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 Schubert Impromptu No.4 in A flat major D899

00:00
08:11
听完整版
主播信息
Love_small_cat

Love_small_cat

小喵陪你听古典 聆听美妙旋律、感受艺术真谛
关注
布伦德尔《1955-75年钢琴独奏辑》
--
这套合辑收录了钢琴家布伦德尔1955-1975年间的独奏录音。当布伦德尔在2008年结束了他的公开表演生涯时,发行了这套合辑,以表达对这位当代伟大的钢琴家的敬意。这些录音是在布伦德尔达到他国际化演奏事业巅峰前录制的。从这些早期的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那热情、生动、引人入胜的演奏风格,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布伦德尔的演奏比后期更流畅、更真实,也更灵动。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是二战后老一代与中生代钢琴家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是战后成名的钢琴家中年龄较长者,至今已在舞台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演奏会上的布伦德尔很有特点,每次出场犹如宗教仪式一般,双眼仿佛瞪着天花板似地走到钢琴前,要等到观众席鸦雀无声时,才慢条斯理地开始演奏。但是,一旦开始演奏,就不再看观众席一眼了。当演奏到优雅微妙的乐段时,布伦德尔就忽而低下头注视键盘,忽而眼睛眺望虚空,嘴里无声地哼唱着流畅的音乐,像是深切地歌颂自然一般,此时的布伦德尔完全陶醉在自我的音乐中。不论有多少听众,他总是把他们与自己的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犹如在与听众对话般地亲切而又富于说服力。他确信音乐具有内在的精神力量,惟有音乐的崇高表现才是与听众心灵的交流。他的录音非常多,许多作品都多次录音。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几乎录音技术每有重大突破,他都要重录一次。 布伦德尔的演奏风格是继承德奥系的传统,注重结构、内在张力强。他知识广博、技术辉煌,对音色非常敏感,在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的演奏清纯隽永,音色变化细微,善于处理装饰音,注重情感、想象力丰富。他是学者型的钢琴家,对演奏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潜心研究,深入探索,以揭示深刻的内涵。但他的演奏并不刻板,而是非常浪漫抒情。布伦德尔总是把自己的热情及幻想寄托在作品中,以发挥他的艺术精髓。他是一位诚实的钢琴家,可以说是目前钢琴家中精神派的代表人物。早先他在维也纳因弹奏李斯特作品而名盛一时,他的手指灵活、富有弹性,旋律的流动圆滑舒畅。能像布伦德尔那样把李斯特特有的甜美旋律表现得温暖飘香的钢琴家并不多见。
切利比达凯《贝多芬、舒伯特·交响曲》
--
这张专辑是切利比达凯指挥法国国家广播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一号》等作品,并与女高音歌唱家柯莱特·赫尔佐格合作,演唱勋伯格的管弦乐伴奏艺术歌曲。这是1974年9月17日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的现场演出录音,是一个演录俱佳的版本。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完成于1812年6月。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D.759,作于1822年。此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伯姆《莫扎特·第10、12小夜曲》
38
这张专辑包含两部莫扎特的作品:一是由伯姆指挥柏林爱乐管乐队演奏的《第10小夜曲》“大组曲”,另一部是由维也纳爱乐管乐独奏家乐团演奏的《第12小夜曲》。 《降B大调第10号管乐小夜曲》K.361“大组曲”,作于1781年,这部作品虽然没有其晚期管乐重奏曲那种荡人心魄的魅力,但莫扎特这里要展现的不是某一种管乐器的澄明纯净之美,二支双簧管、二支单簧管、二支巴塞特圆号、二支巴松管、四支自然圆号、一把低音大提琴搭配在一起,产生的化学效果是辉煌的音色后,世俗的快乐漾在每个人的心头。 《c小调第12号管乐小夜曲》K.388,作于1782年。乐器编制为2支双簧管、2支单簧管、2支圆号、2支低音管。1787年莫扎特将此曲改编为弦乐五重奏K406。虽然自由生活并不能富庶,但是来到维也纳的感觉还是让莫扎特十分的欢欣鼓舞。巴洛克式的丰满和活泼在这个音乐的世界里得到上佳的表现。
APP内查看主播
大家都在听
切尔卡斯基《杰出的钢琴作品》
切尔卡斯基《杰出的钢琴作品》
