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波士顿茶话会》
45

费德勒《波士顿茶话会》

这张专辑是费德勒指挥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演奏一些比较“轻松、流行”的管弦乐作品。制作《波士顿茶话会》专辑的想法只是一个幌子,用来凸现一个典型的阿瑟·费德勒与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喜爱的“流行音乐”节目,以及创造一个机会来拍摄性格外向的费德勒,在另一个不同寻常的场景(四个可爱的模特与大师喝茶)。 这张专辑录音极为出色,圆润温暖、音场宽阔,发行后就成为发烧友收藏的珍品。
节目(8)
批量下载
加载更多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切利比达凯《贝多芬、舒伯特·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切利比达凯指挥法国国家广播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一号》等作品,并与女高音歌唱家柯莱特·赫尔佐格合作,演唱勋伯格的管弦乐伴奏艺术歌曲。这是1974年9月17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的现场演出录音,是一个演录俱佳的版本。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完成于1812年6月。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D.759,作于1822年。此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伯姆《莫扎特·第10、12小夜曲》
38
这张专辑包含两部莫扎特的作品:一是由伯姆指挥柏林爱乐管乐队演奏的《第10小夜曲》“大组曲”,另一部是由维也纳爱乐管乐独奏家乐团演奏的《第12小夜曲》。 《降B大调第10号管乐小夜曲》K.361“大组曲”,作于1781年,这部作品虽然没有其晚期管乐重奏曲那种荡人心魄的魅力,但莫扎特这里要展现的不是某一种管乐器的澄明纯净之美,二支双簧管、二支单簧管、二支巴塞特圆号、二支巴松管、四支自然圆号、一把低音大提琴搭配在一起,产生的化学效果是辉煌的音色后,世俗的快乐漾在每个人的心头。 《c小调第12号管乐小夜曲》K.388,作于1782年。乐器编制为2支双簧管、2支单簧管、2支圆号、2支低音管。1787年莫扎特将此曲改编为弦乐五重奏K406。虽然自由生活并不能富庶,但是来到维也纳的感觉还是让莫扎特十分的欢欣鼓舞。巴洛克式的丰满和活泼在这个音乐的世界里得到上佳的表现。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五亿琴王
五亿琴王
在这张著名的试音天碟中,使用了十五把史上最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及“瓜奈利·德·杰苏”名琴,分别演奏十五首经典小品名曲。包括:勃拉姆斯《第五及第二匈牙利舞曲》、克莱斯勒《爱之忧伤》、《吉卜赛人》、巴赫《无伴奏组曲》等等,琴音高贵,旋律迷人。原一手母带,录音师再经过反复试听得出来最佳试听版本后,再以当今最好的数字科技进行重刻及制版,把这一张专辑的音乐性及音响性提升到极限,可说是弦乐录音的终级之作。 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德·杰苏,两个与小提琴历史及艺术息息相关的名字,它们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屈指可数,它们每一天都在提升自己的价值,它们永不可能再现,它们是真正的“奇迹制造者”。因为有了1985年成立于芝加哥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协会”,因为有杰夫里·富什和玛丽·嘉尔文这样热心艺术、关爱年轻艺术家成长的慈善家们,一把接一把价值连城的名琴从蒙尘的民间、私人保险柜和博物馆的玻璃罩内陆续集中到一个组织,该组织把它们出借给才华横溢的演奏家,使它们重新获得生命,将它们华丽骄人的声音传递给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这张专辑并不是为普通乐迷录制的,它的对象是图书馆、小提琴家、收藏家、学者等等。由于这个制作实在太吸引,任何音响发烧友或音乐爱好者都会为之而心动,希望有机会见识一下。演奏这些曲目的是小提琴家奥利维拉,担任钢琴伴奏的是柏杰德,这两位都是活跃在当今乐坛的演奏家。 负责这个专辑录音的是音响界鼎鼎有名的Eric Wen。但是唱片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发烧友追求的那种要求堂音和空间感等发烧元素的做法,而是一种追求准确真实的录音手法,使每一把琴都反映出自身的声音特色,听起来给人一种非常实在的感觉。
81
15
海菲兹《重见天日》
海菲兹《重见天日》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大师海菲兹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未被发表过的“新”录音。其中包括有一些大师未同意出版的音乐会实况的几个曲目,例如他在青春期拉奏的五首短曲、20年代和钢琴家Isidor Achron联合演奏的西班牙乐曲《Valencia》、格里格的《c小调第三奏鸣曲》和勃拉姆斯的《G大调第一奏鸣曲》等都是市面中非常少见的海菲兹演奏录音。这张专辑的母带虽然是留声机时期的单声道录音,但经过录音师精心制作,小提琴中蕴含的深刻感情也尽释眼前,令人更加怀念这位一代小提琴宗师。专辑的录音质量一流,是小提琴爱好者的必备参考。 亚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01年2月2日-1987年12月10日),犹太血统的美籍俄国(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海菲兹的演奏技巧准确而辉煌,音色纯净而优美、圆润而饱满,富有激情 ,具有动人心弦的特殊魅力。他的力度和色彩变化非常丰富,那绝妙的韵味常常使人陶醉其中。 海菲茨的运弓,充满弹性和力度,他对弓子的压力很大,发出极宏亮的声音;与此对应的是左手有力揉弦带来的辉煌音色。他的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速度相应都比较快。海菲茨的演奏曲目极广,1925-1948年,在他的艺术巅峰期,对各种类型的作曲家他几乎都留有录音,其中最为出色者还是民族乐派的作品,这类作品最能适合于他表现其激情的需要。
38
12
阿格丽奇《卢加诺音乐节现场录音全集》
阿格丽奇《卢加诺音乐节现场录音全集》
这套合辑是钢琴家阿格丽奇,2002-2016年在瑞士卢加诺音乐节,与她的众多音乐家朋友一起演奏的现场录音。曲目跨越十八到二十世纪,包括钢琴独奏曲、大量的钢琴二重奏,以及室内乐、协奏曲。 阿格丽奇无疑是当今活跃于国际乐坛的女性钢琴家里,最具有女王气质的一位。她被英国《留声机》形容为“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以如液体火焰般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具有独特丰富想像力而闻名”。她的音乐生涯也属于“非传统路线”:得到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国际演奏事业也开始起飞之际,她却在1960年选择退隐,直到1965年赢得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后才重回国际乐坛。阿格丽奇的演奏曲目虽然宽泛,但是她却更偏爱协奏曲与室内乐。 从2002年到2016年,阿格丽奇每年六月都在瑞士卢加诺举行音乐节。依照她的构思,这个音乐节不仅邀请已经在世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的音乐家,还有她所赏识的新秀,以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前辈,大家齐聚在卢加诺,密集举办多场独奏会、室内乐,或是与瑞士意语区广播管弦乐团合作交响音乐会,透过各种组合的室内乐合作,年轻一代的音乐家不仅有机会与前辈切磋,每一年的音乐节也发掘出不少罕为人知的有趣室内乐曲目。
168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