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丽奇《拉赫玛尼诺夫、柴科夫斯基》
131

阿格丽奇《拉赫玛尼诺夫、柴科夫斯基》

这张专辑收录了两个阿格丽奇的现场演奏录音:一、1982年12月在柏林,与夏伊指挥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二、1980年2月在慕尼黑,与康德拉辛指挥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专辑从发行以来就深受好评,尤其是阿格丽奇的狂魔般演绎与弹奏速度,更令人咋舌称奇。她的触键与诠释将永远被列为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首选推荐盘。一九八二年底在柏林的现场演出,当时透过电视及电台的转播,使得全德国人为阿格丽奇着迷不已。 这两个录音经过数码技术重新呈现原有的亮丽风貌。专辑演奏、录音都极为出色,观众的呼吸、咳嗽与反应历历可闻,而阿格丽奇的演奏大可用“力拔千钧、火花四射”来形容,她在琴声中显现的力度与激情实属无可匹敌,在钢琴录音之中罕有如此动人心弦的场面,除了琴声通透铿锵之外,夏伊的指挥也充满动力,爆棚片段的冲击力极为凌厉。
节目(6)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斯特恩《柴科夫斯基、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
12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斯特恩与奥曼迪指挥的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1958年3月的录音,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曲。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8年3月,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中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风格,也加进了作曲家本人多愁善感、浪漫多情的性格。作品完成于作曲家创作的晚期,是作曲家成熟时期的颠峰之作,被视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作。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完成于1844年。
吉列尔斯《钢琴演奏录音》
38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吉列尔斯1954-1972年间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爱乐乐团、新爱乐乐团合作的演奏录音。
詹姆斯·高威《黄金般的长笛》
166
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1939年12月8日-)北爱尔兰长笛演奏家。素有“魔笛”之称的詹姆斯·高威对古典音乐的表现拥有无人可及的高超技巧,他魅力超凡的演奏几乎超越了所有音乐上的界线。他吹奏出的独特的音色、高深的音乐修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奏技巧使他成为最受尊敬和最出色的艺术家。 詹姆斯·高威是一名古典音乐家,但是他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古典音乐圈,从爵士乐到世界音乐,从电影音乐到流行,高威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一般说来大多数乐手都坚守自己的领域,因为一旦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可能因为失败的尝试而危及声誉。但是高威在古典音乐之外的尝试,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大师声望,而且吸引了各种不一样的听众群,让高威在世界各地享有超级明星般地号召力。 就像音乐家杂志所说的“毫无疑问,詹姆斯·高威,已成为长笛的传奇。”另外,CDReview的“一听就令人难忘的音乐”、FonoForum称为“黄金般的长笛”及TaleZurich说“詹姆斯·高威是少数古典乐手中真正懂得流行演奏乐的人”等称誉都再再说明,詹姆斯·高威的长笛演奏,早已摆脱乐团中配角的局面,他使长笛成为主角,并给了它多变化的角色,说他赋与了长笛新生命绝对不为过,他也将使他自己和长笛,在音乐史下留下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布鲁克纳《弦乐五重奏、间奏曲》
布鲁克纳《弦乐五重奏、间奏曲》
这张专辑是梅洛斯弦乐四重奏与中提琴家恩里克·圣地亚哥合作,演奏布鲁克纳《弦乐五重奏》、《d小调间奏曲》。梅洛斯弦乐四重奏(Melos Quartett)1965年成立于斯图加特的弦乐四重奏团,团名的灵感来自希腊歌谣《Melcher and Voss》。成员为:Wilhelm Melcher(第一小提琴)、Gerhard Ernst Voss(第二小提琴)、Hermann Voss(中提琴)、Peter Buck(大提琴)。 布鲁克纳《F大调弦乐五重奏》WAB.112,作于1879年。此曲是受当时的奥地利著名小提琴家,维也纳音乐学院院长所托写下的作品,公演于1881年维也纳。布鲁克纳深受莫扎特的六首弦乐五重奏的影响,尤其是莫扎特的几首使用两把中提琴的“中提琴五重奏”,布鲁克纳在写下他的第五交响曲之后写下了这首弦乐五重奏。热衷于谱写大块头交响曲的布鲁克纳,对自己仅有的这首弦乐五重奏相当满意,称之为“五把弦乐器的交响曲”。 这部弦乐五重奏今天似乎知名度不高,但实际上却是在布鲁克纳有生之年便大受欢迎的极少数作品之一。布鲁克纳一心营造交响圣殿,肯定是不善于写室内乐的。除了早年习作《c小调弦乐四重奏》(及附加的《c小调回旋曲》)外,唯一的成熟室内乐作品便只有完成于第五、第六两部交响曲之间的《F大调弦乐五重奏》(及替换谐谑曲乐章的《d小调间奏曲》)了,它的诞生事出偶然。
31
5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交响协奏曲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交响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两部古典时期的杰作:1、小提琴家梅纽因担任独奏,与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指挥的莫斯科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2、奥依斯特拉赫父子担任小提琴、中提琴独奏,与梅纽因指挥的莫斯科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交响协奏曲》。这个录音是1963年9月28日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录制的,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版本,由梅纽因与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互相交换着担任独奏和协奏指挥,展示出这两位大师不但有高超的独奏水平,同时具备高深的指挥技能。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作于1806年。此曲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自古一直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 莫扎特《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364,作于1779年秋天。此曲是一部奇特而少见的作品,它是莫扎特为小提琴、中提琴与乐队创作的协奏曲,不过它与一般的协奏曲不同,它既是交响曲也是协奏曲,因为交响部分在一些段落是独立的,它并非担任协奏的角色。此曲介乎于交响曲和协奏曲之间,四件独奏管乐器与乐队展开竟奏,很像是巴罗克时期的大协奏曲。全曲共分三个乐章,是传统的快慢快结构,其中慢乐章的抒情方式是典型的莫扎特风格。听这部协奏曲,从几件独奏管乐器轻灵华丽的音乐里可以感受到莫扎特与乐手们的友谊,音乐里令人心荡神驰的浪漫气息使人联想到莫扎特那场毫无结果的恋爱游戏。
153
6
海菲兹《贝多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海菲兹《贝多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同为1955年的2个录音:1、海菲兹与明希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2、海菲兹与莱纳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于1806年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与1877年至1878年间诞生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首先,两位作曲家都将它们“安”在了一个比较便于小提琴演奏D大调,都运用了传统的快-慢-快的三乐章形式进行创作;此外,两部作品还有着相同的命运,在刚刚上演之时遭到了激烈的抨击,但幸运的是,它们之后均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备受众人喜爱的作品,同时也成为了许多小提家用来权衡自己演奏水平的两部协奏曲。 海菲兹演奏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技巧堪称完美,演奏时冷峻的外表后面是被帕尔曼形容为“tornado(龙卷风)”的感情。海菲兹在贝多芬的曲子上很“用情”,但是没有丝毫拖沓,表现的非常大气。银铃般似的音色准确性,以及他所赋予音乐的高贵姿态,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对感性和理性的完美平衡,让海菲兹的演奏不可被超越。 海菲兹演奏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真正完美体现了一种特质,没有拖泥带水、摒弃夸张滥情,稍快的速度和冷峻的音色,正如勃拉姆斯那严肃的面孔!而音符下面,情感却正炽烈地燃烧。海菲兹这种外冷内热的风格,极其适合诠释“古典其面、浪漫其心”的勃拉姆斯作品。
13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