的皇家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与马尔科姆·萨金特爵士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圣-桑《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与钢琴家Alexander Dedyukhin合作,演奏大卫·波泊尔、德彪西、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的大提琴与钢琴作品。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894-1895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少数几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其内容的深度、鲜明的形象以及交响发展的规模等方面,更接近于他的最后两部交响曲,无疑都是它的成功所在。此曲可以说是作者停留美国期间的最后巨构,曲中旋律优美,更由于写作于美国,把美国的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谣曲调巧妙地融合起来,产生独特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思念,还有作者对初恋女友的哀悼,这些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可以给人巨大的感动。 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3年。这首作品模仿了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和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它只有一个乐章,因而在结构上不像这两首协奏曲那么正式。独奏乐器在第一小节就奏出了主部主题;奔泻而出的三连音音型、主题结束处的半音起伏进行,这些对整个作品都异常重要。当宁静的第二主题进入时,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古典奏鸣曲形式中的呈示部;然而简短的发展部(预示着尾声主题的一个新乐思在这里一闪而过)和接下来的几个不能被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再现部”小节,却将作品直接带进了下一个乐章(间奏部分)。这一乐章中乐队奏出的音乐有着小步舞曲的特点,然后便出现了双簧管以降B大调奏出的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
10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