这套10CD合辑是钢琴家切尔卡斯基1951-1963年的演奏录音精选,CD10是一张1923-1935年的历史录音。其中钢琴独奏部分包括:李斯特、肖邦、穆索尔斯基、斯特拉文斯基、巴伯、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莫扎特等的作品;协奏曲包括:李斯特、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格里格、舒曼的作品;还有一部拉赫玛尼诺夫的大提琴奏鸣曲。 舒拉·切尔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1911年10月7日-1995年12月27日)俄裔美国钢琴家。切尔卡斯基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俄国革命时全家移居美国,曾师从约瑟夫·霍夫曼,还差点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学生。据说他在练习钢琴时经常用“半速”去演奏,力求精准的控制键盘和弹出绝妙的音色,这也是他的演奏一直很慢的缘故。切尔卡斯基后来在英国逝世。他的经历和另一位同样出生于乌克兰的超级大师霍洛维兹惊人的类似。这不能不让我们发出一些感叹。东欧,只有东欧,才能诞生这样伟大的钢琴家,尤其是演奏同样来自东欧的钢琴作品时。 切尔卡斯基的录音终归不多,我们还不能很全面地去做一些比较。切尔卡斯基演奏的肖邦是十分有特色的,这已经被很多人表示认可。尤其是夜曲、玛祖卡和奏鸣曲,触键很透彻,层次非常明晰,有一种冰清玉洁的诗意在里面。他演奏的《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很好的体现了这点。这是一个极端浪漫的乐章,需要在钢琴的分句和推进上非常注意,其次就是对音色的处理,需要仔细推敲,才能把肖邦那种羞涩的恋情般的感觉完美地展现出来。夜曲他演的好慢,甚至比阿劳的还要慢些。同样,速度一慢,那些诗意的东西就很容易地展示出来了,这在所有的作品都有类似的机理。 切尔卡斯基以演奏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为主,被认为是拉赫玛尼诺夫、戈多夫斯基、列文涅、霍夫曼、霍洛维兹所代表的浪漫钢琴演奏传统的最后一人。他的演奏既有高超的技巧和多变的音色层次,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切尔卡斯基1923年12岁时即开始录制唱片,直到1995年逝世以前,其中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作品,甚得好评。
59
85
哈登伯格《四部著名小号协奏曲》
哈登伯格《四部著名小号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瑞典小号名家哈肯·哈登伯格(Hakan Hardenberger)与马里纳爵士率领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历史上最著名的四部小号协奏曲,包括胡梅尔、黑特尔、约翰·斯塔米茨、海顿的作品,其中对海顿协奏曲的演绎,获得企鹅三星带花最高评价。 小号在诸多铜管乐器中具有非凡的表现力,在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主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以小号为主角谱写了不少优秀作品。由胡梅尔、海顿作曲的两首协奏曲,被公认为古典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小号与乐队作品。尤其是胡梅尔的《E大调协奏曲》,与大名鼎鼎的海顿《小号协奏曲》相比丝毫不显逊色,充满着古典主义时期特有的明朗、幽默以及优美气质。胡梅尔是与海顿、莫扎特同时期的奥地利作曲家,同时也是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以及音乐教授。正是因为出于对海顿《小号协奏曲》的喜爱,从而在其影响下,胡梅尔于1803年12月8日在莱比锡完成了自己《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不过这首协奏曲后来被人们演奏时,都习惯于提高半个音,由此而变成了E大调。因为这样的话音色可以更明亮,演奏起来也更方便,容易产生好的演出效果。海顿是以当时改进的活塞型小号为基础,写下了自己传世的小号协奏曲。实际上胡梅尔也是这样,因此两部相继问世的作品在篇幅、风格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被誉为古典小号作品中的一对姐妹花。不过胡梅尔的名声显然不如海顿那样显赫,所以他的这部协奏曲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作品沉寂了一百多年后直到1958年才由上世纪另一位优秀的小号独奏家Armando Ghitala进行了首演,并一举以作品本身出色的表现力获得了在古典音乐界应有的重要地位。
129
12
评论(0条)
快来抢沙发吧!
打开蜻蜓 查看更多